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飚

作品数:25 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7篇ICU
  • 6篇伊曲康唑
  • 6篇侵袭性
  • 6篇康唑
  • 5篇早期经验性治...
  • 5篇真菌感染
  • 5篇侵袭性真菌
  • 5篇侵袭性真菌感...
  • 5篇重症
  • 5篇杆菌
  • 5篇鲍曼不动杆菌
  • 5篇不动杆菌
  • 4篇脓毒
  • 4篇脓毒症
  • 3篇伊曲康唑注射...
  • 3篇脂蛋白
  • 3篇重症监护
  • 3篇重症监护病房
  • 3篇注射液
  • 3篇监护

机构

  • 25篇南昌大学第四...
  • 1篇南昌大学

作者

  • 25篇韩飚
  • 18篇夏芝辉
  • 17篇闫智杰
  • 15篇陈军喜
  • 12篇潘毅
  • 10篇贾宝辉
  • 8篇孙坚
  • 7篇贾宝辉
  • 2篇徐咏书
  • 2篇刘晓静
  • 2篇刘艳
  • 2篇许萍
  • 2篇高新愿
  • 1篇周胜亮
  • 1篇李静
  • 1篇李平
  • 1篇刘由军
  • 1篇陈琛
  • 1篇吴丽丽
  • 1篇徐春燕

