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周
- 作品数:27 被引量:114H指数:7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ADAMTS-1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易损性及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8
- 2018年
- 目的探讨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1(ADAMTS-1)基因rs402007(G/C)位点多态性与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易损性及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将自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浙江省台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78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易损斑块组(n=291)、稳定斑块组(n=286)和无斑块组(n=201),均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并于4周后检测151例易损斑块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以评估治疗效果,同时应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法检测所有患者的ADAMTS-1基因rs402007(G/C)位点多态性。结果3组患者间年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糖尿病比例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斑块组ADAMTS-1基因rs402007(G/C)位点CC+GC基因型频率、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及稳定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年龄、FIB、HCY、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后,GC+CC基因型仍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易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59,P=0.015,95%CI:1.089-2.232)。易损斑块组中GG基因型、GC基因型、CC基因型患者间治疗前后的LDL-C水平及其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AMTS-1基因rs402007(G/C)位点多态性与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相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易感基因,但其和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无明显相关。
- 吕晨铃陈超张震中郑周金笑平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斑块易损性阿托伐他汀
- TIMP-3启动子区-1296T/C、-915A/G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 <正>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3(TIMP-3)基因启动子区-1296T/C、-915A/G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48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和525名健康体检者进行研究,采用DNA直接...
- 郑周金笑平朱敏李彩朱峰李卫玲林青王皖芬胡晓飞王凤吕晨铃
- 文献传递
- 132例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菌株耐药性分析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菌株的耐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微生物学资料。结果132例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纳入研究,发生血流感染时均有发热、外周血白细胞减少或升高;28例患者病情继续恶化或住院死亡,占21.21%;多重耐药菌株(MDR)感染24例,占18.18%。血液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3.79%(5/132);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高,为28.03%(37/132)。与2013年-2015年分离菌株相比,2016年-2017年分离菌株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与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显著降低(P<0.05)。与非MDR组相比,MDR组白细胞高、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长、侵入性治疗比例高、预后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病情较重,必须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胡明鹏郑周陈翔陈爱金潘晓微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多重耐药菌株耐药
- 含Ⅰ型血小板反应蛋白的解聚素和金属蛋白酶-12基因多态性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关系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含Ⅰ型血小板反应蛋白的解聚素和金属蛋白酶-12 (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motifs 12,ADAMTS-12)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LAA)型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神经内科首次因脑梗死住院的患者396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18名.应用基因测序法测定ADAMTS-12基因rs25754(T/C)、rs6865176 (A/G)、rs79110681(A/G)、rs185365 (T/G)、rs457353(A/C)多态性.结果 rs25754、rs185365和rs457353位点两两之间分别存在完全连锁不平衡(D′=1.0,r2=1.0).rs25754等位基因T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中分布频率分别为82.2%和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52,P=0.028),且脑梗死组中(TT +TC)基因型多于对照组(χ^2=5.000,P=0.025).rs185365等位基因T分布频率在脑梗死组中为82.2%,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52,P=0.028),且脑梗死组中(TT+TG)基因型多于对照组(x2=5.000,P=0.025).rs457353等位基因A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中分布频率分别为82.2%和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52,P=0.028),且脑梗死组中(AA+ AC)基因型多于对照组(χ^2 =5.000,P=0.025).rs6865176和rs79110681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倍体分析中,单倍体型(T-T-A)的OR值为1.339(χ^2=4.852,P=0.028),单倍体型(C-G-C)的OR值为0.747(χ^2=4.852,P=0.028).结论 rs25754、rs185365、rs457353基因多态性与浙江省南部地区急性LAA型脑梗死相关.单倍体型(T-T-A)可作为脑梗死高危人群的筛选标志.
