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利芳

作品数:23 被引量:109H指数:8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护理
  • 8篇介入
  • 4篇动脉
  • 4篇手术
  • 4篇髂内
  • 3篇血管
  • 3篇血性
  • 3篇手术室
  • 3篇剖宫产
  • 3篇缺血
  • 3篇缺血性脑卒中
  • 3篇卒中
  • 3篇脑卒中
  • 3篇介入手术
  • 3篇介入手术室
  • 3篇急性
  • 3篇急性缺血
  • 3篇急性缺血性
  • 3篇急性缺血性脑...
  • 3篇急性缺血性脑...

机构

  • 23篇暨南大学附属...

作者

  • 23篇陈利芳
  • 10篇陈健聪
  • 8篇余健
  • 4篇黄贤珍
  • 4篇李玉梅
  • 4篇章鹏
  • 2篇李承志
  • 2篇冼朝晖
  • 1篇黎云
  • 1篇侯利环
  • 1篇钟影雪
  • 1篇钱玉秀
  • 1篇何金爱

传媒

  • 4篇广东医学
  • 2篇齐鲁护理杂志
  • 2篇暨南大学学报...
  • 2篇护理学报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护理管理杂志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护理与康复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当代护士(中...
  • 1篇护理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及其联合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对比
2024年
目的:对比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经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与单纯TACE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156例2018年3月至2021年10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中晚期肝细胞癌且接受TACE-HAIC联合(55例)及单纯TACE(101例)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消除组间差异,对比不同队列组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时间及肿瘤应答率。同时,对比不同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PSM调整前队列中,TACE-HAIC联合治疗组中位OS时间(19.7个月vs.9.8个月,P=0.010)和中位PFS时间(10.7个月vs.5.1个月,P=0.008)显著优于单纯TACE治疗组。在肿瘤应答率方面,TACE-HAIC联合和单纯TACE治疗组客观缓解率(ORR,23.6%vs.16.8%,P=0.3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ACE-HAIC联合治疗组疾病控制率(DCR,72.7%vs.60.4%,P=0.024)更优于单纯TACE治疗组。经过1∶1 PSM后,获得78例匹配后队列。在PSM队列中,TACE-HAIC联合治疗组中位OS及PFS时间分别为19.1和10.7个月,而单纯TACE中位OS及PFS时间分别为7.4和5.0个月,TACE-HAIC联合治疗组生存获益更优(P<0.05)。在肿瘤应答方面,联合治疗在整体应答率及DCR更具优势,而组间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TACE-HAIC联合和单纯TACE治疗组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单纯TACE治疗,TACE-HAIC联合方案治疗中晚期HCC具有更优的生存获益及肿瘤应答率且安全性相当。
靳成岳阳威杨文才陈利芳李扬扬邱飞凤
关键词:肝动脉化疗栓塞肝动脉灌注化疗肝细胞癌
介入手术室的发展趋势与护士的角色作用被引量:11
2016年
文章分析了介入手术室有介入手术中心、介入复合手术室和心脑血管病急诊绿色通道3大发展趋势,并提示护士作为介入手术室的管理者、协调者和护理者,应紧跟学科的发展步伐,加强业务学习,提供专业化、科学化的护理服务,这是推动介入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陈健聪陈利芳
关键词:介入手术室心脑血管病急诊绿色通道护士角色
1例食道损伤致窦性停搏患者的护理
2007年
窦性停搏是指窦房结在一个或多个心动周期中不产生冲动,以致不能激动心房或整个心脏。如窦性停搏时间过长,患者可有头晕,甚至发生昏厥和抽搐,严重者可发生阿一斯综合征甚至死亡。本院于2006年7月31日收治1例食道损伤致窦性停搏的患者,经及时诊断和治疗、细心观察及人性化护理,患者康复出院,报道如下。
余健黎云钟影雪陈利芳
关键词:窦性停搏护理
急性左心衰竭早期判断和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早期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特点和早期的护理对策,提高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62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性左心衰竭的先兆症状,早期作出急性左心衰竭的正确判断,快速作出积极的护理干预,...
陈利芳余健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竭护理对策
文献传递
客观电子时间记录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绿色通道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客观电子时间记录方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绿色通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客观电子时间记录方式,利用随床录音笔和PACS系统记录AIS急诊绿色通道时间节点;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写记录方式。根据记录时间节点整理患者入院-穿刺(D2P)时间、穿刺-血管再通(P2R)时间和达到介入手术室-完成穿刺(D2P-DSA)时间。结果:实验组时间节点记录有效填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D2P、P2R、D2P-DSA平均时间以及D2P时间<60 min、P2R时间<20 min、D2P-DSA时间<12 min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客观电子时间记录方式可减少记录工作对急诊治疗的延误,避免手写记录偏差,提供了更为科学准确的治疗关键时间,为临床工作的持续质量改进提供了重要指引。
