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鹏录

作品数:9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文学
  • 2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语言
  • 3篇《何典》
  • 2篇汉语
  • 2篇讽刺
  • 1篇对《三国演义...
  • 1篇叙事
  • 1篇叙事理念
  • 1篇演义
  • 1篇艺术
  • 1篇隐情
  • 1篇语法
  • 1篇语法现象
  • 1篇语言比较
  • 1篇语言特性
  • 1篇语言研究
  • 1篇语言艺术
  • 1篇三国演义
  • 1篇声母
  • 1篇事理
  • 1篇手法

机构

  • 9篇陕西理工大学

作者

  • 9篇陈鹏录
  • 1篇张军
  • 1篇黄党生
  • 1篇雷勇

传媒

  • 2篇达州职业技术...
  • 2篇贺州学院学报
  • 1篇咸阳师范学院...
  • 1篇嘉应学院学报
  • 1篇现代语文(下...
  • 1篇商洛学院学报

年份

  • 3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抉剔其类 发其隐情——《斩鬼传》讽刺手法探析
2010年
《斩鬼传》是《儒林外史》之前的一部特色鲜明的寓意类讽刺小说。作者运用了多种讽刺手法,将讽刺的锋芒直指人类的道德缺陷和丑恶癖性,使众多"人鬼"穷形尽相。小说善于运用对比、衬托的讽刺手法,在衬比之中彰显讽刺对象;作者秉持冷静的态度,不加半点评述,让人物尽情地表演,在冷静客观中呈现人物的言行、刻画讽刺对象。此外,小说还使用了主观直斥和合理夸张等讽刺手法,讥刺了人类诸多弱性。《斩鬼传》的讽刺艺术和风格,对后世讽刺性小说产生了一定影响。
陈鹏录雷勇
关键词:讽刺手法白描夸张
《封神演义》对《三国演义》的模仿与创新被引量:2
2008年
《封神演义》在创作过程中对《三国演义》有所模仿、借鉴,这主要表现为:叙事结构的套用、细节描写的移植、某些语言的化用、人物形象的模仿。但《封神演义》的模仿、借鉴并不是简单的抄袭和呆板的移植,作者在模仿的同时有很多创新之处,主要有:能按照表现主题思想的需要来筛选、组织材料;能塑造真实而独具个性的人物;继承并发展了《三国演义》中某些进步观念。
陈鹏录
关键词:三国演义封神演义模仿
论成语中特有的古汉语语法现象
2008年
成语用于今却源于古,它和古代汉语是一脉相承的。成语中保留了许多古汉语语法现象,包括特殊文言词"之"、"者"、"所"的用法,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宾语前置。了解这些可以加深我们对成语的认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成语。
张笑艳张军陈鹏录
关键词:成语古汉语语法现象
全文增补中
从语言比较看《常言道》、《何典》的成书先后
2010年
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常言道》是一部不太引人注目的作品。在阅读《常言道》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是书在语句使用上,和《何典》雷同之处多达八十余处。据此,可推断《常言道》的成书时间晚于《何典》,它在创作过程中借鉴、模仿了《何典》。
陈鹏录
关键词:《何典》
陕西彬县方言声母与普通话声母的差异分析
2007年
一、彬县方言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地位 彬县方言属于关中方言之中的东府话,是一个典型的“地点方言”,其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地位如下图所示:
陈鹏录黄党生
关键词:现代汉语方言普通话声母关中方言
二十年来《红楼梦》语言研究述略被引量:5
2009年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这十几年来,学者们或从文艺学的角度对《红楼梦》的语言进行欣赏、评析,或从语言学的角度对《红楼梦》中某类词语、某些具体词语的运用情况和所用的修辞方法做以阐述,或从文化学、社会学等其它角度对《红楼梦》语言做了审视。疏理这一期《红楼梦》语言研究的成就,对我们更加深入地研究这部旷世伟作是有积极意义的。
陈鹏录
关键词:《红楼梦》语言研究
论《常言道》的语言艺术——兼与《何典》比较
2009年
《常言道》和《何典》在语言艺术技巧方面,有许多相通之处。主要表现为:融大量"污言秽语"入文以"愤世";故意偏离方言、俗语的本意,达到揶揄嘲讽之目的;刻意造成语境和词义之间的背离,以消解描写对象的庄严性;使用"俗解"的手段,对比较典雅的熟语做通俗化处理。这使得两书在文风上,极为"风味相亲"。当然,由于两位作者处世态度的不同,才情的相异,两书在语言艺术技巧方面方面也存在着相异的一面。
陈鹏录
关键词:《何典》语言艺术
清初中期“荒诞寓意类”小说研究
“荒诞寓意类”小说,是神怪小说的一个支流,指以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和抽象变形的人物形象曲折反映世态人情、寄寓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类小说,它具有五个基本特征,即题材内容的荒诞性,思想内核的世俗性,人物形象的变形性和概念化,语言艺...
陈鹏录
关键词:讽刺艺术语言特性叙事理念
文献传递
《何典》研究回顾与展望被引量:2
2008年
《何典》大约成书于清中叶乾嘉时期,原署"过路人编定"、"缠夹二先生评"。近些年,对它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覆盖了语言研究、思想内容分析、文化内涵解析、纵横向比较研究等多个领域,但对有些问题的认识还不够透彻,有的领域至今还未有人涉足。从研究的前景来看,已经研究到的领域,尚需进一步的研究;还未涉足的领域,期待着学人们的开拓和耕耘。
陈鹏录
关键词:《何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