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信
- 作品数:24 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广西民族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论壮族的历史文化特点被引量:17
- 2004年
- 壮族的历史文化主要有语言自成体系、尚鬼、尚铜鼓、尚黑、贵少、稀讼狱、男少女多、爱唱歌等特点。时至今日,除了语言和贵少,其他六个方面的特点均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黄家信
- 关键词:壮族历史文化
- 散文体人类学著作:《神巫毛拜陀》
- 2012年
- 王熙远所著《神巫毛拜陀》,是一部散文体人类学著作,也是一部成功地反映地方民众生活的微观史学样本,体现出多学科的叙述范式和构成元素。
- 黄家信
- 关键词:微观史学
- 壮族祖先叙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互构——基于广西田林县福祥村的田野考察被引量:3
- 2023年
- 文章以广西田林县福祥村黄氏宗族为例,从族谱、祖茔和宗祠的壮族祖先叙事中,揭示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分。壮族祖先叙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互构关系,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场域和展开过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型塑着壮族祖先叙事。在当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的背景下,对包含祖先叙事在内的民族文化加以合理引导和传承发扬,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开展的重要路径。
- 黄家信黄衍云
- 关键词:壮族
- 试论壮族的“峒”被引量:11
- 2005年
- 在历史上,壮族的“峒”有四个方面的含义:地理概念、有血缘的社会组织、县辖下的基层政权组织、与“蛮”等连用具体指称壮族人。一个“峒”就是一个小的生态环境,也是一个小社会。“峒”浓缩了壮族的历史与文化,成为壮族多姿多彩农耕文化的载体。
- 黄家信
- 关键词:壮族农耕文化
- 壮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与拓展被引量:3
- 2012年
- 1997年,张声震提出要构建壮学理论体系。此后,壮学理论体系的构建进入有政府支持、有组织、有规划地迅速发展时期。张声震因团结一大批的壮学学者、主编《壮学丛书》和对壮学的高瞻远瞩,逐渐成为壮学的旗帜和灵魂。今后壮学理论体系还可以在个案研究、信息平台、服务社会、国外合作等方面继续拓展。
- 黄家信
- 关键词:壮族
- 明清时期泗城土司国家认同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明清时期,随着国家权力向西南地区的延伸,泗城土司的国家认同逐渐加强。其国家认同主要表现为构建华夏英雄祖先的身份认同,积极贡赋、服从征调的政治认同以及主动研习儒学的文化认同。泗城土司高度的国家认同体现了其自觉的“华夷一体”的共同体意识,这有利于西南边疆的政治稳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客观上推动了泗城地区各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进程。
- 肖海芹黄家信
- 关键词:国家认同大一统
- 桂西壮、汉、瑶互嵌式居住空间的变迁
- 2022年
- 碑文记录了瑶族和壮族进入田林县浪平镇平山屯的时间与地点,口述史材料反映壮、汉、瑶三个民族接触交往之过程,两种文献共同反映了平山屯三个民族关系变化的历史。瑶族最早在清朝以前就进入平山屯,以岑氏为代表的壮族进入平山后凭借强大家族背景展现了较大的影响力;明清之际躲避战乱从云贵川地区南下广西的汉族,起初定居于周围石山地区,后凭借文化和生产技术上的优势经营多年逐步站稳脚跟;改革开放以后,三族关系趋于平缓,逐渐发展为共同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 傅俊豪黄家信
- 关键词:壮族汉族瑶族居住空间
- 壮族的英雄、家族与民族神:以桂西岑大将军庙为例被引量:14
- 2004年
- 桂西岑大将军庙的核心“神格”是“岑怀远将军”。在岑氏土司历史上获得“怀远将军”头衔的是岑世兴 ,像岑大将军庙、歌圩等这些具有集体记忆性质的载体 ,为我们留下了一点点壮族先民活动的痕迹。
- 黄家信
- 关键词:壮族土司神格
- 信仰移植:以木柄瑶岑大将军庙为例被引量:5
- 2011年
- 田林县瑶怒屯木柄瑶祭祀的岑大将军,是将其周边壮族的神,通过移植的方式,变成了自己的神,从而构成区域范围内壮、瑶之间相对统一的信仰体系,这既是一种信仰迷失,更是一种潜意识的生存策略,有利于异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
- 黄家信
- 关键词:壮族
- 艰苦的开拓──读过伟先生的《中国女神》
- 2001年
- 过伟先生的著作《中国女神》系统地介绍了中国 56个民族的 1000多位女神,内容充实,资料丰富,体系新颖,体现了作者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 黄家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