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纳新
- 作品数:29 被引量:113H指数:5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7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军队指令性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中的诊疗价值
- 目的测定正常检者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acuteot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AOPP)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探讨AOPP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38例AOP...
- 金欣陈建魁黄媛郑纳新宋世平尹秀云
- 文献传递
- 曲霉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对侵袭性曲霉病早期诊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曲霉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对侵袭性肺曲霉病(IA)的诊断价值,确定合适的阳性界值(cut-off)及对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87例IA高危患者的血清曲霉GM抗原,比较cut-off 1.5、cut-off 1.0、cut-off 0.5时GM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结果:cut-off 1.5时,ELISA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分别为50%、96%、91%和71%;cut-off 1.0时分别为65%、92%、87%和77%;cut-off 0.5时分别为75%、88%、83%和81%。结论: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ELISA检测可用于临床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以0.5为折点对早期诊断很有意义,有利于高危患者曲霉感染病死率的降低。
- 金欣陈建魁于农黄媛宋世平尹秀云朱晓华左向华郑纳新曾利军王淼
- 劣质油漆混合气体中毒致死1例报告
- 目的混合气体中毒导致多脏器衰竭的报告。方法分别采用Coulter血细胞分析仪、凝血功能检查ACL-9000血凝仪、生化日立7170S全自动分析仪等方法测定。结果劣质油漆等混合气体中毒可导致骨髓抑制、DIC、肝脏衰竭、心脏...
- 郑纳新陈建魁宋世胡长欣
- 文献传递
- 输注供者外周血干细胞治疗异基因骨髓移植后晚期造血功能障碍一例
- 1998年
- 患者,男性,33岁。1995年3月因乏力、低热、脾大及白细胞升高(122×109/L)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Ph染色体阳性,口服羟基脲后完全缓解,以后根据血象间断服用羟基脲。1995年6月行异基因骨髓移植,供者为其HLA相合的胞妹,供、受者ABO血...
- 胡亮钉陈虎曹履先江岷王波郑纳新
-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功能障碍外周血干细胞
- 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中的诊疗价值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测定正常体检者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acuteorganophosphoruspesticidepoisoning,AOPP)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探讨AOPP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38例AOPP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用Origin pro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OPP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高于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 .01);随着病情加重,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一步升高。结论:AOPP患者具有高凝状态和继发纤溶亢进倾向,其呼吸衰竭及消化道出血与体内继发纤溶亢进密切相关。因此,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有助于临床判断AOPP病情、对评估疗效及预后亦具有重要价值。
- 金欣陈建魁黄媛郑纳新宋世平尹秀云
- 关键词:D-二聚体检测中毒救治AOPP纤溶亢进正常体检者
- 出血性膀胱炎的预防及其相关发生因素被引量:9
- 1998年
- 出血性膀胱炎的预防及其相关发生因素江岷陈虎王波胡亮钉秦茂权曹履先郑纳新高剂量环磷酰胺(HDCTX)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HC)的主要原因。一些预防方法可以减少和减轻HC的发生。我们对15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预防方...
- 江岷陈虎王波胡亮钉秦茂权曹履先郑纳新
- 关键词:膀胱炎出血性
- 恶性肿瘤和血液病患者的优势菌群与耐药性监测分析
- 2004年
- 尹秀云陈建魁白云姚平金欣佟雅丽杜宇郑纳新张鹏
- 关键词:真菌药物耐受
- 1例血液病患者疑难血型鉴定报告
- 2003年
- 郑纳新陈建魁李冰邵春燕朱晓华肖云贵李锦宏
- 关键词:血液病疑难血型输血
- 肺癌患者凝血纤溶状态的改变及意义
-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五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ACL-9000全自动凝血/纤溶分析仪测定206例肺癌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
- 黄媛陈建魁谢湘峰金欣郑纳新
- 关键词:肺癌凝血纤溶预后
- 文献传递
- 中子辐射对BALB/C小鼠脂类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研究中子辐射小鼠血清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的变化情况,以确定中子辐射对小鼠脂类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二级BALB/C性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共计78只。实验期间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统一饲养。将上述小鼠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北京清华大学的中子源分别对各动物组进行90%中子照射,照射剂量为2.5Gy(66只),对照组12只。分别在照射动物之后的6h、12h、1d、3d、5d、7d、10d、14d、2ld、28d和4ld采取静脉血,进行TG和TC的浓度测定。采用Microcal Origin软件包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 血清三酰甘油浓度在6h显著降低,12h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别(P<0.05),之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照射后10d,血清TG呈现暂时性升高,14d后恢复至正常范围。血清总胆固醇在照射后有一定波动,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别。结论 2.5Gy中子辐射可以引起脂类代谢障碍,进而引起血清TG、TC浓度不同程度的变化。
- 陈建魁彭瑞云高亚兵朱晓华尹秀云黄媛郑纳新井晓莹王德文
- 关键词:中子三酰甘油胆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