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恭玺

作品数:12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绿洲农业病虫害治理与植保资源利用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黄萎病
  • 5篇霜霉病
  • 5篇葡萄
  • 5篇霉病
  • 5篇病原
  • 4篇葡萄霜霉病
  • 4篇病原鉴定
  • 3篇病原菌
  • 3篇病原菌鉴定
  • 2篇侵染
  • 2篇种质
  • 2篇种质资源
  • 2篇孢子
  • 2篇棉花
  • 2篇棉花黄萎病
  • 2篇抗性
  • 1篇疫病
  • 1篇致病
  • 1篇致病变种
  • 1篇致病类型

机构

  • 12篇石河子大学
  • 1篇克拉玛依绿成...

作者

  • 12篇金恭玺
  • 10篇李国英
  • 10篇任毓忠
  • 8篇岳永亮
  • 8篇张莉
  • 3篇宋玉萍
  • 3篇王成成
  • 2篇赵宝龙
  • 1篇张丽萍
  • 1篇周婷婷
  • 1篇李卓
  • 1篇孙琦
  • 1篇刘新秀
  • 1篇郎宁

传媒

  • 8篇新疆农业科学
  • 2篇植物保护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榆树黄萎病病原菌鉴定被引量:5
2016年
2013年以来,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榆树苗上,出现了一种病害,可导致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枯死,剖茎检查可见维管束变成褐色。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茎组织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单孢纯培养菌株;通过常规纸钵撕底蘸根法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用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都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一致;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的rDNA-ITS序列与中国棉花黄萎病菌(V.dahliae)的ITS序列(登录号EU 835817.1)相似性达99.0%,故将引起新疆榆树黄萎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大丽轮枝菌(V.dahliae)。
岳永亮任毓忠张莉金恭玺李国英
关键词:黄萎病病原鉴定
新疆地区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及其流行规律的研究
葡萄霜霉病病原是葡萄生单轴霉[Plasmopara viticola(Berk.et M.A.Curtis)Berl.et de Toni]。经2012-2014年对新疆各葡萄产区葡萄霜霉病的实地调查和历年发生情况的了解...
金恭玺
关键词:葡萄种植病害防治
文献传递
葡萄霜霉病初次侵染来源和初侵染的特点及防治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明确葡萄霜霉病菌初次侵染来源及初侵染的特点,为霜霉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该病病枝条越冬情况、卵孢子越冬前后形态、病残体作为初侵染源情况,该病初发期发病场所、发病位置、发病处地形和管理情况,调查春季温室大棚内发病情况,明确该病的初次侵染来源。分析初期发病与气候因子关系,明确初侵染发生的特点。【结果】该病在新疆石河子葡萄产区,主要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温室大棚中的病苗也可作为初次侵染的来源。采用常规观察的方法卵孢子不易发现,采用病部研磨-过筛-离心-镜检的方法较易发现。该病初侵染发生的早晚主要与5月下旬和6月上旬温湿度和6月上旬降雨量相关。【结论】该病初侵染主要发生在地势低洼、长势茂盛、枝条未修剪、杂草丛生、距地面较近、空气湿度大的环境中。应采取治早、治少、抓好早期防治的措施。
金恭玺岳永亮宋玉萍魏新正任毓忠张莉李国英
关键词:葡萄霜霉病卵孢子
红花黄萎病病原菌鉴定
2017年
2014年在石河子大学试验站和实验农场种植的红花出现了一种植株矮化,叶片发黄,枯死的病害,切开茎秆,维管束变成褐色。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组织茎秆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单孢纯培养菌株;通过常规纸钵撕底沾根法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用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都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一致;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的rDNAITS序列与中国棉花黄萎病菌V.dahliae的ITS序列(登录号KT803074)同源性为99%以上。故将引起新疆红花黄萎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大丽轮枝菌V.dahliae。
王成成岳永亮任毓忠张莉金恭玺李国英
关键词:红花黄萎病病原鉴定
棉花黄萎病发生时间动态及与菌量和菌系致病性的关系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明确新疆棉花黄萎病发生的时间动态及与菌量和菌株致病性的关系,为该病防治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病圃常规定点调查的方法,研究病害在新疆发生的时间动态,应用室内常规伤根接种法确定发病程度与菌量和菌株致病性的关系。【结果】该病在石河子地区一般于6月上中旬在田间开始发病,6月下旬后病害发展缓慢,7月中下旬后病害发生明显增加,8月中下旬进入发病高峰。病害的发生与菌量和菌株致病性呈明显正相关。【结论】明确了该病在新疆石河子棉区发生的时间动态,查明了其发病程度与菌量和菌株的致病性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张丽萍宋玉萍岳永亮任毓忠金恭玺李国英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
