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有为

作品数:11 被引量:67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医院感染
  • 4篇耐药
  • 3篇耐药性
  • 2篇药物
  • 2篇药性分析
  • 2篇手术
  • 2篇耐药性分析
  • 2篇菌药
  • 2篇抗菌
  • 2篇抗菌药
  • 2篇抗菌药物
  • 1篇单胞菌
  • 1篇多模式
  • 1篇心脏
  • 1篇心脏手术
  • 1篇医院感染分析
  • 1篇医院感染漏报
  • 1篇疑似
  • 1篇原菌分析
  • 1篇质粒介导

机构

  • 1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细菌耐...

作者

  • 11篇顾有为
  • 10篇邵宜波
  • 5篇王春华
  • 4篇魏雪芳
  • 4篇张磊
  • 3篇张婷
  • 2篇李旭
  • 2篇张牣
  • 2篇马红秋
  • 1篇续立新
  • 1篇谢琴秀
  • 1篇李家斌
  • 1篇何源沁
  • 1篇胡立芬
  • 1篇沈继录
  • 1篇杨琍琦
  • 1篇向梅

传媒

  • 4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河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3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的措施及其效果评价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评价干预措施对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的效果。方法连续地进行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监测,并比较采取干预措施前后的医院感染漏报率。结果2000-2002年医院感染漏报率为11.79%,2003-2005年为2.63%,后者比前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医院感染病例漏报原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能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
魏雪芳邵宜波张磊王春华顾有为杨琍琦何源沁
关键词:医院感染干预措施
医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了解2010年1月-2012年12月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认识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来自医院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临床以及门诊送检的阳性标本,应用MicroScanWalkAway-96鉴定临床送检标本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采用K-B法进行,最终结果采用WHONET5.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1月-2012年12月3年共监测金黄色葡萄球菌876株,住院患者所占比例高,>95.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3年耐药率为95.8%~97.8%;对替考拉宁、替加环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均为100.00%。结论3年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耐药率一直比较稳定,但医院感染风险一直长期存在,只有通过多部门有效合作,才能将感染风险降到最低。
顾有为邵宜波张婷魏雪芳沈继录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医院感染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该院患者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14-2015年临床非重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2株,采用液体稀释法自动化仪器法进行细菌药敏试验,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7年版标准判读药敏试验结果。结果32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来源于痰液27株(84.38%),血液2株(6.25%),尿液2株(6.25%),分泌物1株(3.12%);科室主要分布于干部病房呼吸内科5株(15.63%),干部病房重症监护室5株(15.63%),呼吸内科4株(12.50%),重症监护室3株(9.38%)等;头孢他啶耐药株19株(59.37%),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株2株(6.25%),替卡西林/棒酸耐药株9株(28.13%),左氧氟沙星耐药株3株(9.38%)。对其中18株进行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药敏试验检测,检出米诺环素耐药株1株(5.56%),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株2株(11.11%),替加环素耐药株2株(11.11%)。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分布于呼吸科及重症监护室,主要分离于痰液,对CLSI推荐的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噁唑、左氧氟沙星和米诺环素耐药率低,替加环素及左氧氟沙星敏感率高。临床需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邵宜波顾有为
关键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性抗菌药物
空气消毒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21年
随着新的病原体的出现,特别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体造成的疾病,容易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因此不断完善及开发高效的空气消毒技术势在必行。本文就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化学消毒、中药消毒、空气层流净化、循环风紫外线、等离子空气消毒器、光催化消毒技术等经典及新出现的空气消毒技术进行逐一阐述,并对优缺点进行分析,提示我们在进行空气消毒时,应了解每种消毒方式优缺点,实际工作中可应用一种或几种方式,综合使用以达到最佳效果。
邵宜波顾有为张牣张婷
关键词:空气消毒技术方法