陈利芳陈健聪杨文才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
2例房颤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并发症的预防护理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总结2例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并发症预防经验。方法根据手术进程配合手术,协助造影以及进行影像测量,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预防好迷走神经反射、心包积液/心包填塞、空气栓塞、血栓形成、封堵器脱落、食道黏膜损伤等并发症,保证手术安全与成功。结果患者甲出现轻微食道黏膜损伤,患者乙发生少量心包积液,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得以康复。2例手术均顺利进行,左心耳封堵器释放成功,固定良好无破损,左心耳表面光滑,无血栓形成。术后患者安全返回病房,抗凝治疗后顺利出院。结论左心耳封堵术是新兴的房颤治疗技术,对此护士应紧跟学科发展动态,加强自身业务水平,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取好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完善相关准备,为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陈健聪陈利芳余健
关键词:房颤并发症预防护理
30例高钾血症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目的了解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探讨高钾血症患者的护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对30例出现高钾血症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观察和护理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了解患者的原发病,有否合并肾功能不全,关注患者的血...
余健黄贤珍陈利芳
文献传递
介入手术室人员配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1
2018年
随着医学影像学与相关医疗设备的进步,介入学科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介入手术量与日俱增,传统的人员管理配置已逐渐难以匹配日益增长介入手术的工作量,而飞速发展的介入治疗技术逐渐提高了对介入手术室护士的能力要求。我院介入手术室自2013年起实行新的人员配置方案,力求减少手术时间,提高内部满意度,更好地保障手术安全等。现结合我们的实践经验,就介入手术室护士的人员配置与能力要求进行探讨。
陈利芳陈健聪
关键词:介入手术室
实施护理专案缩短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取栓时间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通过护理专案活动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取栓时间。方法成立护理专案小组,调查2018年1~3月31例(对照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绿色通道行血管内取栓的现状,对2018年10~12月4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干预组)开展护理专案改善活动,进行原因分析和目标制定,拟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干预组入室至穿刺时间、穿刺至再通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通过护理专案活动,可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取栓患者入室-穿刺-再通的工作流程细化、完善,规范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缩短了AIS患者血管内取栓时间。
陈健聪杨文才陈利芳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护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支架取栓术中应用小剂量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的护理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支架取栓术中应用小剂量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的镇静镇痛作用和术中护理要点。方法收集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拟行支架取栓术的患者61例,根据医嘱执行个体化镇静方案:对照组30例使用咪达唑仑静脉注射负荷量后,视患者镇静效果予维持剂量,试验组3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小剂量芬太尼持续泵注,由同一组手术医生行支架取栓术,比较2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呼吸曲线以及SpO2变化,评估术中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患者术中躁动及镇静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针对术中镇静情况实施护理干预。结果61例患者术中医护配合良好,无颅内出血病例,无术中死亡病例。术中对照组Ramsay 1分镇静状态发生4例,躁动导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伪影发生3例,1例SpO2轻度降低,4例取栓过程中发生呕吐,1例平均动脉压略有下降。试验组无Ramsay 1分镇静状态患者,术中SpO2下降5例,呼吸抑制发生3例,3例平均动脉压略有降低。结论应用小剂量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在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支架取栓术中镇静镇痛安全可靠,但术中需密切监测患者呼吸频率曲线的改变和SpO2的变化,积极预防呼吸抑制的发生。
陈利芳杨文才陈健聪章鹏李玉梅何金爱
关键词:芬太尼呼吸功能不全手术中护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