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璘

作品数:120 被引量:45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4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3篇动脉
  • 23篇心肌
  • 23篇冠状
  • 23篇冠状动脉
  • 19篇血管
  • 17篇心病
  • 17篇内皮
  • 17篇冠心病
  • 12篇心脏
  • 12篇糖尿
  • 12篇糖尿病
  • 9篇综合征
  • 9篇病患
  • 8篇蛋白
  • 7篇心力衰竭
  • 7篇四逆
  • 7篇四逆汤
  • 7篇丙二醛
  • 6篇血浆
  • 6篇血清

机构

  • 109篇中山大学附属...
  • 20篇中山大学
  • 10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广东省职业病...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卫生部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医学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惠州市第三人...

作者

  • 119篇陈璘
  • 59篇刘金来
  • 53篇钱孝贤
  • 36篇刘勇
  • 31篇赵长林
  • 30篇周彬
  • 28篇朱洁明
  • 22篇彭朝权
  • 21篇郝宝顺
  • 18篇吴伟康
  • 17篇熊肇军
  • 17篇郑振达
  • 15篇谢旭晶
  • 14篇董睿敏
  • 13篇陈燕铭
  • 12篇余舒杰
  • 12篇王敏
  • 11篇吴琳
  • 11篇税星
  • 10篇周汉建

