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山
- 作品数:11 被引量:33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 环境样品酞酸酯分析中溶剂背景的影响被引量:6
- 2010年
- 选择环境样品酞酸酯分析中常用的有机溶剂,通过GC-MS对浓缩后的色谱纯、分析纯以及分析纯经过重蒸处理的有机溶剂进行11种酞酸酯背景测定。结果表明这些常用有机溶剂存在一定程度的酞酸酯污染,特别是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等2种环境样品中常见酞酸酯污染单体,最高浓度可达74.2μg/L(DBP)和64.3μg/L(DEHP)。有机溶剂用量大的酞酸酯分析方法(如土壤提取)需要对提取剂背景进行严格控制。
- 陈永山骆永明章海波宋静
- 关键词:酞酸酯有机溶剂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内标法测定土壤中11种酞酸酯被引量:14
- 2013年
- 建立了土壤中11种酞酸酯(PAEs)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内标分析方法,通过优化色谱柱升温程序和载气流量后,11种酞酸酯在18 min内得到良好的分离.同时以连续7次进样后计算PAEs峰面积响应值和峰面积变异系数为衡量指标,并逐个优化GC-MS的进样口温度、GC与MS的接口温度、进样方式和进样体积等GC-MS仪器操作参数,确定了GC-MS分析PAEs的最优条件为进样口温度250℃,接口温度280℃,载气流速1.2 mL.min-1,进样体积1.0μL,非脉冲进样方式.该分析条件下PAEs各组分的检出限(S/N=3)为0.37—1.97μg.L-1.该分析方法用于土壤样品中酞酸酯含量分析,并用苯甲酸苄酯(BenzylBenzoate)作为内标物,用内标法对11种肽酸酯进行定量,方法检出限0.01—0.07 mg.kg-1,土壤加标回收率基本在93.0%—115.0%范围内,结果可行.
- 黄玉娟陈永山骆永明章海波宋静
-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酞酸酯土壤
- 典型设施菜地土壤抗生素污染特征与积累规律研究被引量:66
- 2012年
- 利用超声波提取,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分析了山东省某典型设施菜地的20个蔬菜大棚土壤中14种抗生素的含量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所有的土样中均检测出抗生素,其中4种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是该地区主要的抗生素种类,单个化合物的检出率均为100%,其含量范围分别在2.11~139.16、6.06~332.02、1.82~391.31、2.20~248.56μg.kg-1之间.4种四环素类抗生素总含量Σ(TCs)为26.79~1 010.11μg.kg-1,平均含量为274μg.kg-1.磺胺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也均有检出,其中喹诺酮类抗生素总含量Σ(QNs)在0~1 017.06μg.kg-1,平均含量73.05μg.kg-1,检出率为85%,而磺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单个化合物的检出浓度很低,未检出氯霉素类抗生素.分析结果还发现,该设施菜地种植不同蔬菜的土壤中抗生素种类和含量差异很大.值得注意的是,个别大棚土壤诺氟沙星(QNC)和氧氟沙星(OFC)含量分别高达373.73和643.34μg.kg-1,均远远地超过抗生素生态毒害效应触发值(100μg.kg-1).可见,设施菜地土壤抗生素污染问题应引起关注.
