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俊怡
- 作品数:15 被引量:73H指数:6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对合并心肌病患者血清生长激素水平及心脏结构功能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研究生长激素型垂体瘤合并心肌病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65例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伴心肌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经鼻鼻蝶窦手术入路切除垂体瘤,观察术后2周血清生长激素水平、心电图结果、超声心电图结果及临床症状。结果术后患者体征均有明显改善,肢端肥大及鼻唇肥厚明显改善,头晕乏力、高血压及高血糖等均得到显著改善;术后平均生长激素水平为(4.37±2.03)μg/L,显著低于术前的(40.27±4.1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术后的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和左室后壁厚度(LVPWT)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术后的平均二尖瓣血流频谱(E/A)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能降低患者生长激素水平,改善心脏功能。
- 顾俊怡李向东王中虞正权周幽心陈罡陈宇超刘玉钊
- 关键词:垂体肿瘤生长激素
- 显微镜与神经内镜下经单侧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比较被引量:5
- 2016年
- 背景:显微镜与神经内镜下经单侧鼻蝶入路手术均是垂体瘤的常用治疗术式,但两种手术的适应证不同。目的:对比显微镜与神经内镜下经单侧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效果。一方法:纳入垂体瘤患者100例,以随机分配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处理,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各为5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显微镜经单侧鼻蝶入路手术;观察组实施神经内镜下经单侧鼻蝶入路手术,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神经内镜下单侧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 顾俊怡
- 关键词:显微镜神经内镜垂体瘤
- 颅内肿瘤术后延迟性脑脊液漏16例诊疗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讨颅内肿瘤术后延迟性脑脊液漏的发病机制和诊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11年5月16例颅内肿瘤术后延迟性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好转,7例行手术修补治愈,无手术并发症。结论颅内肿瘤术后延迟性脑脊液漏的主要原因是硬脑膜破口及颅骨缺损。对经过2周保守治疗未愈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 顾俊怡李向东
- 关键词:颅内肿瘤手术
-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究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损伤小且并发症少,能够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预后,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 韩非顾俊怡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清除术并发症
- 单纯颅内手术治疗鼻内肿瘤颅内生长的个案分析
- 目的:通过个案研究探讨单纯颅内手术治疗鼻内肿瘤颅内生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例十余年鼻腔乳头状肿瘤合并筛窦、额窦及颅底生长的的患者进行单纯颅内手术治疗,术中切除颅底生长的肿瘤,并给予颅底修补重建及术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治...
- 顾俊怡
- 文献传递
- 鞍内鞍上型颅咽管瘤术后并发重度中枢性尿崩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鞍内鞍上型颅咽管瘤术后并发重度中枢性尿崩症(CDI)的原因及治疗体会。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36例鞍内鞍上型颅咽管瘤术后重度CDI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肿瘤与三脑室的位置关系、质地、与周围组织是否粘连3个不同因素与术后重度CDI发生率的关联,并总结治疗体会。结果:三脑室内型鞍内鞍上型颅咽管瘤CDI的发生率高于三脑室外型(P<0.05);与周围解剖结构有粘连的鞍内鞍上型颅咽管瘤CDI的发生率高于无粘连者(P<0.05);质地软、硬对鞍内鞍上型颅咽管瘤术后重度CDI的发生率无影响(P>0.05)。经积极治疗短期得到控制者34例(94.44%),得到控制时间为(9.47±5.87)d,需长期药物控制尿崩症者2例(5.56%)。结论:鞍内鞍上型颅咽管瘤位于三脑室内、与周边解剖结构有粘连时术后易发生重度CDI,与肿瘤质地无明显相关;经积极治疗绝大多数CDI可得到有效控制。
- 刘玉钊顾俊怡李向东张国东江熙
- 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一蝶窦入路切除鞍区占位17例分析
- 2013年
- 显微镜下经鼻一蝶窦入路切除鞍区占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显微镜的景深小,深部照明欠佳,管状视野等受到一定的限制,神经内镜技术在单鼻孔经蝶手术中具有良好的深部照明、微创、全景化视野等优点,但存在操作欠灵活、止血困难、二维图像、视野放大和扭曲等缺点。作者自2012年9月至11月在神经内镜辅助下,结合手术显微镜,经鼻一蝶窦人路切除鞍区占位病变17例患者,临床取得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 孙彦军李向东惠国桢顾俊怡
