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恩清
- 作品数:22 被引量:128H指数:6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 南海南部50万年以来碳酸钙和有机碳记录及其揭示的东亚夏季风演化被引量:9
- 2010年
- 为了解南海南部第四纪冰期旋回中表层生产力的变化与东亚夏季风的演化关系,通过对南海南部MD05-2897孔晚第四纪500ka以来碳酸钙和有机碳含量及堆积速率高分辨率的研究发现,碳酸钙含量及堆积速率表现出明显的冰期-间冰期旋回变化,而有机碳的含量及堆积速率则主要呈现频率更高的周期性变化.碳酸钙和有机碳含量及堆积速率都在间冰期时增加,冰期时降低,反映了间冰期时夏季风的增强导致上升流的加强和营养物质的增加,促使表层生产力提高.碳酸钙和有机碳含量及堆积速率具有100ka偏心率周期、40ka斜率周期、20ka岁差和10ka半岁差周期等最为丰富的频谱,显示出低纬海区对轨道周期响应的特色.碳酸钙和有机碳的堆积速率与北半球低纬夏季日射量吻合较好,说明岁差相关的北半球低纬夏季太阳辐射量的变化可能是东亚夏季风强度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而与全球冰量相关的气候变化可能是次要因素.
- 梅西张训华郑洪波刘锐黄恩清
- 关键词:南海南部晚第四纪有机碳碳酸钙
- 冷水珊瑚测年与大洋中——深层水碳储库被引量:3
- 2019年
- 冷水珊瑚古环境应用研究的首要问题是建立精确的年龄模式。目前常用的珊瑚定年技术包括U/Th,AMS^14C和210Pb测年,其中前两种方法尤为重要。不同冷水珊瑚属种适用不同的定年方法。高镁方解石质的竹节柳珊瑚可用AMS^14C和210Pb测试方法定年。竹节柳珊瑚具有清晰的生长纹层,厘定其年龄模式后,可以成为中—深层大洋环境演变的高分辨率记录载体。文石质石珊瑚同时适用于U/Th和AMS14C测年方法,在古海洋研究中有特殊价值。由于u/Th测年可以提供样品的绝对年龄,因此进一步计算可获得中—深层大洋的碳储库年龄,这为探究轨道和千年时间尺度上大洋—大气碳交换这一重大学术问题提供了可靠资料。冷水珊瑚测年数据发现末次冰消期时,赤道大西洋和南大洋中层水的碳储库年龄在Heinrich Stadial 1事件结束前后突然大幅度减小,很可能表示深部大洋一部分无机碳转移进入了大气圈,或者代表Heinrich Stadial 1事件前后大西洋中层水分别主要受南半球和北半球潜沉水团的影响。
- 黄恩清孔乐田军
- 关键词:末次冰消期碳循环
- 末次冰消期冰融水事件与气候突变被引量:8
- 2008年
- 末次冰消期,巨量的冰盖从大陆和海面上消融,导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120-140m.从地质记录中至少识别出3次规模巨大的冰盖快速融化和冰融水倾泻事件,按照发生时间先后,分别被命名为19ka-MWP,MWP-1A和MWP-1B事件,其中备受关注的MWP-1A事件发生在-14.2-13.7kaBP.然而,对MWP-1A事件的确切发生时间和冰融水的来源问题争议很大,传统理论认为北大西洋淡水注入事件会引发温盐环流强度减弱,甚至完全关闭,因此争论的焦点在于建立合理的冰融水事件与气候突变的相互关系.本文中总结了各类地质记录与模拟结果,发现重大的冰融水事件并没有导致气候的大幅度变冷,重要的气候反转期与大规模的冰融水倾泻事件之间并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末次冰消期的冰融水事件只是微弱地影响了大洋温盐环流的强度,未来的研究需要重新评价淡水对气候系统的反馈作用.
