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芳远

作品数:29 被引量:361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农学院水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17篇水稻
  • 9篇诱变
  • 8篇育种
  • 8篇杂交
  • 8篇不育
  • 6篇粳稻
  • 5篇杂交水稻
  • 5篇空间诱变
  • 5篇激光
  • 4篇育性
  • 4篇籼型
  • 4篇籼型杂交水稻
  • 3篇性状
  • 3篇雄性不育
  • 3篇诱变育种
  • 3篇杂交稻
  • 3篇杂种
  • 3篇胚芽
  • 3篇微卫星
  • 3篇微卫星标记

机构

  • 28篇广西大学
  • 4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仲恺农业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柳州市教育学...

作者

  • 29篇陈芳远
  • 14篇易小平
  • 11篇卢升安
  • 5篇杨存义
  • 5篇邢少辰
  • 4篇彭月华
  • 3篇杨华德
  • 2篇刘耀光
  • 2篇李金国
  • 1篇周开达
  • 1篇王应祥
  • 1篇袁清华
  • 1篇范小威
  • 1篇周天生
  • 1篇陈乐天
  • 1篇李军
  • 1篇森安
  • 1篇刘京美
  • 1篇叶创生
  • 1篇梁恩情

传媒

  • 7篇广西农业大学...
  • 3篇基因组学与应...
  • 2篇激光生物学报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激光生物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空间科学学报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激光杂志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杂交水稻
  • 1篇中国农学会水...
  • 1篇中国空间科学...

