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祖涛

作品数:31 被引量:151H指数:8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肝炎
  • 12篇慢性
  • 10篇乙型
  • 10篇乙型肝炎
  • 10篇重型
  • 10篇重型肝炎
  • 10篇慢性乙型
  • 10篇慢性乙型肝炎
  • 8篇阳性
  • 8篇疗效
  • 8篇病毒
  • 7篇阳性慢性乙型...
  • 7篇HBEAG阳...
  • 7篇HBEAG阳...
  • 6篇干扰素
  • 6篇干扰素Α
  • 5篇毒性肝炎
  • 5篇疗效观察
  • 5篇恩替卡韦
  • 4篇人工肝

机构

  • 29篇苏州大学
  • 7篇苏州市第五人...
  • 2篇常熟市第二人...
  • 2篇苏州医学院附...
  • 1篇铜陵市人民医...
  • 1篇江阴市人民医...
  • 1篇如东县人民医...
  • 1篇黄石市第一人...
  • 1篇杭州市西溪医...

作者

  • 31篇陈祖涛
  • 19篇甘建和
  • 17篇吴建成
  • 10篇赵卫峰
  • 7篇罗二平
  • 6篇路文明
  • 5篇查翔远
  • 5篇陈家洁
  • 5篇徐杰
  • 4篇江敏华
  • 4篇范宗滂
  • 3篇刘永萍
  • 3篇朱翔
  • 3篇曹文贵
  • 3篇李燕
  • 2篇施敏
  • 2篇冯婷婷
  • 2篇吴旭东
  • 2篇陈俊飞
  • 1篇兰光华

