邹艳
- 作品数:13 被引量:92H指数:6
- 供职机构:自贡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低场MRI诊断右侧颌面部巨大蔓状血管瘤一例
- 2016年
- 1病例介绍患者,男,27岁,临床以右侧颌面部肿物、进行性生长的搏动性肿块为主诉入院。入院查体可见右侧颌面部至下颌角处见19 cm×17 cm大小肿物,边界不清楚,未与表面皮肤粘连,表面皮肤呈不规则突起,皮肤呈暗红色,部分皮肤呈紫色。鼻腔、口腔及咽部均可见瘤体,触诊肿物质软呈囊性并有搏动和震颤,听诊有吹风样杂音,体位移动试验(+),压缩试验(+)。
- 詹孔才邹艳周伟强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颌面部蔓状血管瘤
- 老年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敏感性情况,为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控制和抗菌药物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发生呼吸道感染的568例老年患者样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和药敏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568例患者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497株,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占19.3%、16.1%、16.1%、13.5%和9.8%;319株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头孢唑啉及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是95.3%、84.0%、80.6%、77.7%和52.0%,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耐药率分别是0.3%、4.0%;128株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环丙沙星及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分别是94.5%、91.4%、85.2%、82.8%和75.0%,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利福平和四环素敏感,耐药率分别是0.0%、5.5%、12.5%及18.0%。结论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致病菌耐药率高,且多为多重耐药,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叶霞吴明德邹艳
- 关键词:老年患者呼吸道耐药性
- 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老年科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2328例老年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卧床天数、有无导尿、血清白蛋白、肌酐、血糖等资料,同时对医院感染部位及感染病原菌分析,两组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结果 2328例老年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46例,感染率6.3%;主要感染部位为上呼吸道、泌尿道、下呼吸道,分别占36.3%、21.2%、20.5%,其次为胃肠道、皮肤软组织,分别占11.0%、8.9%;高龄、住院天数长、卧床天数长、导尿、低白蛋白、肌酐升高、高血糖等是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机会较大,影响因素多、治疗难度增加、危险性增大、应针对上述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
- 吴明德邹艳王祎
- 关键词: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
- 精神科医院感染控制对策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讨精神科医院感染的控制对策,有效减少精神科医院感染发病率,防止在精神科病区内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方法对5个精神科病区采取了病区内设置传染病室、患者集中规范洗手和患者餐具、水杯集中管理,统一清洗消毒3项措施,并对采取措施前、后的医院感染监测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其有效性。结果采取措施后的医院感染发病率2.81%、患者手部细菌数19 CFU/cm2、患者水杯细菌数5 CFU/cm2、病区物体表面细菌数4 CFU/cm2,均比采取措施前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只有餐具细菌数和病区空气细菌数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应用于精神科的3项医院感染特别控制措施是有效的,它不仅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病率,也能减少病区环境中的细菌数。
- 吴明德张易邹艳王祎王灿灿万科杨丽薇叶霞
- 关键词:精神病医院感染传染病
- 医院检验科环境卫生与消毒效果评价
- 目的 了解检验科环境卫生状况,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价,探讨检验科院感防控工作的重点.方法 监测检验科清洁区值班室、办公室和学习室,污染区生化室、临检室和微生物室物体表面细菌数、空气细菌数,评价检验科环境卫生状况,评估消毒方法...
