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维文

作品数:80 被引量:471H指数:1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6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9篇银屑
  • 39篇银屑病
  • 32篇中医
  • 20篇寻常型
  • 19篇寻常型银屑病
  • 19篇皮肤
  • 15篇皮肤病
  • 14篇辨证
  • 10篇疗效
  • 9篇从血论治
  • 8篇中西医
  • 8篇中西医结合
  • 8篇临床疗效
  • 7篇疗效观察
  • 7篇临床疗效观察
  • 7篇解毒
  • 6篇中医治疗
  • 5篇中医辨证
  • 4篇血热
  • 4篇血热证

机构

  • 77篇首都医科大学...
  • 13篇北京中医药大...
  • 7篇中国中医科学...
  • 6篇北京中医药大...
  • 6篇北京市中医研...
  • 5篇中日友好医院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石家庄市中医...
  • 3篇北京大学第一...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大连市皮肤病...
  • 3篇沈阳市第七人...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空军总医院
  • 2篇山东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黑龙江省中医...
  • 2篇北京市鼓楼中...

作者

  • 79篇陈维文
  • 29篇周冬梅
  • 23篇张广中
  • 20篇王萍
  • 19篇王萍
  • 13篇孙丽蕴
  • 13篇张苍
  • 13篇姜春燕
  • 9篇王莒生
  • 7篇邓丙戌
  • 7篇刘瓦利
  • 6篇瞿幸
  • 5篇李萍
  • 5篇曲剑华
  • 5篇李伯华
  • 4篇徐佳
  • 4篇姜希
  • 4篇娄卫海
  • 4篇杨岚
  • 3篇苏婕

传媒

  • 8篇中华中医药杂...
  • 8篇北京中医药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中医健康养生
  • 3篇中医杂志
  • 3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国际中医中药...
  • 2篇世界中西医结...
  • 2篇环球中医药
  • 2篇实用皮肤病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北京中医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医教育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医学文摘...

