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阳海清

作品数:42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北省图书馆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文化科学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古籍
  • 2篇低产田
  • 2篇中低产田
  • 2篇中国古籍
  • 2篇中国古籍善本
  • 2篇善本
  • 2篇善本书
  • 2篇善本书目
  • 2篇书目
  • 2篇水田
  • 2篇图书
  • 2篇图书馆
  • 2篇农田
  • 2篇刻本
  • 2篇江汉平原
  • 2篇古籍丛书
  • 2篇古籍善本
  • 2篇《中国古籍善...
  • 2篇编纂
  • 1篇稻田

机构

  • 11篇湖北省图书馆
  • 5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北京市图书馆

作者

  • 16篇阳海清
  • 2篇徐金安
  • 2篇刘烈学
  • 2篇杨利
  • 1篇龚莹
  • 1篇丁瑜
  • 1篇刘杰民
  • 1篇范志毅

传媒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图书馆
  • 1篇北京图书馆馆...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图书馆论坛
  • 1篇图书馆工作与...
  • 1篇上海高校图书...
  • 1篇图书馆学刊
  • 1篇热带亚热带土...
  • 1篇图书馆学研究
  • 1篇中国土壤学会...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09
  • 2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0
  • 1篇1986
  • 1篇1983
  • 1篇1982
  • 1篇1981
  • 1篇1980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编纂地方文献总目是做好地方文献整理工作的前提--编撰《现存湖北著作总录》和参编《荆楚文库》的点滴感受
俗话说:“卖瓜的总是说自己的瓜甜.”倘若抛却其揶揄成分,余下的应是职业的自信和自豪.作者是一名古籍编目员,在古籍编目遭遇“无力者不能为,有力者又常不屑为”的尴尬局面的今天,自然乐意为其鼓与呼.地方文献丛刊之编纂踵相问世,...
阳海清
我国最早的一篇论述“藏书建设”的文献——《汉书:河间献王传》被引量:2
1981年
古往今来,一切公、私藏书者都十分注意“藏书建设”问题。我们认为,《汉书·河间献王传》是我国最早的一篇比较系统、比较全面地论述“藏书建设”的文献。为叙述方便,兹将有关部分摘录于次: 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全帛赐以招之。繇是四方道术之人不远千里,或有先祖旧书,多奉以奏献王者,故得书多,与汉朝等。是时,淮南王安亦好书,所招致率多浮辩。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其学举六艺,立毛氏诗、左氏春秋为博士。修礼乐,被服儒术,造次必于儒者。山东诸儒[多]从而游。
徐孝密阳海清
关键词:藏书建设实事求是汉书好古旧书
江汉平原和鄂北地区中低产田地的改造潜力
1995年
分析了江汉平原、鄂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中低产田地的现状及其形成因素;对各类中低产土壤作了统计;划分了两区域中低产田地的产量标准。根据其主要的土壤障碍因素,因地制宜地选择了相应的改造技术措施;并运用动态分析方法.计算了其投资效益.在当前人口不断增长而又不能以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农产品的前提下,以改造现有的中低产田地来提高农产品产量,这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阳海清杨利
关键词:农田中低产田江汉平原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收书八种被引量:1
2000年
(一)礼经会元四卷宋叶时撰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潘元明刻后印本二册时字秀发,自号竹埜愚叟,淳熙进士,授奉国军节度推官,历官吏部尚书。理宗初以显谟阁学士出知建宁府,后以宝文阁学士提举崇福宫,卒谥文康,有《竹埜诗集》。
阳海清刘烈学
关键词:《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红黄土稻田施用石灰的效应
1980年
我省酸性红黄土耕地约有250万亩左右,其中水田约150万亩。由于成土过程中强烈的分解、淋溶作用,这类土壤具有粘重、肥力低、保水保肥性差、呈酸性等特点。为了改造红黄土水稻田(又称黄泥田),除扩种绿肥、多压山青以提高土壤肥力外,施用石灰中和土壤酸性已成为这些地区的习惯。根据蒲圻、通山、崇阳等县调查,这些地方稻田施用石灰十分普遍,施用量也很大。如蒲圻县泉洪四队和通山县楠林四队,每年自烧石灰几万斤到十几万斤,全部施到水田。
阳海清
关键词:稻田黄泥土水田早稻
简述十七种清代自著丛书的源渊流变
1983年
中国古籍丛书发展到清代,数量激增。由于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自著丛书大量涌现。《中国丛书综录》收有545种,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曾随手补充,已逾三百种,因此,其总数可能将近1000种。它们中间,大约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由于转版、增益、删削、赓续等等原因,而衍变为另外一种甚至几种新的丛书。弄清这些丛书的渊源流变,对于更好地整理和使用它们是有好处的。这里,特选择十七种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1)《陆子遗书》——陆桴亭先生遗书》清陆世仪撰,唐受祺辑。清光诸二十年(1894)唐民先辑成十六种本,刻于苏州,封面镌“陆子遗书”,板权页题“光绪己亥年刊”。至光绪二十五年,增刻“虚斋格致传补注一卷”、“
阳海清
关键词:自著丛书古籍丛书刻本光绪清代渊源流变
古籍丛书编目著录浅论
1982年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历史之悠久,文化之辉煌,典籍之丰富,举世闻名。两千多年来,在不同的政治环境中,出于不同政策的需要,在破坏或保存这些典籍方面所造成的功勋和过错也是尽人皆知的。十年动乱,我们的典籍又一次遭到浩劫。为了保护和继承文化遗产,做到“古为今用”,敬爱的周总理在逝世前不久发出指示:“要尽快地把善本书总目编出来。”打倒“四人帮”之后。
丁瑜陈绍业阳海清
关键词:古籍丛书著录问题子目编目著录书名卷数
探索文献信息开发工作新路——兼谈编纂《湖北长江经济带文献信息开发丛书》的感受
开发文献信息,既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迫切需要,也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深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湖北省公共图书馆界联合编纂《湖北长江经济带文献信息开发丛书》(下简称《丛书》),现已出版14种,计414万字;另有6种已基本定稿...
阳海清徐金安
从规章制度上巩固与发展改革的成果
1986年
当今,我们国家正在进行改革。邓小平同志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几年来,公共图书馆的改革尽管尚在探索,发展亦不平衡,但总的趋势是在稳步向前。理论上,不少同志撰文作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带有开拓性的意见;实践上,各馆从本身实际出发,从领导体制、管理方式、操作规程和服务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深浅不同的变革,如实行馆长负责制、扩大开架借阅、编目规范化标准化、应用新技术、建立岗位责任、有条件地开展有偿服务、加速培养专业队伍、奖勤罚懒……凡此等等,都使某些传统的办馆思想受到冲击,某些传统的管理方法、规章制度等已经不能适应改革后的新形势了。
阳海清
关键词:图书馆工作开架借阅有偿服务
湖北省土系举例
王庆云阳海清杨补勤周勇蔡崇法徐能海袁志良
关键词:土壤分类土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