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体外循环
  • 6篇外循环
  • 4篇动脉
  • 4篇心脏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4篇瓣膜
  • 3篇动脉旁路
  • 3篇动脉旁路移植
  • 3篇动脉旁路移植...
  • 3篇心脏瓣膜
  • 3篇移植术
  • 3篇置换术
  • 3篇术后
  • 3篇旁路移植
  • 3篇旁路移植术
  • 3篇冠状动脉旁路
  • 3篇冠状动脉旁路...
  • 3篇冠状动脉旁路...
  • 3篇瓣膜置换

机构

  • 8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高锐
  • 6篇谷天祥
  • 5篇程实
  • 4篇吴利民
  • 3篇修宗谊
  • 2篇马瑞阳
  • 2篇刘岩
  • 2篇房勤
  • 1篇刘培艳
  • 1篇姜春力
  • 1篇吴立民
  • 1篇吴朝晖
  • 1篇汤锐
  • 1篇高雅
  • 1篇高智翔
  • 1篇谷彪
  • 1篇章志伟

传媒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护理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总结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用药指导和护理体会。方法对3865例口服华法林的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强化健康教育,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其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观察其抗凝效果及主要不良反应。结果经过规范的抗凝治疗和护理,全部患者PT及INR可控制在适宜范围内。结论对使用华法林抗凝的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要确保准时服药,定期监测PT及INR,密切观察并指导患者学会发现早期出血的征象,加强相关的健康教育,以达到既有效抗凝,又不产生明显并发症的目的。
刘岩高锐刘培艳
关键词:瓣膜置换华法林抗凝
217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体会被引量:4
2009年
对217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患者进行总结,全部病例均顺利脱机,术后死亡7例(3.2%),其中低心排出量综合征4例,主动脉根部出血2例,术后感染1例。认为术中充分的组织灌注、有效的心肌保护及血液保护是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的关键,可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程实修宗谊谷天祥吴利民高锐马瑞阳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瓣膜置换心肌保护
真空辅助静脉引流技术在微创心脏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总结在微创心脏手术中,应用真空辅助静脉引流技术辅助体外循环的方法及经验。方法选取拟行微创心脏手术的35例患者,全组病例均采用右侧股动、静脉插管,CPB过程中应用VAVD技术。同时选择同期正中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病例35例为对照组,记录患者CPB时间,尿量,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术中及术后血制品总用量,术后48h胸腔引流量。结果两组CPB时间,尿量无显著差异(P>0.05);微创手术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术中及术后血制品总用量,术后48h胸腔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微创手术中应用VAVD,可以有效地增加静脉引流量,保证手术安全、顺利的进行。
程实谷天祥修宗谊吴立民高锐高雅
关键词:微创心脏手术体外循环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房颤动的易患因素及综合护理被引量:3
2007年
回顾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33例并发心房颤动患者的综合护理过程及临床效果,并分析术后房颤发生的易患因素。针对房颤的易患因素进行综合护理,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房颤的发生率。
高锐刘岩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心房颤动护理
零平衡超滤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零平衡超滤对改善体外循环(CP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后肺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CABG患者40例,按照采用的不同超滤方法分为两组,试验组(n=20):男14例,女6例;年龄65.43±8.31岁;于CPB开始后行零平衡超滤及常规超滤;对照组(n=20):男15例,女5例;年龄66.51±7.62岁;仅于复温后施行常规超滤。术前常规检测两组患者肺功能和动脉血气分析;分别于CPB前、CPB结束时、术后6 h和12h测定两组患者气道阻力(Raw)、氧合指数(OI)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记录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PB前Raw、OI和P(A-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 h和12 h试验组的Raw显著低于对照组[2.22±0.31 cm H2O/(L.s)vs.2.94±0.42 cm H2O/(L.s),F=0.061,P<0.05;1.89±0.51 cm H2O/(L.s)vs.2.52±0.29 cm H2O/(L.s),F=0.096,P<0.05];术后6 h和12 h试验组P(A-a)O2显著低于对照组(86.74±7.63 mm Hg vs.111.66±7.49 mm Hg,F=0.036,P<0.05;74.82±5.67 mm Hg vs.95.23±6.78 mm Hg,F=0.059,P<0.05);术后6 h和12 h试验组OI显著高于对照组(384.33±30.67 vs.324.63±31.22,F=0.033,P<0.05;342.24±23.43 vs.293.67±25.44,F=0.047,P<0.05);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试验组短于对照组(15.44±3.93 h vs.20.68±5.77 h,P<0.05)。结论零平衡超滤可以改善CABG患者术后肺功能、缩短术后机械通气时间。
房勤谷天祥高锐吴利民程实高智翔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零平衡超滤肺功能
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加心脏瓣膜手术134例体外循环的管理
2009年
目的:总结分析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加心脏瓣膜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134例手术共移植旁路血管253支,同期行二尖瓣置换61例,二尖瓣成型12例,主动脉瓣置换41例,主动脉瓣联合二尖瓣置换18例,主动脉瓣置换联合二尖瓣成型2例。心肌保护应用顺灌、顺逆灌结合、顺灌桥灌结合、顺逆灌和桥灌结合技术。结果:术中转流平稳,监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无手术死亡。结论:彻底解除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瓣膜病变、充分的心肌再血管化、合理的体外循环灌注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房勤汤锐谷天祥谷彪吴利民高锐程实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流术体外循环
重症心脏瓣膜病心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经验被引量:4
2009年
程实修宗谊谷天祥吴利民高锐马瑞阳
关键词:重症心脏瓣膜病心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全身麻醉ECC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心肌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比较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 (OPCAB)和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 (CABG)围术期心肌损伤程度 ,探讨OPCAB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5 0例病人分为两组 ,A组 2 0例 ,为CABG组 ,B组 30例 ,为OPCAB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手术结束后即刻、术后 2 4h、72h、16 8h取静脉血标本 ,分别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和CK MB活性 ;另外记录围手术期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OPCAB组术后辅助呼吸时间较体外组短 (P <0 .0 1) ,而且房颤的发生率较低 (P <0 .0 5 )。CABG组与OPCAB组cTnI、CK MB的术前水平相似 ,而术后即刻、术后 2 4h、72h均较OPCAB组明显升高 (P <0 .0 5或 0 .0 1)。结论 :与CABG相比 ,OPCAB的心肌损伤较轻 ,心肌保护效果较好。
姜春力谷天祥章志伟吴朝晖高锐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肌保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