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沁茗
- 作品数:19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魏晋儿童观及当代启示——以《世说新语》为例被引量:2
- 2014年
- 魏晋时期,随着"人的觉醒",少年儿童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尊重儿童、赏识儿童、鼓励儿童成为整个社会尤其是世家大族的共识。这在《世说新语》中有集中反映。魏晋儿童观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蔑视儿童、独尊父权的伦理规范,为建构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提供了依据,对于我们今天的少儿教育仍有启迪意义。
- 黄沁茗
- 关键词:魏晋儿童观
- 大学生人格发展阶段特征及心理问题被引量:5
- 2006年
- 本文认为大学生人格发展有阶段性特征,主要包括生活适应期、学习焦虑期、情感困惑期、择业彷徨期这四个阶段。而针对不同阶段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应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四大体系,即课堂教育体系、发展指导体系、咨询辅导体系和危机干预体系。
- 黄沁茗
- 关键词:人格发展心理问题
- 评《楚文学史》的理论视角被引量:1
- 1999年
- 《楚文学史》在文化理论视角之下, 取得了楚文学研究领域里的突出实绩与突破。该书在结构布局方面也独具特色。但在一些局部问题上也存在有失于一般化的地方。
- 朱炳祥黄沁茗
- 关键词:书评文化文学研究文学史
- 全文增补中
- 魏晋自然观及其生态美学意义
- 2013年
- 魏晋时期,自然山水终于从实用、比德的附属地位中摆脱出来,一跃而成为独立的审美观赏对象。魏晋士人发现了自然界的美,并把自己的一往深情投入其中,与自然品题会通、相亲相融,表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审美意趣,这对于我们当今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 黄沁茗
- 关键词:魏晋自然观生态美学
- 论《世说新语》人物品藻的生态审美意蕴
- 本文以《世说新语》为素材,以生态整体主义为哲学思想指导,对魏晋人物品藻中所包含的生态审美意蕴进行了解读和分析。 首先,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维度考察魏晋士人的自然生态意趣。中国古人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历来具有一种独特的东方生...
- 黄沁茗
- 关键词:世说新语人物品藻生态审美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普列汉诺夫的社会结构“五层次论”的理论蕴涵及历史与现实意义被引量:2
- 2009年
- 普列汉诺夫在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将社会心理引入社会历史研究领域,提出了社会结构"五层次论",阐明了社会心理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揭示了社会意识的内在构成和发生、发展规律,并特别强调了社会心理和文学艺术之间的关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理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 黄沁茗
- 关键词:普列汉诺夫社会结构
-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世族家庭教育思想被引量:1
- 2013年
- 魏晋时期,随着"人的觉醒",少年儿童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尊重儿童、赏识儿童、鼓励儿童成为整个社会尤其是世家大族的共识。这在专门记述魏晋士人趣闻轶事、言行风貌的经典文学著作《世说新语》中有集中反映。在这些相对民主、平等、开放的教育思想指导下,魏晋世族家庭培育了一大批具有内在智慧、独立精神、脱俗言行的俊才名士,为魏晋时代人才辈出提供了土壤,对于我们今天的少儿教育亦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 黄沁茗
- 关键词:家庭教育
- 浅析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被引量:2
- 2007年
- 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分析集中反映在他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劳动所发生的异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劳动者同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者同劳动本身的异化、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的异化以及人同人的异化。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并不只是停留于从伦理上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进而在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探索和初步回答了许多涉及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重大问题,从而为他创立唯物史观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奠定了基础。
- 黄沁茗
- 味觉与中国传统美学被引量:13
- 2004年
- 味,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来源于饮食中的味觉,但不是味觉。中国美学重视事物内在的意味,这种意味是精微的,模糊的,需要自身体验的。中国美学用了"味"这个词比喻美感,说明中国美学是以体验论为哲学基础的,与西方以认识论为哲学基础的美学相区别。中国美学要求审美者超越现象的美,而深入到现象后面的意义,认为这才是最高的美,最高的是"妙"。"妙"是不可言传的,通向无限的。
- 陈望衡黄沁茗
- 关键词:味觉饮食文化
- 论梁启超“趣味教育”的思想内涵及历史意义被引量:6
- 2004年
- 梁启超的"趣味教育"思想,以趣味即美感为逻辑起点,论述了美育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尤其强调文艺的审美价值和情感特征,旨在构建真善美相统一的"趣味生活"和理想的人生境界。这一理论内涵丰富且独具创见,对于美育的内在本质和特殊规律进行了全新的探索,促进了中国近代美育的诞生,即使是到了近百年后的今天,他所倡导的"吸收趣味的营养"、"增进自己生活的康健"的美育理念和人生理想,仍具鲜活的生命力和深刻的启迪性。
- 黄沁茗涂文迁
- 关键词:趣味趣味教育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