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黛姮
- 作品数:48 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历史地理艺术经济管理更多>>
- 让消逝的遗产重生
- 遗产的成果不是短时间内取得的,需要大家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耐心来经营和积累,要基于用户的要求和需求,开展多方的合作,这一点是非常必要的。另外还要让科技引领未来,进一步发挥遗产在社会文化建设和国民经济中的积极作用,使中国文...
- 郭黛姮
- 关键词: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公众需求
- 从香港西贡、大浦区的历史建筑看香港与祖国文化的渊源
- 香港西贡、大浦地区保留了一些历史建筑,它们尽管所处地域偏僻,建筑规模不大,标准不高,但却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其村落构成具有中国大地村落的稳定特征,体现出重礼教、尚人伦、尊祖宗等特点。村中不但有住宅,而且还有宗祠、...
- 郭黛姮
- 关键词:装修
- 三山五园:北京历史文化最辉煌的乐章被引量:10
- 2014年
- 主持人的话:为了贯彻实施国家和北京市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战略,积极推动海淀区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建设,北京联合大学成立了文化传承协同创新中心,与中共海淀区委宣传部共同创办北京三山五园研究院,2013年11月9日,“三山五园和京西文化”专家研讨会暨北京三山五园研究院成立揭牌仪式在北京联合大学举行。本次会议围绕着“三山五园和京西文化”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而富有启发性的讨论,主涉及三山五园和京西文化的文化渊源、历史内涵、价值定位,三山五园与京西文化的关系,历史文化景区的保存现状与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等方面。本刊以笔谈的形式登部分专家的精辟见解。
- 郭黛姮
- 关键词:北京文化皇家园林文化遗产
- 抗震性能优异的中国古代木构楼阁建筑
- 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和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给工业革命以后的现代化新城市造成了难以想像的破坏,从而使建筑的抗震问题成为现代建筑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许多地震工程学者从多方人手尽心进行研究。但开始时,考虑问题...
- 郭黛姮
- 文献传递
- 关于文物建筑遗迹保护与重建的思考被引量:21
- 2006年
- 文物建筑的保护,“目的是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其历史信息及全部价值”,对于一座仅存遗址或遗迹的历史建筑,一般不主张丢掉历史信息而重建。历史建筑的重建可以区分为文物建筑性质的重建和非文物建筑性的重建。对于前者,不应破坏原有遗迹,并应按照原材料、原技术、原工艺进行重建。在原址重建是保护工程中极特殊的个别措施。基于“文物建筑是历史信息载体”的概念,在重建的文物建筑身上应当体现出历史的可读性和可识别性。有时为了“不破坏原有遗迹”而满足某种重建的需求时,只能采取现代的新技术手段,保存遗迹,将重建的非文物性的新建筑跨于其上。
- 郭黛姮
- 关键词:文物建筑可读性
- 建筑文化对现代建筑的价值——试论日本建筑创作道路被引量:1
- 1990年
- 整个人类的文化不是一个模式,不同民族的文化各成不同的类型,建筑文化也莫不如此。由于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在建筑文化中也呈现着多元化的特点,这早已被历史所证实。然而,在今后是否仍然如此呢?各国的建筑理论界对此提出过种种看法,我国也有不少建筑师探讨过这一问题。不过,从我国的实践来看,一类是以追赶发达国家的建筑为目标,另一类则追求中国建筑文化的个性,努力创作出有中国文化风格的新建筑。实际上。
- 郭黛姮
- 关键词:建筑文化
- 珠海圆明新园与圆明园
- 本文论述了圆明新园与圆明园的关系,新园并非圆明园的副本或模型,而是以类型学的思想设计的一座新园,它继承了中国古典皇家园林所蕴涵的深层结构,体现着对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文化精神的再创造。如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所特有的“礼”的观念,...
- 郭黛姮
- 关键词:类型学
- 文献传递
- 圆明园桥梁复建漫录被引量:1
- 2016年
- 圆明园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它的每一处遗址如何保护,能否复建?多年来争议颇多,对于这座园林中的桥梁遗址保护与复建,更是一个新问题。解析了园中桥梁遗址保护与复建的重要环节,并介绍了几座不同类型的桥梁,如何以历史文献为依据,最科学的保存遗址、遗迹的同时,按原貌进行了复建;在复建工程中,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将原有构件准确归安,新老构件的科学拼合,使文物本体具有历史的可读性。同时还谈及复建的桥梁面对今天的使用状况,如何提高结构的安全度,同时又要不失文物原貌的问题。
- 郭黛姮
- 关键词:桥梁原貌三维激光扫描复建安全性
- 十世纪至十三世纪的中国佛教建筑
- 10世纪至13世纪是中国佛教建筑发展最活跃的时期,其总体布局有以塔为主体、以阁为主体、前殿后阁、以殿为主体、七堂伽蓝等式。不但讲究布局,而且注意环境建设。其个体建筑不但有山门、佛殿,而且有本时期独具特色的高大楼阁,其高可...
- 郭黛姮
- 关键词:佛教建筑
- 山高水长——重温梁思成先生之哲匠精神被引量:1
- 2021年
- 2021年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创办人梁思成先生诞辰120周年。为缅怀梁先生,重温梁思成先生在开创中国建筑学研究、建筑学科发展及建筑教育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弘扬清华建筑哲匠精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对老一辈建筑系校友代表分别进行了访谈,以口述回忆的形式表达对梁思成先生的深切敬意。文中以SATU代指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 张利张昕蔡君馥吴焕加楼庆西郭黛姮张锦秋张锦秋黎志涛王瑞珠黎志涛左川
- 关键词:建筑学家建筑学科创办人建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