年份

  • 4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 4篇1994
  • 2篇1993
  • 6篇1992
  • 2篇1991
  • 3篇1990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几个水稻株系的亲和性测定及微卫星标记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利用典型的籼稻南京11号、典型的粳稻秋光对16个水稻株系的亲和性进行了测定,测交结果表明,NL173、NL15、NL61、NL67、NL82和NL279表现亲籼性,NL208表现亲粳性,NL78表现一定广亲和性,其余株系与籼、粳测验种杂交育性都不高。根据测交结果选择不同育性的株系用分布于12条染色体上的前人证明籼粳稻间有多态性的56个微卫星标记进行分析,在微卫星标记聚类分析基础上计算粳型性判别值Dj,并据此把NL173、NL15、NL78、NL58判别为偏籼型,而NL208为偏粳型。综合亲和性测交结果和分子标记分析结果发现,在亲和性测交中表现亲籼的2个株系NL173、NL15分子标记判别为偏籼类型,杂交亲和性表现亲粳的株系NL208分子标记判断为偏粳类型,表现广亲和特性的株系NL78被分子标记判别为偏籼类型,与测验种杂交育性均不高的NL58分子标记判别为偏籼型。
杨存义陈芳远刘耀光
关键词:水稻微卫星标记
空间诱变创造克服籼粳杂种半不育性新种质和新恢源研究被引量:48
2000年
利用高空气球搭载 ,使 2个对胞质雄性不育育性保持的粳稻品种“中作 59”和“海香”干种子处于海拔高度 3 0~ 3 5Km的高宽 8h后回收种植 ,从 SP2 代群体中 ,获得二类突变体 :一类为粳型亲籼并对胞质雄性不育具恢复能力的突变体 ,其突变频率依次为 8× 1 0 -3 和 6× 1 0 -3 。这类突变体的后代稳定株系与典型籼稻品种杂交 F1的结实率在 70 %以上 ,但与典型粳稻品种杂交 F1的结实率只有 3 0 %左右 ,与籼、粳不育系交配 F1的结实率也是如此。另一类为亲籼、粳并对胞质雄性不育具恢复能力的突变体 ,其突变频率依次为 3× 1 0 -3 和2× 1 0 -3 。这类突变体的后代稳定株系与典型籼、粳品种杂交 F1结实率均在 70 %以上 ,与籼、粳不育系测定 F1的结实率也是如此。从这二类突变体后代选出的生育期不同、综合农艺性状和米质均好的粳型亲籼恢复系和亲籼、粳恢复系 ,经 3年 6季与多个籼型不育系测交 F1,不仅表现出明显的籼粳杂种优势 ,而且结实率达 80~ 90 % ,籽粒充实度良好 ,千粒重在 2 3~ 3 2 g之间。本项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空间诱变创造新恢源和改变粳稻亲和性 ,克服籼粳杂种 F1的不孕性和籽粒充实度差的难题 ,是一条可行的新途径。
陈芳远卢升安易小平
关键词:粳稻空间诱变
野败型杂交水稻不育性及恢复性的遗传研究被引量:18
1990年
用珍汕97A、珍汕97B、IR_(24)和明恢63为亲本,通过对F_2及回交等世代的分析,研究了野败型杂交水稻的不育性和恢复性的遗传方式,所得结果表明:野败型杂交水稻的不育性表现呈连续性变异,说明不育性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杨华德陈芳远
关键词:水稻雄性不育恢复性数量性状
不同波长的激光对水稻胚芽中可溶性蛋白质及同工酶的作用被引量:5
1992年
用波长0.3371、0.6328μm和1.06μm的激光器,用不同剂量(5、15、50min和3、7、9个脉冲),照射水稻干胚,使其萌动生长72hr后,再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胚芽中可溶性蛋白质,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证明,波长0.3371~1.06μm的激光辐照水稻种胚,都能使同一生物大分子的活性和分子结构产生变异。由此认为,不能用辐照离体制备液所得结果去预言在活体上的反应。
陈芳远易小平杨华德邢少辰
关键词:激光水稻同功酶
空间诱变创造克服灿粳杂种半不育性新种质和新恢源研究
高空气球搭载,使2个对胞质雄性不育育性保持的粳稻品种“中作59”和“海香”干种子处理海拔高度30~35km的高空8h后回收种植,从SP<,2>代群体中,获得二类突变体。从这二类突变体后代选出的生育期不同、综合...
卢升安陈芳远易小平
关键词:粳稻空间诱变
激光技术在遗传育种与生物工程中的应用
1992年
<正> 1 激光的基本特性激光和普通光相比,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性:高方向性。普通光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没有方向性,而从激光器发射的激光,则几乎是平行的。如用红宝石激光器发射的激光,从地球到月球,经38×10~4km 的传播,射到月球上的光斑直径只有2.7km。其次,激光具有高单色性。我们人眼可见的红光,其波长范围在7600~6300(?)之间,所以某一颜色的光不是一个单一波长,而是有一个波长范围,因此红光还可分为深红、橙红、
陈芳远
关键词:遗传育种生物工程激光
利用卫星搭载进行高空诱变育种被引量:5
1992年
1 高空环境的特点高空环境的基本特点是:高真空、微重力和强辐射。如1988年我国发射的"8885"返地卫星的飞行高度为200~316km,在这一高度的空间环境,微重力为1.5×10-5g,真空度为6.5×10-5~1.3×10-5Pa,电离辐射积分通量为1010c/cm2。又如1987年8月通过高空气球测到在海拔高度为30~38km 高空,大气结构为:气温243~257°k,空气密度1.971×10-2~4.505×10-3kg/m-3,压力1.322×101~6.519×10°P,辐射流强0.6/m2·S。高空环境的这些特点,显然和人类及各种动植物在地球上的生存环境有着巨大差异,
陈芳远
关键词:诱变育种育种
空间环境诱变育种研究被引量:11
2000年
易小平陈芳远
关键词:空间生命科学空间生物学
粳稻品种“秋光”太空诱变后代株系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随机选用47对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微卫星引物对经卫星搭载的水稻品种“秋光”突变后代(SP10)的75株系进行分子检测,结果发现,突变株与引变亲本“秋光”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微卫星多态性,多态性位点随突变株和诱变亲本...
杨存义陈芳远袁清华王应祥章海
文献传递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ZSP-1恢复基因的初步定位被引量:13
2002年
调查了用细胞质雄性不育新恢复系ZSP 1配制的杂交组合珍汕 97A/ZSP 1和星A/ZSP 1的F1结实率及F2 个体花粉育性 ,发现恢复系ZSP 1的恢复性是由 2对独立遗传基因控制 .在此基础上 ,选用了与野败型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 3和Rf 4紧密连锁的RFLP标记对 2个F2 群体进行连锁分析 ,发现ZSP 1具有的 2个恢复基因与这些标记紧密连锁 ,初步把ZSP 1的恢复基因定位于Rf 3和Rf 4区域 .
杨存义陈乐天陈芳远刘耀光
关键词: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恢复基因RFLP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