- 关键词:神经内镜技术鞍区占位病变蝶窦入路管状视野止血困难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极重度狭窄被引量:23
- 2018年
-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症状性颈动脉极重度狭窄(狭窄率95%~99%)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0例颈动脉极重度狭窄患者,其中对14例患者行标准CEA,11例行补片式CEA,5例行外翻式CEA。术后1周行头颅CT或MRI检查观察是否有颅内出血或新发梗死灶;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CT血管成像(CTA)观察颈动脉血流是否通畅;复查CT灌注成像(CTP)观察病变侧脑血流量(CBF)和达峰时间(TTP)。对所有患者在术后1、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或CTA随访,观察有无再狭窄及新发卒中事件。
结果3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1周行CT或MRI检查均未见颅内出血和新发梗死灶;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CTA提示所有患者颈动脉血流通畅,无围手术期术侧颈动脉急性闭塞发生;复查CTP显示所有患者的病变侧CBF较术前增加[分别为(65.1±8.9)ml·100 g-1·min-1、(48.5±5.1)ml·100 g-1·min-1,P〈0.05],TTP较术前明显缩短[分别为(9.8±2.8)s、(13.4±1.6)s,P〈0.05]。术后30 d内,3例患者发生脑高灌注综合征,治疗后好转。无死亡病例。3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3~48个月,平均(20±12)个月。复查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或CTA,所有患者均无再狭窄及新发卒中事件。
结论CEA治疗症状性颈动脉极重度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黄亚波周鹏陆挺顾俊怡韩庆东惠品晶颜艳红张世明王中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 神经导航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对患者自体功能相关激素水平及视觉功能的影响。方法:垂体瘤患者87例,根据手术时间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神经导航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随访1月,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垂体功能相关激素水平、视觉功能、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泌乳素(PRL)明显高于对照组,皮质醇(COR)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视野平均缺损(MD)值、视野模式标准差(PSD)低于对照组,视野指数(VFI)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导航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有助于促进患者垂体功能相关激素水平恢复,改善视觉功能。
- 顾俊怡薛光仁李海波虞正权周幽心陈罡王中
- 关键词:垂体肿瘤神经导航显微镜垂体瘤切除术视觉功能
-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EphA2和E-cadher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研究侵袭性垂体腺瘤中Eph受体酪氨酸激酶A2(EphA2)、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及EphA2、E-cadherin与肿瘤血管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临床监测EphA2、E-cadherin表达变化的意义。方法选择2012~2015年期间采集的100例垂体腺瘤标本,50例侵袭组和50例非侵袭组。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及HE染色方法,检测垂体腺瘤标本内的EphA2、E-cadherin表达情况,同时采用CD34方法,计算垂体腺瘤标本内腺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研究分析临床中EphA2、E-cadherin、MVD表达在垂体腺瘤患者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内的关系。结果侵袭组中EphA2阳性表达率达到(88.0%),E-cadherin阳性表达率(35.0%),非侵袭组阳性表达率(16.0%),E-cadherin阳性表达率(80.0%);侵袭组EphA2阳性表达显著高于非侵袭组EphA2阳性表达,侵袭组E-cadherin阳性表达显著低于非侵袭组E-cadherin阳性表达;而EphA2表达与MVD呈正相关。EphA2表达与E-cadherin呈负相关。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中EphA2表达水平增加,E-cadherin表达则并不断降低。进一步研究证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EphA2过表达,与EphA2参与垂体腺瘤血管生成及EphA2有侵袭性有关。因而临床可以将EphA2、E-cadherin作为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生物学指标并有可能成为侵袭性垂体腺瘤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 顾俊怡钱春辉李向东郭凌川惠国桢
- 关键词:垂体腺瘤E-钙黏蛋白微血管数侵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