- 叶霞邹艳杨丽薇吴明德
- 关键词:检验科环境卫生医院感染消毒
- 老年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老年患者感染的控制和抗菌药物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发生感染的773例老年患者临床标本,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合格标本进行接种、培养、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73例老年患者主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393例、泌尿道138例、上呼吸道106例,分别占50.8%、17.9%、13.7%;培养出病原菌508株,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25.8%、18.1%、11.6%、11.6%、5.9%和5.3%;125株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环丙沙星及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2%、86.4%、84.8%、81.6%和75.2%,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利福平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0.8%、8.0%、13.6%及19.2%,369株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唑林及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7.3%、88.6%、83.7%、81.0%和50.9%,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分别为0.5%和5.4%。结论老年患者感染病原菌耐药率高,且多为多药耐药,除亚胺培南外,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和四环素敏感、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敏感,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有效控制老年患者感染。
- 吴明德叶霞邹艳王祎蒋新文
- 关键词:老年患者病原菌耐药性
- 医院检验科环境卫生与消毒效果评价被引量:5
- 2017年
- 了解检验科环境卫生状况,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价,探讨检验科院感防控工作的重点。监测检验科清洁区值班室、办公室和学习室,污染区生化室、临检室和微生物室物体表面细菌数、空气细菌数,评价检验科环境卫生状况,评估消毒方法和院感防控工作的有效性。检验科清洁区和污染区空气监测平均菌落数,平皿暴露5min的空气菌落数≤3CFU/皿,平皿暴露15min的空气菌落数均≤4CFU/皿,暴露30min的空气菌落数≤6CFU/皿,清洁区与污染区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物体表面菌落数均≤5CFU/cm^2,清洁区与污染区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验科环境卫生达到Ⅱ类环境要求,实施的消毒方法和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是有效的,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防止标本、试剂泄漏等意外的发生,加强标本等污染源的管理和消毒工作上。
- 叶霞吴明德邹艳杨丽薇
- 关键词:检验科环境卫生医院感染消毒
- 周围型肺癌与炎性结节多排螺旋CT影像征象对比分析被引量:2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与炎性结节多排螺旋CT(MSCT)影像征像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SCT检查,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周围型肺癌与炎性结节病例48例,对照分析病灶MSCT征象。结果周围型肺癌26例,其中腺癌21例,鳞癌4例,类癌1例;炎性结节22例,其中炎症或局灶性机化性肺炎16例,结核4例,隐球菌感染2例。周围型肺癌MSCT征象,分叶征、空泡征、密度不均匀、细支气管充气征、细小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和棘状突起出现率均高于炎性结节,其中分叶征、空泡征出现的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隐球菌感染2例均出现晕征。结论分叶征、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棘状突起和胸膜凹陷征可一定程度上提示周围型肺癌,晕征对隐球菌感染有重要意义,正确认识这些征象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詹孔才邹艳龚飞中周伟强贺友才
- 关键词:肺肿瘤炎性结节
- 肠道菌群检测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内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的评估价值被引量:18
- 2017年
- 目的:研究肠道菌群检测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内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在本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作为UC组,结肠息肉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新鲜粪便并检测肠道菌群数目,采集病变肠黏膜组织并检测炎症反应分子、免疫细胞转录因子的表达量。结果:UC组患者肠道内肠球菌的数目以及肠黏膜内TLR4、NF-kB、TNF-α、HMGB-1、T-bet、RORC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肠道内双歧杆菌的数目以及肠黏膜内SOCS2、SOCS3、Foxp3、GATA-3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II度菌群紊乱和III度菌群紊乱UC患者肠黏膜内TLR4、NFkB、TNF-α、HMGB-1、T-bet、RORC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菌群正常及I度菌群紊乱UC患者,SOCS2、SOCS3、Foxp3、GATA-3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菌群正常及I度菌群紊乱UC患者;III度菌群紊乱UC患者肠黏膜内TLR4、NF-kB、TNF-α、HMGB-1、T-bet、RORC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II度菌群紊乱UC患者,SOCS2、SOCS3、Foxp3、GATA-3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II度菌群紊乱UC患者。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紊乱会造成炎症反应激活、免疫应答紊乱。
- 邹艳詹孔才吴明德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紊乱炎症反应免疫应答
- MRI对椎体转移瘤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鉴别诊断的价值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提高对椎体转移瘤骨折与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MRI鉴别要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2年4月本院所发现的25例椎体转移瘤骨折和33例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MRI影像表现。比较此两类病理性质不同的椎体骨折的MRI影像差异。结果椎体转移瘤骨折常为单发,病椎呈多发或跳跃式分布,骨折的椎体以压缩变形多见,常累及椎体的附件,伴有椎旁软组织肿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以连续性多椎体骨折多见,椎体骨折以双凹状和楔状变形为主,较少累及附件,较少出现椎旁肿胀,邻近诸椎体通常伴有骨质疏松的信号异常;两种骨折均较少累及椎间盘。T1WI发现早期肿瘤侵犯是首选序列,T2WI及STIR对于骨折线走行显示较好;骨折的椎体信号早期改变均不具有特征性,到慢性期骨质疏松性骨折T1WI信号增高,有一定特征性。结论常规MRI征象有助于鉴别诊断椎体转移瘤与椎体骨质疏松压缩骨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詹孔才邹艳
- 关键词:转移瘤骨质疏松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