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和动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评估静脉和动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性临床病例研究,对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内科自2005年5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发病3h内的40例颈内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行静脉和动脉联合溶栓治疗,并就患者预后良好比例、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病死率等与国外多个大样本试验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静脉溶栓治疗后行DSA显示25%(10/401未见血管闭塞,7.5%(3/40)有严重血管狭窄f颈内动脉2例,大脑中动脉1例),67.5%(27/40)发现血管闭塞(颈内动脉9例,大脑中动脉18例)。其中24例于发病后180~390min[平均(304±61)min]开始联合动脉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TICI分级2或3级1为79.2%(19/24)。再梗死发生率为7.5%(3/40)。3个月时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比例为60%(24/40),与NINDS试验安慰剂组[27.2%(85/31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NIHSS评分≤1)比例为52.5%(21/40),与NINDS试验rt-PA组[31%(97/312)]、安慰剂组[20%(62/312)]和IMS[27.5%(22/8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为2.5%(1/40),病死率为10%(4/401,与NINDS试验rt-PA组、安慰剂组、EMS和IM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和动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可提供更高的血管再通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付睿 赵星辉 黄栋 张彤 戴威 贺茂林关键词:缺血性卒中 溶栓疗法 动静脉联合 再通率 脑血管造影正常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起病12h内脑血管造影未见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及临床结果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起病12h内脑血管造影未见血管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ttSS)评分评估入院病情.起病1—7d内复查头颅CT或MRI。临床结果良好定义为起病3个月后Rankin修订量表(mRS)评分≤2分。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临床结局的预测因素。结果:4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管造影未发现血管闭塞。平均年龄(62±10)岁,男性25例(55%),基线NIHSS评分中位数8(3~20)分。发病至开始脑血管造影时间169—709min,平均(343±123)min。随后影像学检查证实40例(89%)为新发脑梗死,未见症状性颅内出血病例。发病3个月后36例(80%)临床结果良好。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患者预后良好,多因素分析未发现,临床结果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脑血管造影未见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大部分预后良好,影像学检查显示绝大部分病例可见新发脑梗死。 戴威 付睿 赵星辉 席春江 张彤 黄栋关键词:卒中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急性缺血性卒中 预后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糖水平和造影剂肾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糖水平和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动脉溶栓治疗的106例AIS患者,根据术前血糖,将患者分为<7.8mmol/L、7.8~11.1mmol/L、>11.1mmol/L 3组,比较溶栓前3组基线特征,并再次按照有无糖尿病分组,比较不同血糖3组CIN发生率。结果卒中后血糖水平和CIN之间的关系在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有明显差别。非糖尿病组随着血糖增高,3组CIN发生率分别为11.4%、30.0%和50.0%,差异有显著性(P=0.038)。糖尿病组随着血糖增高,3组CIN发生率分别为20.0%、21.4%和22.2%,差异无显著性(P=0.987)。结论非糖尿病AIS患者高血糖是CIN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这类患者应被视为CIN的高危群体,积极给予合适的预防措施避免CIN的发生。 付睿 戴威 席春江 赵星辉 黄栋 张彤关键词:缺血性卒中 溶栓治疗 造影剂肾病 高危患者颈动脉支架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临床分析 目的: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4月~2011年3月59例高危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临床资料,旨在总结高危患者颈内动脉支架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通过术前缜密分析,做好充分准备,减少手术风险。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己经成为... 赵星辉 贺茂林 黄栋关键词: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闭塞 支架植入术 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溶栓后造影剂渗出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溶栓后造影剂渗出的相关因素和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性临床病例研究,对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内科2008年4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8例发病6h内行动脉溶栓治疗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研究,比较基线和动脉溶栓治疗后头颅CT结果,观察造影剂渗出的发生情况。结果血管造影显示颈内动脉闭塞30例,大脑中动脉闭塞48例。动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为78.2%(61/78)。动脉溶栓术后即刻头颅CT扫描显示,造影剂渗出共16例(占20.5%),其中4例为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的患者,12例为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为溶栓后获得部分或完全再通者。无造影剂渗出者3个月时预后良好率(modified Rankin Score,mRS0~2)的比例(74.2%)明显高于发生造影剂渗出者(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发生造影剂渗出者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25%)明显高于无造影剂渗出者(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单因素χ2检验分析显示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16分(且<22分)、动脉溶栓过程中收缩压高于160mmHg、溶栓后血管获得再通、使用微导管和微导丝机械碎栓、经微导管造影和发病至溶栓后血管再通时间>6h可能与发生造影剂渗出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16分(且<22分)、动脉溶栓过程中收缩压高于160mmHg和发病至溶栓后血管再通时间>6h可能是造影剂渗出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线NIHSS评分>16分(且<22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重症患者、动脉溶栓过程中收缩压高于160mmHg和发病至溶栓后血管再通时间>6h者易于发生造影剂渗出。