- 刘鹏何欣威朱敏金笑平吕晨铃李彩朱峰郑周陈云俞忆曦
- 关键词: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单倍型
- 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对血流感染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筛查并检测相关的耐药基因,为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血液中首次分离的216株大肠埃希菌,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双纸片扩散法进行ESBLs表型检测;采用PCR方法筛选ESBLs基因,并测序确定其基因型。结果 216株大肠埃希菌对氨基糖苷类(除庆大霉素外)、头霉素类、呋喃妥因和碳青霉烯类等药物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但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物耐药率较高;检出产ESBLs菌株56.94%(123/216);在130株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株中,22株bla_(TEM)基因检测阳性,59株bla_(CTX-M)基因检测阳性,经测序比对显示:29株携带bla_(CTX-M-14)基因,23株携带bla_(CTX-M-15)基因。结论引起血流感染的大肠埃希菌多为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产ESBLs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主要为bla_(CTX-M)和bla_(TEM)。
- 陈韩郑周陈思思黄海霞余方友
- 关键词: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ESBLS耐药基因CTX-MTEM
- 2017年—2020年4634株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调查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控制医院内感染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0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各种标本分离的4 634株肺炎克雷伯菌。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感染夏秋季明显高于春冬季,主要分离自痰液、血液及尿液,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高发科室为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占15.90%。在18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中,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87.99%),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7.47%),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缓慢下降的趋势。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和碳青霉烯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离率高,耐药情况严重,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陈韩陈栎江张美娟黄海霞陈思思郑周
-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耐药率
- 血小板参数在鉴别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作用及其对疗效判断的应用被引量:15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在鉴别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及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中的作用和疗效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5例ITP和49例AA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抗凝静脉血,选择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小板参数对ITP和AA治疗前和治疗后血小板参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ITP组和AA组PLT、PCT低于对照组(P <0. 05);MPV、PDW-SD在ITP组中高于AA组(P <0. 05),AA组高于对照组(P <0. 05);P-LCR在ITP组中高于AA组和对照组(P <0. 05)。治疗后,ITP患者PLT、PCT增高(P <0. 05),P-LCR、MPV降低(P <0. 05);AA患者P-LCR、MPV均增高(P <0. 05),而PLT、PCT持续下降,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P-LCR、MPV、PDW-SD在ITP患者中高于AA患者,可做为两者鉴别诊断的依据。ITP患者治疗有效后P-LCR、MPV、PDW-SD显著降低,这对判断ITP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吴小乐刘欢乐郑周侯玲玲
-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参数
- TIMP-3启动子区-1296T/C、-915A/G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的关联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3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3, TIMP-3)基因启动子区-1296T/C、-915A/G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的关系。方法对48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和525名健康体检者进行研究,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TIMP-3基因启动子区-1296T/C、-915A/G多态性,同时用ELISA法测定血清TIMP-3水平。结果脑梗塞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227和5.869,P值为0.022和0.015),-1296T/C与-915A/G之间存在完全连锁不平衡关系(D’=1.0,r2=0.991)。脑梗塞组患者48h内血清TIMP-3为(248.90±97.10)pg/mL,对照组为(200.17±79.70)pg/mL,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098,P=0.039)。结论TIMP-3基因启动子区-1296T/C、-915A/G两位点存在连锁不平衡关系,且两位点的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遗传易感性有关,TIMP-3基因多态性可能是中国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高危人群筛选的标志和干预靶点。
- 郑周金笑平朱敏李彩朱峰李卫玲林青王凤王皖芬胡晓飞吕晨玲
-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脑梗塞
- CXCL16基因rs2277680多态性与急性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的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清趋化因子CXC配体16(CXCL16)基因rs2277680多态性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关系。方法 476例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根据B型超声检查结果分为稳定斑块组(218例)和颈动脉易损斑块组(258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CXCL16基因rs2277680多态性。结果稳定斑块组GA+AA基因型频率为80.3%,易损斑块组GA+AA基因型频率显著为87.6%,两组间的GA+AA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72,P=0.032),表明易损斑块组GA+AA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A等位基因频率在稳定斑块组为63.3%和易损斑块组为62.2%,两组间的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1,P=0.737)。结论 CXCL16基因rs2277680多态性AA+GA基因型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存在着相关性;但A等位基因不是颈动脉斑块易损的遗传易感基因。
- 周元林陈云朱敏朱峰胡晓飞郑周
- 关键词:多态现象易损斑块
- 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溶栓致过敏2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溶栓期间过敏反应的表现,以提高对此并发症的认识。方法分析本院2例阿替普酶静脉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出现过敏反应的症状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论阿替普酶溶栓过程中或溶栓后出现皮疹及血管源性水肿需高度重视,早期停药以及抗过敏治疗可控制过敏症状。
- 王凤郑周王莹金笑平虞丹刘素芝柯绍发
- 关键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皮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