传媒

  • 7篇苏州大学学报...
  • 3篇江苏医药
  • 3篇肝脏
  • 3篇中国血液流变...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临床荟萃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苏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海南医学
  • 1篇苏州医学
  • 1篇江苏中医
  • 1篇苏州医学杂志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 1篇肝癌电子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5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2006年
目的观察美能联合拉米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将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美能联合拉米夫定组(治疗)49例,美能组(对照)41例,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临床症状、体征、生化、病毒复制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综合疗效,肝功能复常,HBeAg、HBV-DNA阴转差异均有显著性,且美能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改善病人症状、恢复肝功能和抗病毒等方面疗效更为显著。结论美能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改善病人症状、恢复肝功能和抗病毒等方面具有很好疗效。
史卫红吴建成陈祖涛葛建祥查翔远
关键词:美能拉米夫定慢性乙型肝炎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IL-18BPa和IL-18BPc的差异表达
2012年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组织及癌周组织IL-18BPa/IL-18BPc的表达,初步探讨IL-18BPa/IL-18BPc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分布及异同点。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分别检测肝癌患者癌组织、癌周组织各34例(均为男性)、肝囊肿患者的正常肝脏组织5例中IL-18BPa/IL-18BPc的表达。结果 IL-18BPa亚型在肝癌的癌周组织、癌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11%和34.7%,而正常肝组织几乎不表达。癌周组织与其他两组间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IL-18BPc亚型在肝癌的癌周组织、癌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24%和85.29%,同样在正常肝组织几乎不表达。肝癌组织与其他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IL-18BPa亚型在肝癌的癌周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促进肿瘤局部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关,而肝癌组织中IL-18BPc亚型高表达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提示不同亚型的IL-18BP的功能不完全一致。
陈家洁吴建成陈祖涛查翔远李燕刘永萍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高病毒载量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评估高病毒载量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非随机、开放的研究方法,将120例高病毒载量的HBeAg阳性的入选病例均分为三组,分别采用恩替卡韦(ETV,A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B组)和两者联合应用(C组)治疗48周。分别在治疗24、48周及随访24周时进行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估。结果在治疗48周及停药随访24周时,C组的病毒学应答疗效和HBeAg血清学应答均优于A、B组(P<0.05、P<0.01)。在24周时,B、C组ALT恢复正常率高于A组(52.6%、56.4%vs.27.8%)(P<0.05)。结论联合应用PegIFNα-2a和ETV治疗高病毒载量的HBeAg阳性CHB患者的疗效优于单药治疗。
刘永萍陈祖涛吴建成冯婷婷俞喆珺陈家洁甘建和赵卫峰陈俊飞诸国兵路文明
关键词:聚乙二醇干扰素Α恩替卡韦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白蛋白吸附再循环系统联合特异性胆红素吸附治疗重型肝炎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白蛋白吸附再循环系统(PARS)联合血浆特异性胆红素吸附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将其与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进行比较。方法28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行人工肝治疗,13例作为治疗组,行PARS联合血浆灌流特异性胆红素吸附治疗,15例行MARS治疗;根据病情,每例患者治疗1~4次。各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取血样,检测肝功能、血凝常规、肾功能和内毒素等,同时观察临床表现、分析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与MARS两组人工肝治疗,总有效率为分别为69.3%、66.7%,治疗前后胆红素下降比率分别为35.4%、32.3%;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总体费用较MARS明显降低;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其中治疗组治疗前后血红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等安全性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白蛋白吸附再循环系统联合特异性胆红素吸附治疗重型肝炎安全性高,疗效与MARS相似,治疗费用较MARS明显降低,值得进一步推广。
吴绍宏赵卫峰秦爱兰江敏华罗二平陈祖涛黄小平甘建和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人工肝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4
2001年
目的 通过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 ,探讨其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86例重型肝炎接受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 (ALSS) +综合基础治疗 ;对照组 35例仅接受综合基础治疗。观察ALSS治疗重型肝炎效果、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内毒素、白细胞介素 6 (IL 6 )水平和血清氨基酸谱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存活率 6 2 8% ,其中亚急性重型肝炎存活率 76 0 % ,慢性重型肝炎存活率 5 9 3%。对照组总存活率 34 3% ,亚急性重型肝炎存活率 5 0 0 % ,慢性重型肝炎30 7%。两组间有明显差异 (P <0 0 1)。治疗组早、中、晚期重型肝炎存活率分别为 92 0 %、6 8 6 %、2 9 2 %。对照组分别为 5 5 5 %、38 8%、0 %。ALSS治疗后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改善 ,血清内毒素、IL 6下降 ,BCAA/AAA升高。ALSS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 2 8 1% ,血浆过敏反应多见 ,发生率为 2 3 2 %。结论 ALSS治疗重型肝炎疗效可靠 ,治疗安全 ,尤其适用于治疗早。
甘建和赵卫峰朱翔徐杰陈祖涛范宗滂
关键词:人工肝支持系统重型肝炎病毒性肝炎
血浆置换量对重型肝炎治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6
2003年
观察1999年5月~2002年5月用血浆置换治疗的253例重型肝炎患者情况,结果显示不同的血浆置换量对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甘建和赵卫峰徐杰吴建成罗二平江敏华陈祖涛吴旭东施敏
关键词: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症
分子吸附再循环联合持续血液滤过对慢性肝衰竭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MARS联合CHDF治疗慢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35例慢性肝衰竭患者分成两组,A组:内科综合基础治疗MARS加CHDF治疗,B组:内科综合基础治疗+单纯MARS治疗。两组MARS治疗时间均为6h,每2~3日一次,MARS治疗间隙,A组每日行CHDF一次,治疗时间为6~8h。治疗前后检测血总胆红素等生化指标、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乏力、食欲减退、腹胀等临床症状缓解,肝性脑病患者临床分级改善;两组总胆红素等生化指标明显有改善。两组相比,A组电解质、肌酐、血氨恢复明显好于B组。结论MARS联合CHDF是治疗慢性肝衰竭的有效方法。
路文明陈祖涛王泽荣曹文贵
关键词:分子吸附再循环持续血液滤过慢性肝衰竭
丹参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观察丹参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 8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 41例和治疗组 43例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 1、2、3个月后测定门静脉主干 (PV)、脾静脉 (SV)、肠系膜上静脉 (SMV)的血管内径 (D)、平均血流速度 (V)、血流量 (Q) ,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丹参治疗组门静脉主干、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血管内径缩小、平均血流速度增大、血流量减少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结论 丹参具有较好地改善门静脉高压作用 。
夏正陈祖涛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丹参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活血化瘀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脓毒症的短期预后预测研究
2022年
目的探究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合并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119例SCAP合并脓毒症患者,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92)和死亡组(n=27)。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CAP合并脓毒症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呼吸频率(OR=1.217,95%CI 1.058~1.399)、血管活性药-强心药评分(VIS)(OR=1.053,95%CI 1.001~1.107)、肺炎严重度指数(PSI)(OR=1.041,95%CI 1.004~1.079)为影响SCAP合并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Logit(P)=0.04×PSI+0.051×VIS+0.196×呼吸频率-12.601。ROC曲线分析显示,PSI、VIS及呼吸频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5、0.864和0.690,预测模型的AUC为0.945。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优于PSI和呼吸频率(Z=2.969和3.074,P<0.05),但与VI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49,P=0.211)。结论起病时呼吸频率、PSI及VIS是影响SCAP合并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VIS和PSI单独评估SCAP合并脓毒症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俞喆珺陈祖涛
关键词: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脓毒症预后
重型肝炎医院感染死亡126例分析被引量:1
2000年
陈祖涛甘建和钮志林
关键词:重型肝炎医院内感染死亡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