造影剂渗出与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相关,而且预后不良。 付睿 贺茂林 赵星辉 黄栋 席春江 张彤 戴威关键词:卒中 血栓溶解疗法 诊断和治疗物质外渗 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高龄(年龄≥8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高龄组和56例非高龄组(年龄<80岁)发病<3h颈内动脉系统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的并发症和预后。结果:高龄组与非高龄组患者溶栓治疗后合并颅内出血转化率分别为10%(3/30)和10.7%(6/56)(P=1.000),其中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分别为6.7%(2/30)和3.6%(2/56)(P=0.910)。3个月时预后良好(mRS0~2分)的比例分别为46.7%(14/30)和69.6%(39/56)(P=0.037),病死率分别为16.7%(5/30)和7.1%(4/56)(P=0.315)。结论: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并发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和死亡率并没有明显增加,而且依然可以从溶栓治疗中受益,可以筛选合适的高龄患者给予溶栓治疗。 付睿 贺茂林 黄栋 赵星辉 张彤 戴威 席春江关键词:卒中 溶栓疗法 高危患者颈动脉支架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总结高危患者颈内动脉支架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防及相关处理,减轻临床症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4月~2011年3月59例(63支颈动脉)高危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成功率100%,合计植入支架65枚,并发症包括血压心率一过性下降23例;术中栓塞事件3例,死亡1例;癫痫大发作1例;支架移位再次植入支架2例;动脉夹层2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同侧颈外动脉闭塞1例;随访远期再狭窄2例。结论对于高危患者颈动脉支架术是安全的,对于术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以及术后全程监测,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赵星辉 贺茂林 黄栋关键词:高危患者 颈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并发症 脑血管介入诊疗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脑血管介入诊疗患者对比剂肾病(CIN)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北京世纪坛医院接受脑血管介入诊疗的住院患者352例,根据CIN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CIN组和非CIN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CIN的危险因素。结果:CIN的发病率为17.6%(62/352),两组患者在年龄≥70岁、女性、糖尿病、低血压、肾小球滤过率(GFR)<60mL/(min·1.73m2)、对比剂≥200mL、急诊动脉溶栓、颈动脉支架植入、贫血、低血细胞比容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对比剂≥200mL、急诊动脉溶栓、颈动脉支架植入、GFR<60mL/(min·1.73m2)是CIN的危险因素。结论:在脑血管的介入诊疗中,CIN的发病率较高,临床工作中应给予足够重视,对年龄≥70岁、对比剂≥200mL、急诊动脉溶栓、颈动脉支架植入术、GFR<60mL/(min·1.73m2)的患者应积极采取合适的措施预防CIN的发生。 陈晓 杨敏 付睿 戴威 赵星辉 黄栋关键词:肾疾病 对比剂 对比剂肾病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NIHSS评分与血管闭塞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3 2014年 目的:探讨在急性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病例中,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脑血管造影诊断近端大血管(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的关系,并分析该评分是否可以为临床预测大血管闭塞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急性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患者就诊时的N1HSS评分与起病10h内的脑血管造影资料。根据脑血管造影是否发现大血管闭塞将病例分为两组:大血管闭塞组45例(占68.2%)和非大血管闭塞组21例(占31.8%)。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寻找使用NIHSS评分预测大血管闭塞的最佳判断闽值。结果:从卒中起病至开始脑血管造影的平均时间为(327±93)min,基线NIHSS评分中位数是12.5分(3~30分),发现大血管闭塞组NIHSS评分中位数明显高于非大血管闭塞组(15分vs7分,t=6.9。P〈0.0001)。NIHSS评分预测大血管闭塞的最佳判断阈值是NIHSS评分≥12分,灵敏度是84.4%,特异度90.5%,阳性预测值95.1%,阴性预测值76%。结论:在急性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患者.NIHSS评分与大血管闭塞有明显的相关性,NIHSS评分≥12分时,颈内动脉系统大血管闭塞发生的可能性大。 戴威 付睿 席春江 赵星辉 黄栋 张彤关键词:卒中 NIHSS评分 血管闭塞 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评价脑蛋白水解物(施普善)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72例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施普善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同时使用相同剂量的激素、B族维生素和能量合剂治疗,施普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施普善治疗。治疗后4周和3个月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系统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4周和3个月施普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痊愈率分别为61.1%×33.3%和75%×44.4%,总有效率分别为80.5%vs.50%和94.4%vs.72.2%,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House-Brackmann分级Ⅴ~Ⅵ级的重症患者施普善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为82.4%和44.4%(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施普善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获得较好的疗效。 付睿 戴威 孟然 赵星辉 黄栋关键词: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施普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