温湿度与光照对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萌发及存活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研究温湿度、光照对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萌发及存活的影响,为葡萄霜霉病的预报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控制温湿度、光照等三因子交叉试验设计和人工接种叶盘的方法,明确孢子囊萌发的条件及存活的气象因子。【结果】孢子囊只有在水中才能够萌发并释放游动孢子,最适萌发温度是18~22℃。孢子囊的存活与温度,湿度,光照有较密切的关系,在35℃,70%和100%湿度条件下,孢子囊只能存活3 d。而在10~20℃各个湿度条件下,无论完全光照、完全黑暗或光暗交替孢子囊都可存活6 d以上。用干瘪的孢子囊接菌叶盘,仍然发病,说明不能用干瘪孢子囊作为孢子囊死亡的标志。孢子囊经0.58×102μW/cm2的紫外光照射5 h、直射光照射8 h就死亡,但散射光照射10 h孢子囊仍然存活。【结论】孢子囊只有在水中才能萌发,水是孢子囊萌发的决定性因素;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8~22℃;孢子囊对紫外光比较敏感,在光照强度为65 000~107 100 lx的直射光下8 h孢子囊就死亡。
李卓金恭玺郎宁孙琦任毓忠赵宝龙张莉李国英
关键词:葡萄霜霉病孢子囊存活
葡萄种质资源抗霜霉病鉴定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明确83个葡萄种质资源对霜霉病的抗病性,旨在为霜霉病的防治和抗霜霉病育种中的亲本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室内离体叶片接种鉴定、田间发病高峰期自然条件鉴定,明确供试种质资源对霜霉病的抗性;通过现场调查葡萄叶片上茸毛的多少和叶片钾、钙含量测定,初步明确它们与品种抗性的关系。【结果】在83个葡萄种质资源中,未发现对霜霉病表现免疫的品种,卡托巴表现高抗;北醇等9个品种表现抗病;弗雷等45个品种表现感病;红地球等28个品种表现高感。其抗性与叶片中钾、钙含量没明显关系。【结论】不同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大多数美洲种和欧美杂交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强于欧亚品种;其抗病性与叶片背面茸毛的有无及多少存在一定关系,但并不绝对;与叶片钾、钙含量无明显关系。
刘新秀金恭玺李虎张莉赵宝龙任毓忠李国英
关键词:葡萄种质资源霜霉病抗性
新疆白菜黄萎病病原的鉴定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2013年在新疆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试验田的白菜上出现了一种叶片黄化,根茎部维管束变色的病害,查明其病原种类。【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组织茎秆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单孢纯培养菌株;通过常规纸钵撕底沾根法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用形态学和r 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分离菌株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都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一致;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的r DNA-ITS序列与中国棉花黄萎病菌的ITS序列(登录号KC156636.1)相似性达98.0%,故将其鉴定为V.dahliae。【结论】明确了新疆石河子地区白菜黄萎病的病原种类。由于黄萎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在黄萎病重病田轮作倒茬时不要种植白菜,以免引起经济损失。
岳永亮任毓忠张莉金恭玺王成成李国英
关键词:白菜黄萎病
酿酒葡萄种质资源抗葡萄霜霉病鉴定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明确58份酿酒葡萄品种对葡萄霜霉病的抗性,为新疆酿酒葡萄品种的引种、栽培和抗病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离体叶片接种法,对58份酿酒葡萄品种的抗病性进行鉴定,依据接种第7 d的病情指数和潜育期的长短,对其抗病性进行评价。【结果】58个酿酒葡萄品种分为四类,其中抗病性较强的品种16个,占27.59%;抗病性中等的品种22个,占37.93%;感病品种14个,占24.14%;易感品种6个,占10.34%。其抗病性与病害的潜育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一般感病性越强,潜育期越短。【结论】供试58个酿酒葡萄品种均可被霜霉病菌侵染,其中抗病的有香槟、黑虎香、莱格纳、卡托巴等16个品种,中度抗病的有卡海特、黑后、黑贝蒂等22个品种,其它20个品种均为感病或高感品种。
周婷婷金恭玺岳永亮张莉李国英
关键词:酿酒葡萄霜霉病抗病性鉴定
新疆瓜尔豆细菌性疫病病原鉴定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明确新疆克拉玛依种植的瓜尔豆(Cyamopsis tetragonoloba L.)新爆发的细菌性病害的病原,以防止该病害在新疆瓜尔豆上进一步扩散和蔓延,保证该地区瓜尔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从新疆瓜尔豆产区采集发病叶片、茎干及豆荚等组织进行病菌分离,对分离后的菌株采用喷雾法和针刺法进行致病性测定,并根据采集地点、田间发病症状和发病组织的不同,选取9个代表菌株观测其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特征;同时选取3个代表菌株进行16SrDNA测序。【结果】该病害在整个瓜尔豆生长季均可以发生,危害叶片、茎干、叶柄、荚柄、豆荚和种子,造成叶枯、落叶、茎干爆裂、顶枯、豆荚和种子不能成熟或变黑坏死。从发病植株上共获得21个具有致病性的细菌菌株,菌株的致病性表现与田间症状基本一致。9个代表性菌株在YEPG培养基上培养72h后形成淡黄色奶油状的圆形菌落,在KB培养基上无黄绿色荧光反应;均为革兰氏阴性、杆状、严格的好氧型细菌;烟草过敏性坏死反应均为阳性;接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耐盐性表现为耐20~30g/L NaCl。选取的3个代表菌株的16SrDNA序列与Xanthomonas axonopodis菌株XV 938的同源性达99.95%。【结论】将引起该病害的病原确定为地毯草黄单胞菌瓜尔豆致病变种(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cyamopsidis),该病害确定为瓜尔豆细菌性疫病。
金恭玺刘林任毓忠杨江平王磊王华兵
关键词:瓜尔豆细菌性疫病病原鉴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