- 黄恩清田军
- 关键词:冰消期温盐环流气候突变
- 大洋硅藻席沉积与冰期旋回中的碳-氮循环
- 2024年
- 成席硅藻勃发与沉积埋藏过程链接了海洋有机碳生成-输出-埋藏以及大洋深部溶解无机碳的生成与储存的全过程,该过程及其对大洋碳-氮循环的潜在重大影响正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通过搜集整理一系列文献及数据,对成席硅藻在细胞层面的特殊功能、勃发机制以及硅藻席沉积物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总结,尝试讨论硅藻席沉积对轨道时间尺度上全球碳-氮循环的潜在影响。由于成席硅藻具有一系列特点,包括在弱光条件下生存、利用大液泡来存储营养盐和调控浮力、与固氮蓝细菌共生、尿素循环等,导致成席硅藻在寡营养的层化水体中或者大洋锋面处容易获得生存竞争优势并发生勃发。根据沉积记录,在第四纪冰期,热带-亚热带大西洋以及热带西太平洋-东印度洋出现大规模的Ethmodiscus rex硅藻席勃发并向海洋内部输出大量有机碳。有机碳中的绝大部分都在水柱中发生降解,只有少部分保存到海底沉积物中。推测硅藻席勃发贡献了冰期深海内部“呼吸碳库”的增长以及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降低。由于E.rex勃发加快了海洋上层营养盐的周转速率,因此也可能促进了冰期海洋氮储库的扩张。此外,氧同位素14/12期和4/2期间同时出现大洋无机碳碳同位素重值事件和热带-亚热带硅藻席勃发事件,二者之间可能存在机制上的关联。因此,成席硅藻是耦合大洋碳-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厘清地质历史时期硅藻席勃发规模及其在海洋元素循环中的作用,有助于解开冰期旋回尺度上的全球碳-氮循环之谜。
- 蔡雯沁黄恩清柳双权田军
- 第四纪冰期旋回中的热带水循环变化
- 黄恩清田军
- 渐新世-中新世东南亚干湿气候格局演变及驱动机制
- 2024年
- 新生代印尼海道的启闭对印度-太平洋暖池演化和大气环流模式变迁有重大影响。然而,受限于构造和古环境重建资料的缺乏,这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和驱动机制还缺乏清晰的图景。本文梳理了孢粉记录、煤层沉积、浅海碳酸盐沉积和生物地理演化等方面的证据,提出东南亚水文气候在渐新世与中新世之交发生重大调整的认识,即从渐新世的相对干旱条件转型为贯穿整个中新世的持续湿润状态。结合最近的模拟研究,认为东南亚水文气候演变同时受到全球因素和区域构造要素的影响。渐新世与中新世之交和中中新世晚期至晚中新世早期,印尼海道的持续关闭可以通过限制太平洋-印度洋次表层水的交换,进而扩大太平洋一侧的温跃层深度以及经纬向的海表温度梯度,进一步增强沃克环流,最终可能促使东南亚在渐新世与中新世之交发生了干湿格局的转换,并抵消了中中新世晚期至晚中新世全球降温对区域水文气候的影响。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不确定性,未来亟需更多的地质记录和模拟研究来准确厘定海道关闭-暖池演化-大气环流之间的联系。
- 胡建雄黄恩清田军
- 关键词:水文循环
- 中中新世轨道尺度上冰盖和碳循环的关系
- 马小林马文涛田军于际民黄恩清
- 南海南部120ka以来元素地球化学记录的东亚夏季风变迁被引量:13
- 2010年
- 利用XRF岩芯元素扫描仪对南海南部MD05-2896孔岩芯样品进行1 cm间隔的元素测试。该孔底部年龄约为120ka。研究表明,南海南部间冰期夏季风活动增强,上升流发育;夏季风和降雨带来的陆源有机物输入增加,提高了表层的生产力;冰期夏季风减弱,陆源有机物输入减少,表层生产力降低。海洋表层生产力在MIS3早期(60-40 ka)较高,指示该时有特强的夏季风,上升流作用增强。Ba/Ti值表明东亚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并与北半球夏季日射量基本呈线性关系,体现了东亚夏季风演化的天文驱动机制。
- 梅西张训华郑洪波刘锐谢昕黄恩清
- 关键词:南海南部晚第四纪元素地球化学生产力
- 南海间冰期碳酸盐稀释事件:季风降雨成因还是海平面上涨引发的沉积事件?
- 前人已对南海冰期-间冰期尺度上的碳酸盐旋回变化做过大量研究.然而,对间冰期或者冰期内部的碳酸盐次一级变化还未有过综合性的研究.本文通过收集南海大量高沉积速率的钻孔数据,发现在南海北部陆坡(从水深六百多米的上陆坡延伸到水深...
- 黄恩清田军谢昕钟广法乔培军万随杨文光
- 南海的氧同位素3期被引量:32
- 2008年
- 以南海北、西、南部3个沉积速率相对较高而且连续的沉积柱状样MD2904,MD2901和MD2897为基础,通过粒度、碳酸盐、有机地球化学和元素分析,并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南海MIS3期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南海MIS3是末次冰期中的弱暖期,海水表层古温度比相邻的MIS2和MIS4期略高,但是明显比MIS1和MIS5期低。MIS3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其气候的不稳定性,发生了多次气候快速变化事件。在格陵兰冰芯中记录的千年尺度快速气候变化事件(D/O事件和Heinrich事件)基本上在南海北、西、南部都有响应,具有与全球同步的特征。南海MIS3古生产力都显示出较高的特点,这与东亚季风有着密切的关系,北部主要受冬季风影响,西部和南部主要受夏季风影响。南海南部MIS3表现出比MIS5更高的古生产力和更强的夏季风强度,这一特点有待更进一步深入研究。
- 郑洪波杨文光贺娟梅西陈国成谢昕黄恩清苏翔乔培军
- 关键词:MIS末次冰期东亚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