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尽欢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口腔
  • 2篇牙本质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癌
  • 2篇鳞状
  • 2篇鳞状细胞
  • 2篇鳞状细胞癌
  • 2篇口腔鳞
  • 2篇口腔鳞状细胞...
  • 2篇光电
  • 2篇光电检测
  • 2篇PTT
  • 2篇CY
  • 2篇MOO3
  • 1篇电镜
  • 1篇电镜观察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体瘤
  • 1篇牙本质过敏
  • 1篇牙本质过敏症

机构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四川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华西口腔医院
  • 1篇内江市东兴区...

作者

  • 8篇陈尽欢
  • 2篇曾昕
  • 2篇李文
  • 2篇李琼华
  • 1篇龙洁
  • 1篇汤炜
  • 1篇辜德英
  • 1篇陈新梅
  • 1篇王盼盼
  • 1篇田卫东
  • 1篇华成舸
  • 1篇张晓辉
  • 1篇李鹏
  • 1篇郭际香
  • 1篇张先强
  • 1篇王奕娟
  • 1篇谭培勇
  • 1篇张红英
  • 1篇申思敏
  • 1篇刘磊

传媒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牙体牙髓牙周...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口腔医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国际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口腔颌面部熊抓伤一期缝合1例
2023年
目的:动物咬伤、抓伤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外伤性疾病之一,但目前对口腔颌面部动物咬伤、抓伤的患者是否应进行一期缝合仍存在争议。本研究将报道1例口腔颌面部熊抓伤一期缝合病例的治疗效果。诊治经过:患者,男性,49岁,因面部被熊抓伤20小时来院就诊,12小时前已接种破伤风、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及狂犬疫苗,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彻底清创后对其进行了一期严密缝合,随访并记录了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瘢痕愈合等情况。结果:患者一期缝合后伤口愈合良好,未出现术后伤口感染,且瘢痕较小,面部美观性较高。结论:对于可彻底清创的口腔颌面部动物抓伤患者,一期缝合可在不增加伤口感染率的同时改善术后美观功能,进而降低创伤对患者造成的容貌、生理及心理上的创伤。
刘航航张晓辉张雪峰陈尽欢石永乐刘显华成舸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损伤清创术
颈部对称性脂肪瘤的诊治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颈部对称性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4年3月-2010年10月收治的5例颈项部脂肪瘤患者,其临床症状、体征、术前术后处理及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结果 5例均为男性,以颈、项部大量皮下脂肪堆积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1例伴有胸部上分皮下脂肪堆积,呈对称性隆起。3例患者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2例患者有睡眠打鼾但无明显呼吸暂停。4例患者有脂肪肝和长期酗酒史,但肝功能无异常改变,其中1例(1/4)有多次乙醇中毒史。1例患者无酗酒史,但诉经常作颈部刮痧治疗。5例均行外科手术切除,术中见肿瘤为白色无包膜脂肪组织。术后随访3个月~2年,1例术后1年复发,未行再次治疗,其余未见明显复发。结论颈部对称性脂肪瘤是脂肪组织弥漫性、对称性沉积于颈胸部皮下浅筋膜间隙和(或)深筋膜间隙的良性疾病。患者以中年男性居多,长期的酗酒史及典型的临床表现对于该病的诊断有一定帮助,但酗酒可能并非唯一病因。对于影响美观及功能的患者,其手术疗效较理想。
李文陈尽欢辜德英张红英张先强
关键词:脂肪瘤脂肪肉瘤头颈部
Cys-MoO3-x纳米颗粒光热性能检测及口腔鳞癌治疗效果初探
目的:半导体纳米晶体作为光热治疗(photothermal therapy PTT)纳米材料已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但它们自身因为受不同波段光照激发光热性能不同,生物安全不确定性以及合成工艺复杂等方面考虑而在临床应用受限...
陈尽欢李琼华王非解亮曾昕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光电检测
文献传递
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在牙本质发生发育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6年