某三甲医院细菌耐药监测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的情况,控制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流行暴发,保障抗菌药物临床有效治疗。方法收集2020年1—12月微生物检验科接收感染类患者的血液、尿液、粪便、呼吸道分泌液等标本进行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结果共计分离出11651株致病菌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分别占27.8%和72.2%。分离率占前三位的是大肠埃希菌占21.1%,肺炎克雷伯菌占14.2%,金黄色葡萄球菌占9.9%,碳氢酶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基本与CHINET水平一致;鲍曼不动杆菌细菌耐药率高于CHINET水平。结论该院细菌耐药形势较严峻,须根据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同时应结合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才能有效控制耐药细菌的流行播散。
邵宜波顾有为
关键词:细菌耐药性抗菌药物
医院感染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进展
2020年
为建立合理的感染控制措施,医院感染病原菌流行病学调查非常重要。本文阐述了在医院感染领域运用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的进展,并列举了其在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病调查中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包括两类:DNA检测技术,如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质粒指纹图谱分析、聚合酶链式反应、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DNA测序技术等;蛋白质检测技术,如多位点酶电泳法、免疫印迹技术。各种方法均有优缺点,实际操作中选用何种分型方法,应根据情况来选择。合理的分子流行病学分型方法的使用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非常重要。
邵宜波顾有为李旭
关键词:医院感染分子生物学
一起疑似心脏手术切口感染暴发的调查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调查某院心脏外科病房一起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为诊断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心脏外科201()年7月5日26日期间发生的6例手术切口疑似感染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6例疑似切口感染病例除1例术后第2天发热外,余无发热等症状;切口无红肿等炎性表现,无脓性分泌物,分泌物培养均无细菌生长。在未加用抗菌药物,仅采取换药引流3~5 d的措施下即痊愈。医院专家组诊断为切口愈合不良。但调查中发现临床医生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淡薄,抗菌药物使用、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集中空调和净化设备的维护保养等存在医院感染隐患。结论此次医院感染暴发虽被排除,但强化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建立医院感染暴发预警机制,有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不容忽视。
马红秋张磊张牣王春华顾有为
关键词:心脏手术切口感染医院感染流行病学
2134例获得性医院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部位及病原菌特点。方法统计与分析2134例医院感染的部位及病原菌特点。结果2134例医院感染患者共发生2235例次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30.47%),其次为上呼吸道(18.20%)及手术切口(12.17%);共检出815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149株,革兰阴性菌456株,真菌210株;病原菌感染部位分布中,主要革兰阳性球菌分布率居前3位的为下呼吸道(42.14%)、烧伤(20.00%)及手术切口(12.86%),主要革兰阴性菌分布率居前3位为下呼吸道(44.14%)、烧伤(29.70%)、泌尿道(10.90%);真菌感染主要分布在下呼吸道(41.90%)、口腔(18.56%)、胃肠道(18.10%)。结论应针对医院感染高发部位及病原菌特点采取相应措施,以达到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魏雪芳李家斌邵宜波张磊王春华顾有为
关键词:医院感染病原菌
新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qnrB24的基因分析
2015年
目的 对新的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qnrB24)进行相关研究和分析。方法 对新发现的qnrB24基因阳性菌株进行转移接合实验,了解qnrB24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碱裂解法提取接合子质粒,Southern blot明确质粒大小。采用热不对称交错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研究基因5′端以及3′端未知侧翼碱基序列。结果 这个突变基因命名为qnrB24(Genbank登录号HM192542)。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携带qnrB24基因接合子对环丙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0.125μg/mL,左氧氟沙星MIC值为0.190μg/mL。接合子对常见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大肠杆菌J53受体菌下降约8~11倍,接合子耐药水平低于临床分离菌株。Southern杂交显示该基因位于约60.0Kb质粒上。热不对称交错PCR结果显示,qnrB24基因5′端为假定的转座酶。结论 qnrB24通过质粒介导引起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上升,容易发展成高水平耐药,因此需要监测其在细菌中的流行性。
邵宜波李旭谢琴秀胡立芬顾有为
关键词:氟喹诺酮耐药功能分析
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分析被引量:18
2009年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特点,探究预防措施。方法采取前瞻性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某院外科2298例住院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率为2.70%,例次感染率为3.09%;Ⅰ、Ⅱ、Ⅲ类切口手术后医院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部位构成以下呼吸道居首(61.97%),其次为手术部位(23.94%)。结论为减少手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应改善肺功能,尽早拔除气管插管,缩短手术持续时间及术前住院日,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加强术后护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魏雪芳邵宜波张磊王春华顾有为
关键词:外科手术医院感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