- 尹春艳骆永明滕应章海波陈永山赵永刚
- 关键词:抗生素污染特征粪肥
- 设施菜地土壤酞酸酯污染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4
- 2011年
- 通过对杭州周边某设施蔬菜大棚基地的土壤采集分析和农田残留农膜的提取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酞酸酯污染,污染程度与国内大部分农田土壤相当。农膜中酞酸酯含量和农膜类型对土壤酞酸酯含量均有一定影响。农膜中酞酸酯含量和土壤中酞酸酯含量显著正相关,长期农膜覆盖与黑色农膜覆盖土壤的酞酸酯含量相对较高,因此减少农膜在土壤中的残留是减少土壤酞酸酯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大棚覆盖或地膜覆盖等不同农膜覆盖方式对土壤酞酸酯含量在本研究中未发现显著差异。土壤酞酸酯含量与土壤有机质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有机质对酞酸酯,尤其是高分子量酞酸酯污染单体的环境行为有重要的影响。
- 陈永山骆永明章海波宋静
- 关键词:酞酸酯蔬菜大棚农膜有机质
- 土壤样品中酞酸酯含量分析的前处理研究——提取液浓缩过程与净化的影响被引量:7
- 2011年
- 通过比较索氏提取和超声提取这两种提取土壤酞酸酯的方法,认为从提高回收率和降低背景干扰角度出发,超声提取法更合适作为土壤酞酸酯分析的前处理。针对超声提取过程中的一些操作步骤的细节做了比较研究,表明提取液不蒸干可减少酞酸酯的挥发损失,提取液过净化柱与否对GC-MS分析多数酞酸酯组分影响不大,不过净化柱处理可提高土壤酞酸酯的分析效率,但土壤中过多的色素干扰可能会影响某些组分(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的分析结果。
- 陈永山骆永明章海波宋静黄玉娟
- 关键词:酞酸酯超声提取土壤
- 典型规模化养猪场废水中兽用抗生素污染特征与去除效率研究被引量:61
- 2010年
- 采用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对苕溪流域某规模化养猪场排放的典型废水进行兽用抗生素污染检测.结果表明,废水中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等4种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最为严重,最高单体污染浓度可达13.65×103ng·L-1.磺胺嘧啶、磺胺甲唑和磺胺二甲嘧啶等3种磺胺类物质也有一定的检出量,但以磺胺二甲嘧啶较为突出,最高检出量为675.4ng·L-1.氧氟沙星以及红霉素和罗红霉素等喹诺酮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除了原水有较低的检出量,其它废水均未检出.厌氧消化废水处理系统对废水中高浓度的抗生素具有明显的去除效果,但对低浓度的抗生素去除率较低.与欧盟水环境抗生素阈值(10ng·L-1)相比,排放水中的抗生素污染浓度对周边地表水环境的污染风险仍需要引起重视.通过饲料摄入途径估算养猪场排泄物抗生素含量,并与实测值比较,结果表明,饲料摄入并不是该养猪场兽用抗生素利用的主要方式,可能存在其它用药途径,需要在今后的畜禽养殖兽用抗生素的污染调查、风险估算和消减工艺研发中引起重视.
- 陈永山章海波骆永明胡冠九赵永刚宋静
- 关键词:规模化养猪场废水污染兽用抗生素
- 苕溪流域典型断面底泥14种抗生素污染特征被引量:25
- 2011年
- 利用超声波提取-SPE-UPLC/MS/MS,分析了苕溪流域典型断面底泥的14种抗生素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该流域存在一定程度的抗生素污染,单个化合物的检出率均大于70%(n=7).4种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是该流域主要的抗生素污染种类,并以土霉素和金霉素较为突出,其含量分别在0.1~55.7、0.7~276.6、6.5~131.6和6.0~15.6μg.kg-1之间.苕溪流域周边某一大型规模化养猪场的排水口(入苕溪)底泥的4种抗生素(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分别达1 794.2、9 287.5、1 823.6和1 149.5μg.kg-1,表明畜禽养殖的兽药四环素类排放可能是苕溪流域底泥抗生素积累的原因之一.另外该处高达251.6μg.kg-1的磺胺嘧啶检出量也不容忽视.
