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莹
- 作品数:43 被引量:192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针刺血清对培养海马神经元内质网活性的上调作用
- 目的:通过采用D-273内质网荧光分子探针来观察针刺血清调节内质网活性的作用,从而探讨针刺作用的细胞分子水平机理。方法:选用原代培养的9~11 d的新生SD大鼠海马细胞,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动态扫描观察加入正常大鼠血清和...
- 张金铃李瑞午郭莹李翠红
- 关键词:针刺血清内质网分子探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 针刺血清对体外培养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被引量:18
- 2004年
- 目的 :通过观察针刺大鼠经穴后收集的血清对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内Ca2 + 浓度的影响 ,为探讨针灸作用的机制中是否存在着体液因素提供直接的证据。方法 :取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细胞进行原代培养。 7~ 10d后应用荧光分子探针Fluo 3AM染色 ,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动态扫描观察加入正常大鼠血清和电针刺激百会、足三里、曲池、三阴交 2周后的血清对神经细胞内Ca2 + 浓度的影响。结果 :加入正常血清后 ,细胞内的Ca2 + 浓度会有一定的升高 ,经过一段时间后升高的Ca2 + 浓度会趋向平稳。而再加入针刺血清后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神经细胞Ca2 + 的浓度。结论 :针刺腧穴后 ,除了神经的调节机制外 ,针刺血清中存在某种活性物质 ,可以明显地使神经细胞内Ca2 + 浓度降低 ,为针灸体液因素的存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 李瑞午张静龄郭莹李翠红
- 关键词:针刺细胞培养神经细胞钙离子浓度针灸
- 针刺血清对培养海马神经元内质网活性的上调作用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通过采用D-273内质网荧光分子探针来观察针刺血清调节内质网活性的作用,从而探讨针刺作用的细胞分子水平机理。方法:选用原代培养的9~11天的新生SD大鼠海马细胞,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动态扫描观察加入正常大鼠血清和电针"百会"、"足三里"、"曲池"、"三阴交"2周后的血清对培养的正常和模拟缺血缺氧海马神经元内质网活性的影响。结果:加入正常血清后对照和模型组海马神经元内质网荧光值均下降,而加入针刺血清后下降的荧光强度变化值减小。结论:针刺血清阻抑了神经元内质网活性的下降,显示针刺血清可能有提高海马神经元的内质网活性效应。
- 张金铃李瑞午郭莹孙海舒青雪梅李翠红罗明富
- 关键词:针刺血清内质网分子探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 皮部脂肪组织内分泌活动与经络现象相关性的研究——兔前脂肪细胞的原代培养
- 目的:原代培养家兔前脂肪细胞并诱导其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为针灸血清经络实验建立活细胞模型。方法:选用兔腹股沟处皮下脂肪组织,采用原代消化法培养,通过对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及用油红O脂肪染色法进行染色以鉴定。结果:形态学...
- 张金铃罗明富何俊娜郭莹李翠红崔山佳
- 关键词:前脂肪细胞原代培养脂肪组织
- 文献传递
- 阿霉素诱导S-180瘤细胞凋亡核型分析被引量:1
- 1997年
- ①目的探讨阿霉素诱导S-180瘤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核型的变化。②方法用低剂量(3.25μg)阿霉素处理经S-180瘤细胞腹腔接种的BALA/C鼠,0~72h分别取腹水进行细胞核型检测。③结果用阿霉素处理24h时,细胞变圆,胞浆浓缩;48h时,染色质密集度增高;72h时,核仁裂解,核膜内陷,形成内涵物不外溢的凋亡小体。④结论阿霉素是良好的细胞凋亡诱导剂,凋亡期间细胞外形及染色质凝聚逐渐改变,直至形成凋亡小体。
- 李陆英王晓燕韩复生郭莹蓝青
- 关键词:阿霉素细胞凋亡核型
- 针刺血清降低大鼠培养心肌细胞内Ca^(2+)含量的研究被引量:13
- 2006年