年份

  • 6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1
  • 3篇2020
  • 9篇2019
  • 9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痰瘀互结”理论探讨瘢痕疙瘩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瘢痕疙瘩的疾病诊治进展简介二、瘢痕疙瘩中医病因病机的探讨三、瘢痕疙瘩中医内治法1.热毒瘀阻证;2.痰凝瘀滞证;3.气虚痰瘀证四、瘢痕疙瘩的中医外治法1.软膏疗法;2.硬膏疗法;3.药油疗法;4.散剂外搽;5.中药外洗...
陈维文
牛奶洗脸真的能美白吗?
2018年
答:现代医学认为,皮肤的颜色,尤其是面色黑白的程度与黑色素细胞分泌的黑色素多少有关.而牛奶多数是大分子物质,短时间洗脸,并不能使牛奶中的物质通过皮肤角质层吸收.也就是说,牛奶洗脸并不影响黑色素分泌,所以牛奶洗脸不能从根本上达到美白的效果.
陈维文
关键词:牛奶洗脸美白大分子物质皮肤角质层细胞分泌
调肝理脾养血法治疗银屑病血燥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评价调肝养血解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白疕)血燥证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心理情绪状况,探讨调肝理脾养血法在寻常型银屑病血燥证的应用。方法:96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燥证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调肝养血解毒汤口服,对照组给予养血解毒汤口服。疗程8周,采用银屑病临床体征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评分(PASI)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率、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做为评价标准。结果:统计病例88例,治疗组60例,对照组28例。其中血燥证兼有肝郁脾虚证患者47例,治疗组31例,对照组16例。88例患者中,因情志因素诱发本病或加重者占总人数的30.68%,居各类诱因之首。同时,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心理疾患。治疗组PASI积分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PASI积分总有效率为71.4%;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63.3%,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60.7%,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47例血燥证兼有肝郁脾虚证患者,治疗组PASI积分总有效率为87.1%,对照组PASI积分总有效率为62.5%,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与寻常型银屑病血燥证密切相关,肝郁脾虚是银屑病血燥证常见的兼夹证型,应用调肝理脾养血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燥证兼有肝郁脾虚证具有更良好的临床疗效。
徐佳曲剑华王萍姜希陈维文徐景娜尚俊良赵玉凤赵公泽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肝郁脾虚证临床疗效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治疗银屑病的中药药剂包括生大黄提取物、生地榆提取物和生甘草提取物。本发明所述中药药剂所含原料相辅相成,可发挥免疫调节、改善皮肤屏障的作用,针对银屑病的发病过程中可...
王萍周冬梅张芃陈维文郑立红陈佳祺李玉梅
21世纪银屑病中医辨证研究回顾与展望被引量:9
2021年
回顾近15年银屑病中医辨证研究文献,发现"从血论治"银屑病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对"血"的内涵的研究近况、对"血的异常"成因的探索、对"血的异常"伴随状况的认识,是"从血论治"银屑病辨证体系有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对文献的评析,提出在未来的银屑病中医辨证研究中应以局部皮损辨证为核心,同时包括整体辨证与皮损辨证两方面,并根据疾病状态选择恰当的辨证体系。
季云润姚舜语刘小琨吕景晶李伯华陈维文周涛张苍
关键词:银屑病从血论治气血津液辨证整体辨证
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31
2012年
目的 通过对寻常型银屑病中医治疗方案的临床验证,确定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优化诊疗方案奠定基础。方法 选择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86例,其中血热证131例,血燥证34例,血瘀证21例。按照预先制定的诊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内治法血热证治以凉血解毒,血燥证治以养血解毒,血瘀证治以活血解毒。外治法有中药湿敷、中药浸浴、针灸疗法及其他疗法。在治疗的第8周和第12周观察银屑病皮损面积、严重程度指数(PASI)和不良反应。结果 在中医治疗方案实施中,中药汤剂口服是应用最多的方法,其余依次为中药软膏外用、中药药浴、中成药口服和中药湿敷。完成8周治疗的158例患者中总有效126例占79.7%,其中血热证组为78.2%,血燥证组为82.4%,血瘀证组为82.6%,各证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继续治疗至12周的100例患者中总有效89例占89.0%,其中血热证组为92.1%,血燥证组为89.5%,血瘀证组为77.8%,各证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汤剂口服、中药软膏外用、中药药浴、中成药口服和中药湿敷是中医治疗银屑病常用的治疗方法,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疗效肯定,患者依从性好。
陈维文周冬梅王萍张广中刘瓦利白彦萍刘红霞陈晴燕李斌杨素清史月君李领娥
关键词:银屑病血热证血瘀证
雄激素性脱发的疗效评价标准的现状及分析
雄激素性脱发是一种发生于青春期和青春期后的毛发进行性减少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头发慢慢变细、变短,颜色变淡,不能有效盖满整个头皮。目前针对雄激素性脱发的临床研究较多,但缺少一个统一的、准确的、易实行的疗效评价标准。目前国内对...
杨傅实陈维文张苍
中医对光敏性皮肤病的认识及治疗
光敏性皮肤病是指因日光或其它光线照射而在皮肤上引起的各种病变,其中包括由光毒性反应引起的皮肤病如日晒伤、光线性角化病等和光变态反应引起的皮肤病如多形日光疹、植物日光性皮炎等。古代文献中,中医对此类疾病无明确区分,仅有类似...
陈维文王萍
关键词:光敏性皮肤病中医治疗光毒性反应致病因素辨证施治
文献传递
小针刀联合火针治疗瘢痕疙瘩1例
2024年
患者女,22岁,前胸瘢痕6年余,半年前曾行手术切除,术后复发。患处瘢痕瘙痒伴疼痛,瘢痕色鲜红,质韧,大小约69.0 mm×18.0 mm×4.0 mm,温哥华瘢痕评分10分。西医诊断:瘢痕疙瘩。中医诊断:蟹足肿,痰瘀互结证。采用小针刀联合火针中医特色外治,治以行气化痰,活血祛瘀,经连续10次治疗后效果明显,瘢痕大小60.0 mm×15.0 mm×1.0 mm,温哥华瘢痕评分4分。随访6个月,患者瘢痕未再复发,无不良反应。
李林昌张广中仪凡陈维文
关键词:瘢痕疙瘩中医外治小针刀火针
王萍应用秦艽丸方治疗皮肤病经验被引量:4
2021年
文章就王萍教授应用秦艽丸方治疗皮肤病的经验进行总结。王萍教授继承了赵炳南先生和张志礼教授的学术经验,认为秦艽丸方整体偏寒,兼顾补益,是皮肤科常用的调和阴阳的方剂,适用于风、湿、热、毒、瘀等邪气所致的气血不和、正虚邪实之证,临床上可将秦艽丸方改为汤剂应用,随症加减治疗自身免疫性、红斑鳞屑类、无菌性脓疱类等多种慢性、顽固性皮肤病和皮肤瘙痒。
陈维文卢良君陈潍孙晨王萍
关键词:皮肤病气血不和正虚邪实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