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立秀

作品数:8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枣庄市立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亚低温
  • 2篇再灌注
  • 2篇质子波谱
  • 2篇施普善
  • 2篇氢质子
  • 2篇氢质子波谱
  • 2篇全脑
  • 2篇全脑缺血
  • 2篇全脑缺血再灌
  • 2篇全脑缺血再灌...
  • 2篇缺血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缺血
  • 2篇脑缺血再灌注
  • 2篇急性
  • 2篇急性脑梗死
  • 2篇梗死
  • 2篇灌注

机构

  • 6篇枣庄市立医院
  • 4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徐州医学院

作者

  • 8篇韩立秀
  • 5篇董瑞国
  • 2篇张鹏
  • 2篇胡屹伟
  • 2篇张子宪
  • 2篇张振华
  • 1篇孙宝霞
  • 1篇王兰琴
  • 1篇王兰琴
  • 1篇李欣
  • 1篇耿德勤
  • 1篇樊红彬
  • 1篇朱记军
  • 1篇郑昌炼
  • 1篇张庆涛
  • 1篇张新建

传媒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亚低温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及超微结构改变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亚低温干预后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海马CA区星形胶质细胞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电镜下观察星形胶质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了解它的死亡方式及亚低温干预的影响。方法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大鼠全脑...
董瑞国韩立秀
文献传递
亚低温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及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研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观察超微结构变化,了解亚低温对其保护作用及影响.方法 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将96只大鼠分为常温组、亚低温组和假手术组,每组32只.根据缺血时间不同,每组再分为缺血6h、12h、24h、4d 4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原位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检测)及免疫组化双标染色观察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的死亡方式,投射电镜观察星形胶质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综合以上结果了解亚低温干预的效果.结果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GFAP表达随时间增加逐渐增强,亚低温组较常温组GFAP表达明显减少,4d时间点电镜下可见海马CA1区部分星形胶质细胞以胀亡形式死亡.结论 亚低温能明显减少GFAP的表达,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存在胀亡的死亡方式.
韩立秀王兰琴董瑞国
关键词:全脑缺血再灌注亚低温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胀亡
眼神呆滞反应迟钝言语缓慢
2011年
患者女,27岁,农民。因“眼神呆滞、反应迟钝、言语缓慢半个月余”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有“感冒”病史,自诉“头沉”、头部不适感,在当地医院脑电图示异常,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给予输液治疗(具体不详)。
韩立秀董瑞国
关键词:反应迟钝眼神病毒性脑炎输液治疗不适感
言语困难走路不稳脑内多发异常信号
2008年
患者男,17岁,因“言语困难5年,加重3年伴走路不稳半年”入院。5年前患者逐渐出现言语不清,偶有饮水呛咳,未予重视。近3年来症状逐渐加重。半年前,渐感走路不稳,不敢走快。病程中有数次猝倒发作,无四肢抽搐及肢体活动障碍。既往体健,无药物、化学物质中毒病史,无阳性家族史。查体: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王兰琴韩立秀李欣朱记军张新建张庆涛樊红彬董瑞国耿德勤
关键词:走路不稳异常信号多发脑内肢体活动障碍阳性家族史
抽搐 右眼睑下垂 右下肢无力
2011年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71岁,退休工人。因“突发抽搐伴意识丧失20min”急诊入院。患者在吃早饭时,无明显诱因突然晕倒在地.意识丧失伴四肢轻度抽搐,家人发现其口吐白沫,当时无大小便失禁。约20min后意识转清,急送医院,收入病房。患者既往自诉有甲状腺手术史,具体不详。有高血压病史1年.自服药治疗。无糖尿病病史,无创伤及中毒史。家族中无特殊病史。
韩立秀董瑞国
关键词:抽搐眼睑下垂下肢无力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手足口病早期病情分析及预后评估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患儿年龄构成及入院时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对预后进行评估。方法选取2009年3—10月本院感染疾病科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共102例,按病情分为普通型及重症型,分析其年龄构成、患儿入院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患儿的区域分布。结果各个年龄段手足口病普通型和重症型比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普通型患儿比较,重症型患儿早期均有体温升高、精神差(嗜睡)和肢体抖动,且白细胞升高及有基础病者的比例较高。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除白细胞不同程度升高外,其余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改变,神经系统损伤是重症患儿最早期的表现,及早进行干预可阻止死亡及降低致残率。
韩立秀孙宝霞郑昌炼
关键词:手足口病神经系统损害预后
施普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磁共振波谱成像评价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观察施普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磁共振氢质子波谱(H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的影响,评价施普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为施普善治疗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2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应用MRS在兴趣区上测量氮-乙酰天冬氨酸(NAA)与肌酸(Cr)比值(NAA/Cr)、胆碱复合物(Cho)与肌酸(Cr)比值(Cho/Cr)及乳酸(Lac)与肌酸(Cr)比值(Lac/Cr),并对治疗前后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2周后2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施普善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2组病人NAA/Cr较治疗前升高,但施普善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2组病人CHO/Cr及Lac/Cr均较治疗前降低,但施普善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施普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神经保护剂。
韩立秀张振华张鹏张子宪胡屹伟
关键词:施普善急性脑梗死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波谱成像评价急性脑梗死药物疗效的价值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RI,DWI)及氢质子波谱成像(H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观察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改变和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的情况,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及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MRS在兴趣区上测量氮-乙酰天冬氨酸(NAA)与肌酸(Cr)比值(NAA/Cr);胆碱复合物(Cho)与肌酸(Cr)比值(Cho/Cr)及乳酸(Lac)与肌酸(Cr)比值(Lac/Cr),并对治疗前后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病人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病人NAA/Cr较治疗前升高,但研究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两组病人CHO/Cr及Lac/Cr均较治疗前降低,但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以上结果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MRS联合DWI能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脑蛋白水解物(施普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神经保护剂。
韩立秀张振华张鹏张子宪胡屹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磁共振氢质子波谱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