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婧婧

作品数:22 被引量:15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抗体
  • 7篇体检
  • 7篇抗体检测
  • 6篇血清
  • 4篇原发性
  • 4篇自身抗体
  • 4篇肝炎
  • 3篇乙型
  • 3篇尿液
  • 3篇自身抗体检测
  • 3篇系统性红斑
  • 3篇系统性红斑狼...
  • 3篇抗核
  • 3篇狼疮
  • 3篇患者血清
  • 3篇红斑
  • 3篇红斑狼疮
  • 3篇病毒
  • 2篇胆汁
  • 2篇胆汁性

机构

  • 22篇中南大学
  • 3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

  • 22篇郭婧婧
  • 7篇刘文恩
  • 6篇金燕
  • 3篇张运丽
  • 3篇武四云
  • 2篇邓辉
  • 2篇钟白云
  • 2篇冯斯斯
  • 2篇张秋焕
  • 2篇陈腊梅
  • 2篇陈远林
  • 1篇钟一鸣
  • 1篇姚若进
  • 1篇李艳明
  • 1篇肖成锋
  • 1篇梁湘辉
  • 1篇彭贵华
  • 1篇王敏
  • 1篇谭畅
  • 1篇曾德繁

传媒

  • 6篇中国现代医学...
  • 4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2
  • 1篇199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面积烧伤脓毒症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及临床意义
<正>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后发生脓毒症的患者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分析其对烧伤后脓毒症诊断及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颁布的EP5-A2文件对梅里埃min...
郭婧婧彭绒雪钟白云
文献传递
血清5'-核苷酸酶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2006年
目的探讨血清5'-核苷酸酶(5'-NT)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日立公司7170A全自动动生化分析仪测定60例健康人对照、42例肝癌患者、13例结肠癌患者及22例胃癌患者的5'-NT水平。结果表明肝癌及结肠癌等患者5'-NT显著高于健康人平均水平,P<0.01及P<0.05,而胃癌患者5'-NT显著低于健康人的水平(P<0.05)。结论测定血清5'-NT的活性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郭婧婧彭贵华武四云
关键词:血清消化道肿瘤
孕妇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水平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原(HBeAg)、前S1抗原(Pre-S1Ag)和病毒DNA(HBV-DNA)与胎儿宫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165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的母血及产后婴儿外周血的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V-M)和HBV-DNA进行检测。结果165例HBsAg阳性孕妇血清中HBeAg、Pre-S1Ag和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29.1%、31.5%和38.2%,所生婴儿外周血中HBsAg和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7.3%(12/165)和23.6%。HBeAg、HBVPre-S1Ag和HBV-DNA阳性孕妇所生婴儿外周血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79.2%、75.0%和66.7%,显著高于HBeAg、Pre-S1Ag和HBV-DNA阴性者的5.1%、6.2%和0.0%,(P<0.01)。孕妇血清中平均HBVDNA的含量为(7.32±1.79)(拷贝数/mL的对数),显著高于婴儿外周血HBVDNA的(5.86±1.33),(P<0.01),婴儿外周血中HBVDNA阳性率随孕妇HBVDNA含量增加而显著增加,且呈正相关(r=0.43,P<0.01)。结论孕妇血清中HBeAg、Pre-S1Ag和HBV-DNA阳性是胎儿宫内感染HBV的高危因素,胎儿宫内感染率随母血中HBV-DNA含量增加而增加。
武四云郭婧婧陈远林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病毒复制疾病传播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RPA)在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临床意义,了解其与SLE以及与其他自身抗体的关系。方法用酶免疫斑点(条带)实验检测SLE患者、其他风湿性疾病对照组(包括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进行性硬化征,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ARPA的阳性率;分析ARPA与它们的关系。结果SLE患者血清中的ARPA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ARPA阳性组中神经系统损害和关节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ARPA阴性组(P<0.05)。ARPA的表达与抗SSA、抗SSB和抗nRNP抗体表达相关(P<0.05),而与ANA、抗dsDNA和抗sm抗体的相关性不强(P>0.05)。结论ARPA是SLE血清学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与SLE的神经系统损伤和关节炎的发病有关;与抗SSA、抗SSB和抗nRNP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能对SLE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郭婧婧金燕梁日初张运丽
关键词: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血清相关自身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48例不明原因的肝功能持续异常患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进行血清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检测,应用免疫斑点法(Euroassay)进行抗肝肾微粒体-1(LKM-1)、抗肝溶质抗原-1(LC-1)、抗可溶性肝抗原/抗肝胰抗原(SLA/LP)、抗线粒体M2型(AMA-M2)检测,并结合生化指标及免疫球蛋白指标进行分析。【结果】248例不明原因的肝功能持续异常患者中,PBC 51例,占20.5%,其余197例原因不明。PBC患者的AMA-M2抗体均为阳性,ANA阳性32例占62.7%。ANA的主要荧光模式为核膜型和核点型。PBC患者ALP、GGT及免疫球蛋白M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51例PBC中,4例表现为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其中1例抗SLA/LP阳性,提示PBC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3型重叠,1例抗LKM-1阳性,提示PBC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2型重叠,2例ANA,SMA抗体阳性,提示PBC为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1型重叠综合症。【结论】自身抗体及肝抗原抗体的检测对PBC诊断有重要意义;PBC患者存在PBC/AIH重叠综合征;对原因不明的肝功能异常的患者进行肝抗原自身抗体的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