- 目的:探讨针刺作用的机理中是否存在着体液因素。方法:取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进行原代培养。5天后应用荧光分子探针Fluo3AM染色。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动态扫描观察,加入正常血清和电针刺“内关”“间使”的血清后,观察心肌细胞内Ca2+含量的变化。结果:加入正常血清后,细胞内的Ca2+含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经过一段时间后升高的Ca2+含量会趋向平稳;而再加入针刺血清后,可明显降低心肌细胞Ca2+的含量(P<0.01)。结论:针刺腧穴后的大鼠血清可使心肌细胞内Ca2+含量明显降低,为针刺效应的血清学机制提供了直接证据。
- 罗明富李翠红张金铃郭莹陈淑萍刘俊岭李瑞午
- 艾灸对多药抗药基因产物P-170糖蛋白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 1994年
- 利用我们建立的S-180抗阿霉素抗药细胞荷瘤BABL/c小鼠,艾灸关元穴可对多药抗药基因产物(P-170)糖蛋白泵出药物功能有微弱的抑制。艾灸能显著增加钙通道抑制剂异博定对泵出药物功能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只在允许药物剂量范围才显示出来,当剂量大于允许范围时,效果就不明显。此研究不仅为从分子水平探索针灸的作用机理研究开拓新途径,而且在临床上对克服化疗中的抗药性具有应用前景。
- 张霆钧高翠华郭莹
- 关键词:多药抗药性P-170糖蛋白艾灸
- 白脉膏剂贴敷对裸鼠穴区组织内血管和肥大细胞的影响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通过体表穴区贴敷白脉膏剂,观察裸鼠皮肤组织血管和肥大细胞数量的变化,以了解该药物对组织微循环血流的作用。方法:BALB/C-nu成年裸鼠15只,分为白脉膏剂贴敷组和对照组。动物贴敷白脉膏剂7天后,分别在2组动物的背部取涂药部位(以第4胸椎为中心)和同体未涂药部位,以及对照组相应部位的皮肤组织,进行切片染色观察。结果:在涂白脉膏剂的真皮深层以下的组织内可见明显扩张的血管和肥大细胞数量增多。在同体对照或对照组的皮肤组织内,虽也见少量扩张的血管,但明显少于涂药皮肤组织内的血管数量。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白脉膏组涂药部位的皮肤组织内血管数量和肥大细胞数量,均明显多于同体未涂药部位和对照组的数量,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白脉膏剂对涂药部位皮肤组织有明显的扩张血管作用和促肥大细胞聚集作用。
- 罗明富李翠红张栋郭莹何俊娜马惠敏王叔友李顺月
- 关键词:穴位贴敷肥大细胞
- 电针和悬灸对“大椎”穴区肥大细胞脱颗粒不同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8
- 2007年
- 目的:观察电针和悬灸对大鼠穴区肥大细胞(mastcells,MCs)分布和脱颗粒的不同影响,以探索针灸治病的机制。方法:正常成年Wistar大鼠15只,分为对照组、电针组和悬灸组。电针(疏密波,频率3~10Hz,电压2~4V)或悬灸(2壮)“大椎”穴20min后,取“大椎”穴区组织恒冷箱切片,甲苯胺兰染色,显示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内MCs的分布、数量和脱颗粒情况。结果:在穴区组织内,从真皮至皮下组织、肌肉组织均可见MCs存在和脱颗粒发生。悬灸刺激的“大椎”穴区的组织切面中心部位,从皮肤表面至皮下组织内MCs数量很少,但中心周边的MCs数量多,脱颗粒明显。悬灸组发生脱颗粒的MCs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和电针组,电针组脱颗粒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结论:电针和悬灸对穴区组织内MCs的数量、分布以及细胞的脱颗粒的影响明显不同,艾灸对MCs脱颗粒的影响强于电针。
- 罗明富何俊娜郭莹李翠红张金铃
- 关键词:悬灸电针肥大细胞脱颗粒
- 针灸血清对体外培养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大鼠经穴后收集的血清对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为探讨针灸作用的机制中是否存在着体液因素提供直接的证据.方法:取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细胞进行原代培养.7~10 d后应用荧光分子探针Fluo-3...
- 李瑞午张静龄郭莹李翠红
- 关键词:针刺疗法血清学神经细胞钙离子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