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翠英

作品数:9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菏泽学院中文系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农民
  • 3篇小说
  • 2篇道德
  • 2篇道德困惑
  • 2篇文化
  • 1篇代文
  • 1篇新诗
  • 1篇新诗集
  • 1篇心理
  • 1篇意境
  • 1篇意象
  • 1篇诗集
  • 1篇私人生活
  • 1篇农村小说
  • 1篇农民社会
  • 1篇农民心态
  • 1篇女性
  • 1篇女性小说
  • 1篇品格
  • 1篇中文系

机构

  • 7篇菏泽学院

作者

  • 7篇郭翠英

传媒

  • 2篇时代文学(下...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作家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现代语文(中...

年份

  • 3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蜕变与新生——从八十年代农村改革小说看新的农民文化品格的开创被引量:1
2010年
八十年代开始的农村社会变革,带来了农民精神上的解放,一种新的农民文化品格正在形成。农民主体精神的觉醒,以孙少平、岳赢官为代表的农村青年树立起了"现代性"的农民形象,他们的平等观、竞争观、风险观及进取意识、自主意识、开放意识标志着一种新的现代性农民文化品格的开创。
郭翠英
关键词:农民文化品格
从新时期农村小说看农民改革之初的道德困惑
2010年
八十年代开始的农村社会变革,带来了农民道德上的困惑和迷惘。一方面传统道德受到猛烈冲击,但仍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巨大的约束力;另一方面,价值趋向的混杂带来了道德观念的混杂:道德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人的觉醒与传统道德的巨大约束力;"以恶抗恶"者的道德困惑;欲望的泛滥与道德的乏力。
郭翠英
关键词:农村小说农民道德困惑
新时期农村改革小说农民心态类型分析
2005年
新时期农村改革题材的作品,关注改革中各色农民的心理世界。在这场社会变革中,农民的内心世界各异,呈现出四种典型心态:1.主动型,积极地响应并以实际行动推动改革;2.被动型,被改革大潮携裹着,慢慢地适应改革;3.保守型,思想陈旧,不愿放弃旧观点,无形中成为改革的阻碍力量;4.专制腐败型,利用手中权势,在改革中为自己谋取私利,欺压百姓。
郭翠英
关键词:现代文学小说农民文学评论
含蓄隽永 惊警机智——评张振民新诗集《我的黑夜比你长》
2008年
含蓄隽永的审美表达与惊警机智的思想传递相结合,使得张振民的新诗集《我的黑夜比你长》在当今诗坛别具一格。在意象的运用上,善于巧用物象或意象来激活自己的情思意想;在意境的营构上,由现实而生发出来的意境营造方法以及抓住转瞬即逝的灵感进行意境建构,这是张振民诗歌意境传达的重要特征。
郭翠英
关键词:意象意境
三部女性小说场景设置的比较分析
2008年
《私人生活》《上海宝贝》和《万物花开》三部女性小说分别以"房间""酒吧"和"乡野"作为个性化的场景设置,显示出20世纪90代以来中国女性文学从策略性地凸显女性自我体验到开放性地展现男女两性交流的重大转变。
郭翠英
关键词:女性小说私人生活
高校写作课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以菏泽学院中文系为例被引量:1
2010年
大学写作课是高等院校在文科和理科各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和选修课,尤其对菏泽学院中文系各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乃至整体的文化素质,是写作教学的目的所在。"
郭翠英
关键词:写作课教学中文系高校专业基础课
传统与变迁——从80年代农村改革小说看农民社会文化心理的嬗变被引量:1
2006年
80年代是农民社会文化心理转型的阵痛时期,在农民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中,精神的震荡和冲突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土地观念的转变。逐步挣脱土地的精神束缚,建立起与土地的新型关系。二是商品意识的觉醒。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扩展了农民的心理空间,农民由自给自足型农民转向市场型农民,标志着农民从传统向现代的嬗变。三是道德上的困惑与迷惘。自我意识的觉醒促进了道德观念的进步,但人们更多的还是困惑与迷惘:道德转型中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性的冲突;“以恶抗恶”者的道德自省与困惑;欲望的泛滥与道德的乏力。而农民社会文化心理的变迁归根结底在于传统文化的变迁。
郭翠英
关键词:农民道德困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