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护理
  • 4篇患儿
  • 2篇导管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术期护理
  • 2篇围术期
  • 2篇围术期护理
  • 2篇细胞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患儿术后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2篇肠内
  • 1篇蛋白
  • 1篇蛋白丢失
  • 1篇蛋白丢失性肠...
  • 1篇低出生体重
  • 1篇低出生体重早...

机构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1篇陈年年
  • 4篇郭立宇
  • 1篇路必琼
  • 1篇薛枫
  • 1篇陈海燕
  • 1篇邵翠翠
  • 1篇王霞敏

传媒

  • 3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现代护理
  • 1篇中国医刊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护理管理杂志
  • 1篇中国护理管理
  • 1篇护理研究(上...
  • 1篇护理研究(中...
  • 1篇全科护理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PICC导管行营养支持患儿的并发症效果被引量:27
2016年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小儿外科营养支持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儿中的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25例PICC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113)及对照组(n=112),对照组置管期间应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置管期间应用集束化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儿护理期间意外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依从性、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穿刺成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PICC导管滑脱率、导管堵塞、护理纠纷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管堵塞、导管断裂、血栓、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肢体肿胀缓解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降低小儿外科营养PICC导管置管安全性,降低PICC置管风险,提高患儿置管依从性,能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提高患儿置管成功率。
陈年年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外科营养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带管患者导管折叠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带管患者导管折叠的相关因素,为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导管断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观察记录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在本院门诊常规维护的PICC带管患者的导管穿刺部位、与肘关节的距离和角度、导管的外露长度、再返院时PICC导管是否有折叠及折痕的位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导管折叠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77例次PICC维护患者,其中再返院时有110(19.1%)例次导管出现折痕,其中95.5%的导管折叠痕迹为导管接口处。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导管的穿刺部位在肘关节(OR=3.275,95%CI:1.613~6.647)、导管外露长度长≤2cm(OR=0.314,95%CI:0.156~0.631)、导管与肘关节的距离≤3cm(OR=0.432,95%CI:0.234~0.796)及其相交角度>80°(OR=49.921,95%CI:23.125~107.349)与导管折叠有相关性。结论导管穿刺部位和摆放位置近肘关节者、导管外露长度越短且与肘关节横向线相交角度越接近90°者较易出现折叠。对外露短近肘关节的导管维护时宜使导管与关节横行线相交角度小于80°。
路必琼陈海燕薛枫陈年年龚凤宾
小儿颅内侵袭性纤维瘤病围术期护理
2014年
目的:报道2例婴幼儿颅内纤维瘤病,对颅内侵袭性纤维瘤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病人接受单纯手术全切,术前常规CT和DSA检查充分评估和术后护理。结果:患儿均度过围手术期,治愈出院分别随访复查MRI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有助于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陈年年郭立宇
关键词:侵袭性纤维瘤病吸痰管对光反射肿瘤复发
4例联体畸形新生儿围术期护理被引量:3
2007年
陈年年
关键词:联体畸形围术期护理新生儿护理报告发生率联体儿
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患儿的治疗与护理被引量:4
2010年
陈年年郭立宇
关键词: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护理患儿淋巴细胞减少蛋白丢失性肠病低蛋白血症
第四脑室髓母细胞瘤患儿1例观察与护理被引量:1
2013年
髓母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恶性程度最高的神经上皮肿瘤之一,髓母细胞瘤绝大多数见于儿童,发病高峰在10岁之前。肿瘤多发于小脑蚓部,由于肿瘤生长速度快,常在短期内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及小脑和脑干功能受损症状。髓母细胞瘤占后颅凹肿瘤的36%左右,本病的治疗比较困难,早期手术是目前治疗本病的最佳方法之一,若能早期手术并术后精心护理,对于减少并发症及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12月3日我院成功为1例患有第四脑室巨大髓母细胞瘤的患儿行全切除术,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患儿术后24d康复并转入本院放疗科接受下一轮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郭立宇陈年年
关键词:脑室外引流护理
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011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提高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生存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根据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并发症有发生肺炎12例,吻合口瘘5例,吻合口狭窄2例,硬肿症4例,胃食管反流1例,气管软化1例。结论成熟的吻合技术及有效的术后护理是提高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手术成功率的关键;营养支持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保障。有效预防并发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邵翠翠陈年年
关键词:食管闭锁手术后并发症护理
1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与护理
2007年
  早产儿由于各个系统器官发育和生理功能尚未成熟,对外界适应能力很低,尤其伴有严重疾病需要手术的病儿.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吸吮和吞咽反射很弱,胃壁薄,容量小,易发生溢奶、呕吐和呛咳.早产儿肠道对脂肪的吸收能力差,容易发生腹泻,腹胀和消化不良.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术后康复显得尤为重要.我科对出生体重1 180 g的先天性空肠闭锁的早产儿经手术治疗配合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支持获得痊愈.报道如下.……
陈年年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营养支持护理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术后喂养的护理
2011年
目的比较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患儿术后喂养的时间,探讨合理的喂养方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2-2008年间CHPS患儿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后喂养时间分为早喂养组(n=101)和晚喂养组(n=52),比较临床结果。结果早喂养组与晚喂养组比较,总住院天数缩短,住院费用减少,肠外营养应用率低,不增加并发症、呕吐致改喂养方案及持续呕吐发生率。两组达全量喂养天数、体重增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早期喂养可能有利于改善其临床结果,故提倡术后12—24h开始早期喂养。
陈年年王霞敏郭立宇
关键词: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肠内喂养护理
小儿空肠营养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空肠营养管对改善小儿消化道大手术后病人营养状况的作用和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31例小儿消化道疾病在术中穿刺置空肠营养管,术后早期经空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常规营养组进行对比。结果使用空肠营养管的患儿在术后体重平均增长(20.0±25.6)g/d,对照组为(1.8±31.9)g/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肠营养管组患儿甲级伤口愈合率为80.6%,对照组53.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9%和20%,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小儿消化道疾病在手术中放置空肠营养管,在手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具有改善患儿营养不良,有利伤口愈合等优点。
陈年年
关键词:小儿肠内营养护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