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曙光
- 作品数:12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腱鞘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分析腱鞘纤维瘤(FTS)的X线、CT及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TS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3例中,1例发生于膝关节,1例发生于手指,1例发生于腕部。CT表现为腱鞘周围软组织内稍高密度结节灶,边界清晰。2例患者MRI表现呈不均匀长T1、稍长T2信号,1例表现为长T1、短T2信号;病灶边缘可见包膜,1例病变内部可见分隔。结论 FTS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影像诊断仍存在一定困难,最终确诊依赖于病理。
- 韩曙光胡春峰徐凯宋强李绍东荣玉涛
- 关键词:腱鞘纤维瘤磁共振成像
- 超声及MSCT多平面重建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超声、MSCT多平面重建在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急性阑尾炎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的患者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腹部超声检查及腹部MSCT增强检查。分别依据超声检查、MSCT多平面重建对是否是急性阑尾炎进行诊断,并对诊断信心评分(分3级)。结果MSCT多平面重建较超声检查可以提高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正确率(93.8%vs 65.6%,P<0.05)。超声及MSCT均诊断为阳性的病例,两种方法的诊断信心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可作为诊断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急性阑尾炎的首选检查方法,MSCT多平面重建作为重要的补充检查方法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郑燕韩曙光蔡晓峰査月琴徐凯
- 关键词:阑尾炎超声
- 胸腺上皮性肿瘤WHO简化病理分型的MSCT表现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分析胸腺上皮性肿瘤(TET)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多平面重组(MPR)特征,并探讨其与WHO简化病理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TET患者术前MSCT及MPR图像,并与WHO简化病理分型[低危型胸腺瘤(A、AB、B1)、高危型胸腺瘤(B2、B3)与胸腺癌]进行比较。结果:高危型胸腺瘤与胸腺癌MSCT及MPR征象表现为肿瘤边缘不光整或分叶、形态不规则且强化后瘤内密度不均,以及对邻近结构侵犯,与低危型胸腺瘤有统计学差异﹙P<0.05﹚,胸腺癌纵隔淋巴结增大及远处转移较两组胸腺瘤更为常见,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体积以及瘤内钙化在三组间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MSCT扫描及MPR技术对TET的WHO简化病理分型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判断预后提供信息。
- 陈凯路莉徐凯王佳丽鹿彩銮韩曙光荣玉涛
- 关键词:多平面重组胸腺上皮肿瘤
- 成人下肢少见原发软组织肉瘤的MRI表现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下肢少见原发软组织肉瘤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下肢少见原发软组织肉瘤的MRI表现。结果平滑肌肉瘤1例,表现为长T1信号,增强后呈明显强化,病灶中心囊变区未见强化。上皮样血管肉瘤2例,1例呈长T1长T2信号;1例呈长T1短T2信号,2例增强后均呈明显强化。滑膜肉瘤9例,6例位于邻近关节肌间隙内;7例肿瘤直径>5 cm;MRI平扫主要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2例T2WI表现为低、稍高、高三重混杂信号;9例肿瘤T1WI增强序列均呈明显强化,其中7例因内部组织坏死呈不均匀强化。结论下肢软组织不同类型肉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检查能够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学检查。
- 吕璐璐胡春峰徐鹏韩曙光徐凯
- 关键词:肉瘤磁共振成像
-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MSCTA诊断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例经DSA证实和(或)有典型CT表现的SISMAD患者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SCTA检查。采用Yun分型。依据CTA,结合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后处理图像,分析SISMAD影像特征,并分别计算各种方法对初始破口、内膜瓣和真假腔的显示率。结果:11例中YunⅠ型1例,Ⅱb型8例,Ⅲ型2例。CTA清晰显示撕裂内膜11例,内膜破口均位于肠系膜上动脉(SMA)近心端,夹层累及SMA主干及分支。MPR与CPR对初始破口、内膜瓣和真假腔的显示率分别为90.9%、100%、100%,VR与MIP对初始破口的显示率分别为54.5%和27.3%,而对内膜瓣与真假腔的显示率均为45.5%。结论:MSCTA及其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SISMAD病变特征和累及范围,MPR及CPR对破口显示率优于MIP,而对内膜瓣及真假腔显示率优于MIP及VR。