传媒

  • 12篇中山大学学报...
  • 8篇岭南心血管病...
  • 8篇新医学
  • 7篇中国病理生理...
  • 6篇循证医学
  • 5篇中华临床医师...
  • 3篇当代医学
  • 3篇广东医学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临床医学工程
  • 2篇分子诊断与治...
  • 2篇第五届国际络...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13篇2011
  • 4篇2010
  • 8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17篇2006
  • 7篇2005
  • 6篇2004
  • 4篇2003
1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探讨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ACS、稳定性心绞痛(UA)和正常对照组的空腹和餐后2h的血糖(BG)、胰岛素(IS)和C肽(CP)释放试验,并计算IS/BG和CP/BG,各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ACS组和UA组空腹和餐后2h的IS、IS/BG和CP/BG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0.01),ACS组空腹和餐后2h的IS、IS/BG和CP/BG均明显高于SA组(P<0.05)。结论ACS存在IR,且随着病情加重,IR更明显。
彭朝权陈璘刘金来赵长林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胰岛素抵抗血糖
体外反搏对心肌缺血犬SOD和MDA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对心肌缺血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作用。[方法]19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和反搏组3组,分别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造成心肌缺血模型,结扎后60 min、120 min、180 min记录以下指标:①心外膜心电图;②血清MDA水平和红细胞SOD活性;③心肌组织的MDA水平和SOD活性。[结果]体外反搏组犬的心电图有明显改善。在冠状动脉结扎前,3组犬血中MDA水平和SOD活性均无差异(P>0.05);结扎后60、120、180 min时,反搏组犬SOD活性明显高于缺血组,而MDA水平明显低于缺血组(P<0.05)。正常组和反搏组犬心肌SOD的活性明显高于缺血组,而MDA含量明显低于缺血组(P<0.05)。[结论]体外反搏对实验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反应和提高抗氧化能力有关。
钱孝贤陈燕铭吴伟康刘勇周彬陈璘刘金来郑振声
关键词: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
通心络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2
2006年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方法:12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消心痛组41例,通心络组43例,通心络联合消心痛治疗组40例(通心络联合组)。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检测血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并与35例健康者比较。结果:消心痛组、通心络组和通心络联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3.17%、85.00%和88.37%,后两组与消心痛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3组血中NO水平和SOD活性明显低于健康人,而ET-1和MD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P<0.05)。治疗后,通心络和通心络联合组患者NO水平和SOD活性明显升高,而ET-1和MDA水平明显下降。而消心痛组患者在治疗后,除NO水平明显升高外(P<0.05),SOD活性、ET-1和MD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通心络可有效改善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其机制可能与提高NO水平、保护SOD、抑制ET-1和MDA的产生有关。
钱孝贤陈燕铭刘勇周彬陈璘吴伟康
关键词:通心络心绞痛内皮缩血管肽1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
基于MIMIC-Ⅲ数据库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重症监护病房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意义
2022年
目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NLR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心力衰竭患者30 d死亡率的关系,为NLR用于该人群危险分层提供依据。方法从公共数据库MIMIC-Ⅲ数据库(包含了超过5万例入住重症监护室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临床资料。共入组3113例入住监护病房的心力衰竭患者。所有的患者依据NLR水平均分为3组(NLR<6.7,NLR 6.7~13.6,NLR>13.6)。主要终点是30 d死亡率。先后使用Kaplan-Meier法及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研究NLR与30 d死亡率的关系,通过多因素分析校正混杂因素。结果3113例重症监护病房心力衰竭患者中30 d死亡的患者共有725例,30 d死亡发生率为23.3%。经过构建无事件生存曲线并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3组患者的生存曲线后发现第二组(NLR 6.7~13.6)和第三组(NLR>13.6)的患者30 d死亡发生率较第一组(NLR<6.7)的患者高。使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校正后,作为定量变量,NLR升高是重症监护病房心力衰竭患者30 d死亡发生的危险因素(HR=1.118,95%CI:1.016~1.211,P=0.016)。作为分类变量,NLR水平也与重症监护病房心力衰竭患者30 d死亡发生正相关,与第一组(NLR<6.7)相比,第二组(NLR 6.7~13.6)和第三组(NLR>13.6)的HR值(95%CI)分别为1.554(1.150,2.101)(P=0.004)和1.578(1.175,2.118)(P=0.002)。结论NLR升高是重症监护病房心力衰竭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陈泽锋税星郑冰涵罗碧才陈璘
关键词:心力衰竭
伊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心肌一氧化氮的作用
目的糖尿病心肌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是一氧化氮(NO)在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中可能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伊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的...
钱孝贤陈燕铭吴伟康周彬刘勇陈璘刘金来
文献传递
心导纳微分环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评价作用
2003年
目的 探讨心导纳微分环 (CADL)检测在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患者心功能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对 38例NYHA心功能Ⅰ级、Ⅱ级 (A组 )和 2 2例心功能Ⅲ级、Ⅳ级(B组 )的OMI患者及 4 0例健康成年人进行CADL检测 ,同时进行超声心动图 (UCG)检查。结果 A、B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收缩功能指标 ,A组Ⅰ +Ⅱ %、EF减小 (P <0 0 5 ) ,B组Ⅰ +Ⅱ %、EF减小 (P <0 0 1) ,PEP/LVET、LVESD增大 (P<0 0 5 ) ;A、B两组间比较 ,PEP/LVET增大、Ⅰ +Ⅱ %减小(P <0 0 1)。舒张功能指标A组与对照组比较 ,无统计学差异 ;B组与对照组比较 ,Ⅲ /Ⅰ +Ⅱ增大、E/A比值减小 (P <0 0 1) ;A、B两组间比较 ,Ⅲ /Ⅰ +Ⅱ增大 (P <0 0 1) ,E/A比值减小 (P >0 0 5 )。反映心室收缩协调性方面 ,病例组Ⅰ相环体切迹总阳性率 73 3% ,UCG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的阳性率 5 3% ,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CADL可反映OMI患者的心功能状态 ,是一种简便、无创的评价心功能的检测方法。
谢旭晶陈璘刘金来赵长林梁真熊肇军余舒杰
关键词:心导纳微分环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功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脉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冠脉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冠心病并行PCI治疗的421例患者,根据术后冠脉影像复查结果分为进展组(263例)和非进展组(15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以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水平等资料,以筛查PCI后冠脉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进展组的基线及复查LDL-C异常率、TC水平及LDL-C水平,以及复查TC异常率、载脂蛋白B(ApoB)水平均高于非进展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植入支架数、基线及复查LDL-C异常、复查ApoB高水平为PCI后冠脉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复查LDL-C达标者行PCI后冠脉病变进展率及进展程度更低;基线及复查LDL-C均达标的患者中,复查LDL-C水平较基线进一步下降者的病变进展程度更低(均P<0.05)。结论支架植入数、LDL-C异常、ApoB水平高是冠心病行PCI后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LDL-C水平达标后进一步下降可能延缓冠脉病变进展。PCI术后患者应尤为重视血脂调控。
温哲琦陈璘汤磊乐税星郑坚锐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支架内再狭窄
高血压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可溶性VEGFR2与SOD水平的变化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s VEGFR2)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变化。方法:本横断面研究共纳入88人,分为对照组(n=26)、高血压组(n=31)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n=31)。参与者的血压均由水银式血压计测定。人群血浆的s VEGFR2和SOD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同时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c(GHb A1c)和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单纯高血压组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体重指数(BM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血清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BMI和腰围(W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单纯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血浆s VEGFR2和SOD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血浆s VEGFR2和SOD蛋白表达水平更低(P<0.05)。对整个研究人群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s VEGFR2与SOD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单纯高血压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s VEGFR2水平均降低,而且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s VEGFR2水平降低更明显,SOD水平下降可能与s VEGFR2水平下降有关。
余舒杰周彬宋志明刘勇郝宝顺王敏吴震陈璘钱孝贤朱洁明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生成
四逆汤对同型半胱氨酸损伤后EAhy926细胞Caveolin-1和eNOS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四逆汤对同型半胱氨酸损伤后EAhy926细胞Caveolin-1和eNOS表达的影响。&lt;br&gt;  方法:建立同型半胱氨酸(Hcy)损伤EAhy926细胞(人脐静脉内皮融合细胞)模型,观察四逆汤不同剂...
刘勇朱洁明刘定辉郝宝顺熊肇军周彬吴琳王敏宋志明陈璘钱孝贤
关键词:四逆汤同型半胱氨酸一氧化氮合酶
前列腺素E_1治疗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 E1 (PGE1 )治疗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ASO)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6例 ASO患者给予PGE1 治疗 ,10 0︼g/ d,iv gtt,疗程 14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无痛性行走距离、踝臂压力比率、患肢胫后动脉平均血液流速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86 .1%患者自觉症状改善或明显改善 ;无痛性行走距离由 (2 48.1± 78.2 ) m延长至 (336 .2±86 .4) m;踝臂压力比率由 0 .6 1± 0 .32增至 0 .90± 0 .43;患肢胫后动脉平均血液流速也由 (2 .1± 1.1)上升至 (3.5± 1.1) cm/s。除了注射部位疼痛外 ,其他不良反应较少见。结论 :PGE1 对
赵长林陈璘刘金来易敏慈梁真
关键词: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前列腺素E1药物治疗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