郭婧婧金燕张运丽
尿液HIV-1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尿液标本中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59例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确诊的HIV感染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液和尿液标本同时进行HIV-1抗体检测;以确认结果为准,计算尿液HIV-1抗体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59例经CDC确诊的HHIV感染者血清HIV-1抗体全部阳性,相应尿液中HIV-1抗体阳性53例,阴性6例;对照组30例的血清HIV-1抗体全部阴性,相应尿液1例HIV-1抗体阳性,经血清ELISA法及胶体硒法对该样本进行HIV-1抗体检测均阴性。以确认结果为准,尿液HIV-1抗体检测阳性敏感度为89.83%,特异度为96.67%。结论在采集血液标本不便的情况下,可通过检测尿液HIV-1抗体对高危人群进行HIV感染筛查。
郭婧婧徐丹王敏谢巍巍刘文恩
关键词:人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尿液HIV-1抗体
急性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监测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急性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对门诊急性泌尿系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81株病原菌中L型细菌占12.71%,革兰阴性杆菌占68.5%,在革兰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占52.49%。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为0%。所有菌株(除L型细菌外)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40.16%、35.43%、31.49%。结论急性泌尿系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各类病原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同,提示临床医生应根据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郭婧婧郑荣
关键词:急性泌尿系感染药敏试验耐药性
尿液抗HIV-1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尿液标本中的抗HIV-1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对60例经CDC确诊的HIV感染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液和尿液标本同时进行抗HIV-1抗体检测。
郭婧婧徐丹王敏谢巍巍刘文恩
文献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患者血清AnuA、抗dsDNA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dsDNA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胶体金免疫渗滤法对10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其中5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和5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无肾炎)患者血清进行AnuA、抗dsDNA抗体检测。结果5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LN)患者,An-uA阳性30例,阳性率58.82%,抗dsDNA抗体阳性36例,阳性率70.58%。而57例SLE无肾炎患者组中,两者的阳性率分别为21.05%、31.58%。AnuA+抗dsDNA抗体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6.27%。结论血清AnuA、抗dsDNA抗体与LN的发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这两种抗体对LN的诊断和病情监测有重要意义。
郭婧婧刘建华
关键词:抗核小体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狼疮肾炎红斑狼疮
7种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37
2017年
目的探讨7种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p53、PGP9.5、SOX2、GAGE7、GBU4-5、MAGE A1和CAGE抗体)在初诊肺癌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108例初诊肺癌患者、96例体检健康者、12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227例其他癌症患者。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7种自身抗体的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其对肺癌的诊断效能,并比较7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肺癌患者间和各受试组间的阳性率。结果肺癌组7种自身抗体水平均高于健康人对照组、肺部良性疾病组和其他癌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7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诊断初诊肺癌患者敏感性为62.00%,特异性为89.80%,AUC^(ROC)为0.769,其敏感性和AUC^(ROC)均高于各自身抗体单项检测。7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肺癌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χ~2=50.885,P<0.01)、肺部良性疾病组(χ~2=56.341,P<0.01)以及其他癌症组(χ~2=46.812,P<0.01)。结论 7种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可作为潜在的肺癌辅助诊断指标。
赵娟刘宁郭婧婧陈伟钟一鸣刘文恩
关键词:自身抗体肺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