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艳华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如皋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肌
  • 2篇动脉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血管
  • 2篇血管
  • 2篇血压
  • 2篇溶栓
  • 2篇急诊
  • 2篇高血压
  • 2篇梗死
  • 1篇丹参
  • 1篇蛋白
  • 1篇动脉病变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膜
  • 1篇动脉内膜中层...
  • 1篇心病
  • 1篇心房
  • 1篇心房纤颤
  • 1篇心肌梗塞

机构

  • 8篇如皋市人民医...
  • 1篇东南大学

作者

  • 8篇黄艳华
  • 4篇夏月华
  • 3篇汪红军
  • 2篇许军
  • 2篇郭江宏
  • 1篇马根山
  • 1篇汤成春
  • 1篇吉志坚
  • 1篇陈春燕

传媒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吉林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交通医学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医学食疗与健...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药物联合心理干预对伴焦虑抑郁障碍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效果观察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伴焦虑抑郁障碍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接受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38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手术前1天至手术后4周内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治疗,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焦虑抑郁障碍调查。结果:术前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干预组SDS、S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善。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焦虑抑郁障碍症状。
黄艳华杨如山郭江宏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抑郁焦虑心理干预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急、慢性房颤溶栓治疗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合并急、慢性房颤溶栓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STEMI并房颤溶栓治疗患者46例,根据房颤的类型分为急性房颤组(包含初发性房颤和阵发性房颤)和慢性房颤组(包含持续性房颤、持久性房颤),两组均给予一般治疗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在溶栓治疗后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抗栓治疗。监测一般项目,评价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率,观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严重出血事件和血栓栓塞事件以及抗栓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溶栓再通率相似;治疗前后组内血小板聚焦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观察期间两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似,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事件和血栓栓塞事件。结论:STEMI合并房颤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在获得高再通率的同时,不增加可能存在于左心房的附壁血栓脱落而产生的血栓栓塞事件,在STEMI合并AF时溶栓治疗中安全有效。
杨如山黄艳华樊霞云夏月华汪红军吉志坚
关键词:心房纤颤溶栓血栓栓塞
高血压病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脉压、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肾阻力指数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脉压(PP)、主动脉脉搏波传导波速度(aPWV)和肾阻力指数(RR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2月于如皋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80例,回顾性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肾脏超声、颈动脉超声及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80例病人RRI、cIMT、aPWV、入院PP和24 h PP值分别为0.66±0.09、(0.94±0.27)mm、(11.5±2.2)m/s、(55±14)mmHg和(52±11)mmHg。不同肾功能组间病人的性别、体质指数、吸烟史、血脂异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血肌酐水平、肾小球滤过率(eGFR)、入院PP、24 h PP、RRI、cIMT,aPWV,在调整年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RI与cIMT、PWV、24 h PP、PP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41、0.306、0.277、0.332,P均<0.05)。结论cIMT和PP较aPWV更能反映肾脏血管情况,RRI不仅可以用来检测高血压病人的肾脏血流情况,也可反映全身性血管情况。
黄艳华夏月华杨魏陈春燕
关键词:高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脉压肾小球滤过率
丹参联合依达拉奉对STEMI溶栓再通心肌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丹参和依达拉奉联合应用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溶栓治疗后,对靶血管再通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126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再通患者86例,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共38例;治疗组常规静脉溶栓治疗的同时应用丹参粉剂0.8静脉滴注,1次/d和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2次/d,共48例;分别测定溶栓后2、4、8、12、16、24、36、48、72和120h心肌酶五项(CK、CK-MB、AST、LDH、α-HBDH)水平,用动态心电图评价2组心肌梗死后1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中五项心肌酶均较对照组峰值有明显减低(P<0.05),到达峰值时间有提前(P<0.05);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丹参联合依达拉奉可明显降低各种心肌酶的释放,降低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减轻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造成的心肌损伤,促进心功能恢复,可作为心肌保护液的添加成分而有效减轻急性心肌梗死中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损伤。
杨如山樊霞云夏月华汪红军许军黄艳华
关键词:氧自由基丹参依达拉奉心肌酶
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急诊高血压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急诊高血压对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于医院急诊治疗的58例高血压患者,根据用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予以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加用氢氯噻嗪治疗。于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血压水平及血压变异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血压变异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度及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度为(114.17±11.38)mmHg、(71.74±8.51)mmHg、(8.81±1.39)%、(6.99±2.0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90%<1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可有效改善急诊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降低血压水平,预防心血管事件,安全可靠。
黄艳华
关键词:高血压急诊氢氯噻嗪心血管事件
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PCI心血管不良事件与血清肌钙蛋白水平的关系
2019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心血管不良事件与血清肌钙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PCI患者62例,根据肌钙蛋白水平进行分组,其中肌钙蛋白水平≤1ng/mL为A组(30例),>1ng/mL为B组(32例)。对比两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PCI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B组冠状动脉最大阻塞程度、病变支数为(89.87±6.74)%、(2.44±0.65)支,均高于A组的(66.69±10.02)%、(1.97±0.58)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1.25%,高于A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肌钙蛋白水平越高则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严重,急诊PCI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越高。
黄艳华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肌钙蛋白冠状动脉病变心血管不良事件
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对静脉营养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择取快速心律失常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给药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给予索他洛尔进行治疗,治疗组25例,患者应用胺碘酮进行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治疗后心率、Q-T间期与P-R间期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为96.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压降低、窦性停搏以及窦性心动过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心率明显降低,而心电图变化得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不仅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较小,安全性高,心率与QT间期与P-R间期变化也恢复较好,值得应用推广。
黄艳华
关键词:快速心律失常胺碘酮静脉安全性临床疗效
基层医院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对比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对比研究基层医院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阿替普酶与尿激酶(UK)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资料完整的126例STEMI静脉溶栓患者,分为UK对照组(67例)和rt-PA治疗组(59例),对溶栓再通情况和溶栓并发症进行评价,并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梗死相关动脉(IRA)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比较两组30d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溶栓治疗后,与UK组比较,rt-PA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明显提高(56.7%%比81.4%),左心衰竭(13.4%比5.1%)、心源性休克(7.5%比3.4%)、再缺血胸痛发生率(9.0%比3.4%)明显降低(P<0.01);皮肤穿刺部位轻度出血率升高(7.5%比27.1%,P<0.05);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无严重出血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尿激酶,合并症少,安全性好。
杨如山樊霞云夏月华汪红军许军黄艳华郭江宏汤成春马根山
关键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尿纤溶酶原激活物心肌梗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