转化生长因子(TGF)超家族是一类在细胞分化、增殖和程序性死亡中参与调控的重要生长因子,具有相似的蛋白质高级结构,其中包括TGF-β、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生长分化因子(GDF)、激活蛋白(ACT)和抑制蛋白等,它们通过其相应的受体介导转导信号。牙本质是牙体组织结构中的主要支持部分,由成牙本质细胞分泌的基质矿化而成。当成牙本质细胞分泌胞外基质并矿化时,TGF-β参与基质形成和矿化的调控,调控成牙本质细胞排列;BMP参与调节多种转录因子的表达,介导牙发生发育中上皮间质的相互作用;GDF在牙发生发育时调控牙周组织形成;ACT则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参与免疫应答,修复损伤等。本文就TGF-β超家族成员在牙本质发育中的作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陈尽欢孙建勋陈新梅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牙本质
六氟硅酸铵溶液封闭牙本质小管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六氟硅酸铵(SiF)溶液封闭牙本质小管的即刻效果。方法:将32个新鲜拔除的人第三磨牙,分别制备4 mm×4 mm×2 mm的牙本质盘,经0.5 mol/L EDTA溶液酸蚀2 min后,随机分A、B、C、D、E、F、G 7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G组分别使用10、20、30、40、50、100 mg/L的六氟硅酸铵溶液涂抹3 min,扫描电镜观察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及小管内堵塞深度,并用Image-pro PLUS,v 6.0图像分析软件量化分析。结果:各处理组牙本质小管均有不同程度的封闭,其中50 mg/L为即刻最佳最低有效浓度,并且可渗入牙本质小管内达一定深度;计算各组开放牙本质总面积进行量化分析显示,10~100 mg/L各浓度SiF各处理组的开放牙本质小管总面积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各处理组开放牙本质小管总面积随着SiF浓度增高而越来越低,其中50 mg/L和100 mg/L牙本质小管封闭效果最好,与其他各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50 mg/L以上六氟硅酸铵溶液对牙本质小管有良好的封闭作用。
申思敏陈新梅王盼盼宋登贤陈尽欢
关键词:牙本质过敏症牙本质小管扫描电镜
Cys-MoO3-x纳米颗粒光热性能检测及口腔鳞癌治疗效果初探
目的:半导体纳米晶体作为光热治疗(photothermal therapy PTT)纳米材料已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但它们自身因为受不同波段光照激发光热性能不同,生物安全不确定性以及合成工艺复杂等方面考虑而在临床应用受限...
陈尽欢李琼华王非解亮曾昕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光电检测
巨大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附病例报告被引量:1
2011年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是一种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化学感受器肿瘤,又称副神经节瘤。以颈部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瘤在鉴别诊断上易与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及海绵状血管瘤等相混淆,需要从影像学的角度把握其特点,从而提高正确诊断率。颈动脉体瘤一旦确诊,应在充分的术前准备条件下,及时手术切除,诊断和处理不当均会导致严重后果。本文报道1例巨大颈动脉体瘤的诊疗体会,术中对于破裂的颈内动脉的处理与常规血管外科不同,可能对后来的颈内动脉手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王奕娟陈尽欢李文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
下颌骨CT三维重建中阈值分割的改进及应用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对下颌胃CT三维重建中阈值分割方法的不足进行改进,比较改进后的方法与传统方法在下颌骨图像分割中的差别。方法将12例健康志愿者下颌骨CT数据导入Mimics 10.01,分别用改进方法和传统方法进行图像分割。改进方法首先使用较窄的阈值范围(调节阈值上、下限值至能分离出下颌骨的最宽阈值)进行分割,然后利用膨胀运算弥补因阈值范围过窄造成的边界信息损失,得到一个近似分割结果,再结合逻辑运算及区域生长工具,得到精确的分割结果。测量两种方法分割所花时间的平均值,并用Geomagic Studio 11.0比较其重建后结果间的差异。结果改进后的方法成功率为91.67%(11/12);分割时间为(319.7±125.3)s,小于传统方法的分割时间〔(1 261.3±427.3)s,P<0.05〕。以传统方法重建结果作为参照目标,改进后方法朝外的偏差为(0.066±0.011)mm,朝内的偏差为(0.070±0.008)mm,误差远小于肉眼分辨距离。能分离出下颌骨的最宽阈值范围下限为(507.72±100.31)HU,上限为(1 133.33±47.57)HU。结论本研究提出的阈值分割改进方法能明显提高阈值分割方法分割下颌骨的效率。
谭培勇陈尽欢李鹏郭际香汤炜龙洁刘磊田卫东
关键词:阈值分割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三维重建下颌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