- 鹿彩銮徐凯路莉王佳丽韩曙光彭小芳
-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夹层CT血管造影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急性损伤所致膝关节软骨下骨髓病变与被覆软骨T2弛豫时间变化的磁共振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利用T2弛豫时间图(T2 mapping)技术测量膝关节急性损伤后软骨下骨髓病变(subchondral bone marrow lesion,SBML)被覆软骨的T2弛豫时间(T2 relaxation time,T2 RT),并初步探讨膝关节急性损伤后SBML与被覆软骨T2 RT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因急性损伤及临床诊断骨性关节炎(osteoathritis,OA)所致膝关节疼痛前来就诊58例患者,将其分为急性损伤组28例,OA组30例。另外选择20例健康志愿者膝关节作为正常对照组。将膝关节软骨分为三个分区:髌骨软骨、股骨髁软骨及胫骨平台软骨。正常对照组中分别测量三个分区内软骨的平均T2 RT。在急性损伤组和OA组中,测量SBML被覆软骨的T2 RT以及急性损伤组中邻近非SBML区域被覆软骨的T2 RT,并进行比较。测量急性损伤组中SBML的体积,且与其被覆软骨T2 R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正常对照组中,三个膝关节软骨分区内髌骨软骨的T2RT较股骨髁软骨、胫骨平台软骨偏低(P<0.05)。急性损伤组SBML被覆软骨的T2 RT较正常对照组膝关节软骨以及急性损伤组中非SBML被覆软骨的T2 RT升高(P<0.05),而与OA组SBML被覆软骨之间的T2 R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损伤组SBML体积与其被覆软骨的T2 RT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利用T2mapping技术测量软骨T2 RT可以发现急性损伤后膝关节SBML被覆软骨在形态变化之前的内部改变;并且提示其可能存在更高发生OA的风险。
- 陈凯徐凯王佳丽韩曙光鹿彩銮张秀莉孟闫凯
- 关键词:膝关节软骨T2弛豫时间急性损伤
- 冠状动脉DSCT血管造影在评估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中的应用价值
- 目的 评估双源CT(DSCT)显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的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图像质量良好、并且在4周内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证实至少有一处冠状动脉主...
- 谢丽响徐凯刘忠啸胡春峰许旭光路莉韩曙光刘盼盼朱远
- 关键词:侧支循环冠心病
- 磁共振评价成人房间隔缺损大小及右室功能的应用研究
- 目的:1.评价MRI 多序列测量成人房间隔缺损最大径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2.应用MRI 三尖瓣环位移幅度定量评估成人房间隔缺损患者的右心室功能,并探讨其与肺动脉压收缩压及右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研究.材料与方法:选择2012...
- 韩曙光
- 颅内畸胎类肿瘤自发性破裂的CT与MRI诊断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颅内畸胎类肿瘤自发性破裂的CT与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颅内畸胎类肿瘤自发性破裂的CT及MRI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6例病变中,皮样囊肿3例,畸胎瘤2例,表皮样囊肿1例,均为自发性破裂,影像学上见原发病灶在MRI呈信号不均的囊性病灶,CT均见到脂肪成份,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可见特征性的脂质高峰;破裂的囊内容物向邻近蛛网膜下腔延伸,呈"飘带征"改变,蛛网膜下腔、脑室内可见多发短T1信号脂滴,脂肪抑制序列短T1信号均被抑制。结论颅内畸胎类肿瘤自发性破裂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CT结合磁共振T1加权像、脂肪抑制成像及波谱成像对该类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韩曙光胡春峰徐凯宋强路莉鹿彩銮
- 关键词:畸胎类肿瘤计算机断层磁共振成像
- 阴道卵黄囊瘤CT表现1例被引量:2
- 2014年
- 病例女,4月,主因阴道流血1月余就诊。专科情况:会阴部流出暗红色血流,量多,腹软,无压痛、反跳痛,未及明显包块。甲胎蛋白测定(AFP):1826ng/mL。盆腔CT增强:直肠前间隙内示不规则团块状囊实性异常强化灶。大小约3.7cm×3.2cm,
- 韩曙光胡春峰
- 关键词:卵黄囊瘤阴道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