- 陈永山章海波骆永明胡冠九赵永刚宋静
- 关键词:抗生素污染沉积物河流
- Trapp模型在典型区PCBs蔬菜吸收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0年
- 对某电子垃圾拆解地大气、土壤、蔬菜进行采样,分析其中PCBs的含量;根据获得的大气中气态及土壤中PCBs的含量,应用Trapp作物吸收模型对该地区叶菜类蔬菜中PCBs的含量进行模拟预测;根据模型机制,分析了叶菜类蔬菜中PCBs的来源、构成及影响蔬菜对PCBs吸收的因素;利用美国EPA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分析了环境中PCBs被蔬菜吸收后经食物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Trapp作物模型可较好地依据土壤及大气中PCBs含量预测叶菜类蔬菜中PCBs含量,实测值与预测值相近,蔬菜中7种PCBs总和实测值为51.2μg.kg-1,模型预测值为39.9μg.kg-1;大气中气态PCBs是叶菜类蔬菜中PCBs的主要来源,模型预测表明其贡献率高达98.8%;蔬菜吸收PCBs的途径、辛醇-水分配系数(Kow)及辛醇-大气分配系数(Koa)影响蔬菜中PCBs含量及构成比例;蔬菜吸收PCBs达到平衡所需时间与lgKow、lgKoa有很好的乘幂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表明lgKoa是更重要的影响因素.大气气态PCBs被蔬菜吸收后对人体健康的致癌风险是气态PCBs的10 000多倍,非致癌风险则增加了近200倍,原因主要在于:一是蔬菜吸收、积累了空气中毒性更高的高氯代PCBs,经口摄入PCBs的毒性因子极大增加;二是成人每天食用蔬菜摄入PCBs的量相当于正常情况下成人通过呼吸空气摄入PCBs量的71倍多.
- 邓绍坡骆永明宋静滕应陈永山
- 关键词:典型区蔬菜PCBS人体健康风险
- 固相萃取法处理环境水样中酞酸酯:流速与除水方式的影响被引量:7
- 2010年
- 利用固相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探讨了不同过柱流速、过柱后除水方式等对水样加标回收率的影响,同时还比较了3种C18填料的商品柱对分析方法的空白和回收率影响.结果表明,采用500mg/3ml的常规小柱足以分析水环境的酞酸酯含量.水样过柱流速最好保持在3ml.min-1左右,过完水样后不可抽干小柱,用6m.lmin-1氮气吹小柱20min后,洗脱液再过无水硫酸钠,可获得较为理想的回收率.萃取柱的材质对分析方法空白有一定影响,玻璃小柱要比塑料小柱的空白低,但从可操作性和满足回收率的要求角度出发,小容积的塑料小柱基本能满足酞酸酯的痕量分析要求.
- 陈永山骆永明章海波宋静黄玉娟
- 关键词:酞酸酯固相萃取水环境
- 水稻、小麦籽粒砷、镉、铅富集系数分布特征及规律被引量:74
- 2010年
- 收集现有文献资料,统计土壤、稻米/小麦籽粒As、Cd、Pb含量的污染数据,将数据分为污染调查数据和添加盐作物栽培试验两类,分别计算其作物富集系数(PUF),并对PUF的分布特征及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污染调查数据计算稻米对As、Cd、Pb的PUF中值和全距分别为:0.026(0.004—0.090)、0.150(0.014—1.470)、0.005(0.001—0.031);添加盐试验数据计算稻米对As、cd、Ph的PUF中值和全距分别为:0.010(0.003~0.033)、0.360(0.056—1.700)、0.002(0.001—0.019).污染调查数据计算小麦籽粒对As、cd、Pb的PUF中值和全距分别为0.010(0.001—0.110)、0.190(0.030—2.110)、0.017(0.001~0.075);添加盐试验数据计算小麦籽粒对As、cd、Pb的PUF中值和全距分别为:0.010(0.003~0.028)、0.150(0.055~0.730)、0.001(0.001—0.014).添加盐试验数据与污染调查数据得出的PUF跨幅有明显差异.PUF数值受土壤污染程度、环境条件及作物本身特性等因素的多重影响而不易精准预测,但ln(PUF)符合Gaussian概率分布(R^2在0.38~0.94之间).PUF概率模型用于一般风险评估及土壤环境基准制定的保守风险概率计算的条件是,目标污染场地污染程度等参数取值必须在PUF概率模型推导时对应参数取值范围以内,且土壤基本性质及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较为一致.
- 张红振骆永明章海波宋静陈永山夏家淇赵其国
- 关键词:PBCD水稻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