传媒

  • 3篇江西医药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会呼...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10篇2011
  • 1篇2007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中心静脉导管对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并与粗硅胶管组进行比较,治疗组3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对照组27例行粗硅胶管闭式引流,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96.3%,中心静脉导管与粗硅胶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粗硅胶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并发症多,镇痛药使用率高(51.9%)。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行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痛苦小,并发症少,住院费用少,操作简单,舒适耐受的方法。
许萍徐春燕刘晓静李平周胜亮韩飚陈琛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
胸腔积液癌抗原125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评价胸水癌抗原125检测对胸腔积液病因学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中至大量胸腔积液患者120例,根据病历资料筛选出诊断明确,相应治疗有效的患者分为I)恶性肿瘤,II)结核,...
韩飚许萍
关键词:胸腔积液癌抗原125
低分子肝素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疗效评价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脓毒症合并肾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给予抗感染、呼吸支持、营养支持等治疗,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针皮下注射,观察患者治疗后第3、7天肾功能胱抑素C(CysC)、血清肌酐(SCr)等的变化情况,并统计28 d生存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第3、7天Cys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r治疗后第3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存11例,对照组生存9例;两组生存患者的Cys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死亡患者的CysC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可减轻脓毒症肾损伤程度,改善肾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预后。
潘毅何飞民孙贵才夏芝辉韩飚闫智杰
关键词:脓毒症肾损伤低分子肝素
伊曲康唑注射液早期经验性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注射液早期经验性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高危患者的疗效。方法依据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医院IFI危险因素评分标准,评分≥40分时,开始使用伊曲康唑进行抗真菌治疗。全部病人静脉注射伊曲康唑400 mg/d,2 d后改为200 mg/d,共7 d,以后用伊曲康唑胶囊或伊曲康唑口服液维持治疗。结果 2009年8月~2010年12月该院共有28例患者接受了伊曲康唑治疗。其中1例经验性治疗的患者与治疗开始时比较,真菌感染的症状和体征显示恶化而中断伊曲康唑治疗。27例中确诊IFI 18例,包括念珠菌血症7例(白色念珠菌5例,光滑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各1例)、肺IFI 9例(白色念珠菌5例,曲霉菌4例)、其他部位感染2例(腹腔光滑念珠菌2例);拟诊肺IFI 4例(白念珠菌3例,热带念珠菌1例);疑似肺IFI 5例,病原真菌不明。27例患者血液、深部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尿液、胸腹腔或胆道引流液连续培养。结果念珠菌18例,占66.7%;曲霉菌4例,占14.8%;培养无任何细菌或真菌生长5例,占18.5%。18例念珠菌中白色念珠菌13例(72.2%),光滑念珠菌3例(16.7%),近平滑念珠菌1例(5.6%),热带念珠菌1例(5.6%)。曲霉菌为烟曲霉菌。接受整个疗程治疗的27例患者中,临床改善20例(74.1%),临床无改善7例(25.9%)。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真菌学疗效示:22例培养阳性的患者中,最终真菌清除者15例(68.2%),未清除者7例(31.8%)。结论应用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因素评分进行分层管理和干预,早期使用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IFI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贾宝辉孙坚夏芝辉韩飚潘毅陈军喜闫智杰
关键词:侵袭性真菌感染伊曲康唑重症监护病房
ICU患者发生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ICU患者发生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以2010年3月31日至2012年3月31日入住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科)痰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患者77例为观察组,观察组又分为生存亚组(n=45)和死亡亚组(n=32),而以同期未发生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患者391例为对照组,记录所有患者一般情况,评估重要脏器功能,并记录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肝肾功能、白蛋白水平等临床指标,及所有患者28d病死率,对患者可能发生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观察期内入住本院ICU患者468例,其中医院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患者(观察组)77例,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发生率为16.4%,观察组死亡率(41.5%)明显高于对照组(10.2%)(P<0.05),而观察组中生存亚组GCS评分、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死亡亚组[(10.1±2.8)分,(25.9±3.5)g.L-1 vs(7.6±3.5)分,(22.1±3.6)g.L-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与GCS评分低、低白蛋白水平(<25g.L-1)、呼吸机使用时间长(>7d)、合并真菌感染以及病程中发生休克相关(P<0.05);而合并真菌感染、低白蛋白水平以及病程中发生休克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GCS评分低、低白蛋白血症、呼吸机长时使用、合并真菌感染及病程中发生休克是ICU患者发生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危险因素,而合并真菌感染、低白蛋白水平以及病程中发生休克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陈军喜孙坚贾宝辉韩飚闫智杰夏芝辉潘毅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肺炎预后分析
伊曲康唑早期经验性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注射液早期经验性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高危患者的疗效。方法:依据美国WVUH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因素评分标准,评分≥40分时,开始使用伊曲康唑进行抗真菌治疗,全部病人静脉注射伊曲康唑400mg/日,2天后改为200mg/日,共7天,以后用伊曲康唑胶囊维持治疗。结果:临床疗效:接受治疗的17例患者中,临床改善12例(70.6%),临床无改善5例(29.4%)。真菌学疗效,17例患者最终真菌清除12例(70.6%),未清除5例(29.4%)。结论:早期应用伊曲康唑,可以降低IFI患者的病死率。
夏芝辉贾宝辉潘毅陈军喜韩飚闫智杰
关键词:侵袭性真菌感染伊曲康唑重症监护病房
二氧化碳描记图在机械通气中的应用——2011年美国呼吸治疗学会指南介绍
2011年
2011年4月,美国呼吸治疗学会(AARC)发布了二氧化碳(CO2)描记仪在机械通气中应用的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在2003版的基础上对其适应证、并发症以及监测结果的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更新。本文通过对2011AARC指南重点内容的介绍,以引起重症医学机械通气方面的医生们对此更多的关注。
韩飚贾宝辉
关键词:机械通气
黄芪多糖对脓毒症大鼠核因子-κB和Th1/Th2型细胞因子及CD4^+/CD8^+比值的影响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在脓毒症大鼠中与核因子NF-κB和细胞免疫的关系。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体重(250±10)g,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法(CLP)复制脓毒症,将30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假CLP组、CLP组、黄芪多糖(APS)组。CLP组和APS组行CLP,APS组术前15min及术后3h各腹腔注射APS 200mg/kg。3组大鼠术后18h全部颈椎脱臼处死取血。采用Westernblot检测NF-κB;ELISA法检测TNF-α及IFN-r和IL-4的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及CD8+的表达。结果黄芪多糖在脓毒症大鼠中可抑制NF-κB的活化及TNF-α的表达(P<0.05),可上调Th1/Th2型细胞因子及CD4+/CD8+的比值(P<0.05)。结论黄芪多糖对脓毒症大鼠可抑制其炎症反应,同时可增强脓毒症大鼠的免疫应答。
闫智杰贾宝辉陈军喜韩飚夏芝辉
关键词:黄芪多糖脓毒症免疫调节
伊曲康唑早期经验性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注射液早期经验性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IFI)高危患者的疗效。方法依据美国WVUH IFI危险因素评分标准,评分≥40分时,开始使用伊曲康唑治疗,全部病人静脉注射伊曲康唑400mg/天,2d后改为20...
夏芝辉贾宝辉潘毅陈军喜韩飚闫智杰
关键词:侵袭性真菌感染伊曲康唑重症监护病房
文献传递
高密度脂蛋白对腹腔感染败血症小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对败血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并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法复制败血症模型。60只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CLP组和高密度脂蛋白组,每组20只,记录3组小鼠48h总体生存率和平均生存时间。另取36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LP组和高密度脂蛋白组,每组12只。其中每组6只于模型制备成功后2h处死动物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的浓度。每组小鼠6只于模型制备成功后12h取肝、肺组织进行光镜和电镜学检查。结果48h内对照组、CLP组和高密度脂蛋白组小鼠生存率分别为100%、20%和56.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光镜下CLP组肝细胞肿胀,肝血窦扩张。电镜下可见CLP组肝细胞凋亡,细胞器明显破坏。高密度脂蛋白组肝组织病理改变较CLP组明显减轻。并且,CLP组血浆TNF-α的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组血浆TNF-α的浓度与CLP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密度脂蛋白可以改善腹腔感染败血症小鼠肝脏、肺脏的病理组织学改变,降低严重感染导致的机体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提高小鼠总体生存率。
贾宝辉韩飚陈军喜刘艳高新愿
关键词:高密度脂蛋白败血症肿瘤坏死因子生存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