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苏萌

作品数:12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乳腺
  • 4篇X线
  • 3篇医用胶
  • 3篇乳腺病
  • 3篇腺病
  • 2篇乳腺癌
  • 2篇肿块
  • 2篇钼靶
  • 2篇腺癌
  • 2篇钙化
  • 2篇
  • 2篇CR
  • 2篇标记法
  • 2篇病理
  • 2篇病理诊断
  • 1篇碘佛醇
  • 1篇隐匿
  • 1篇隐匿性
  • 1篇隐匿性乳腺癌
  • 1篇乳腺X线摄片

机构

  • 12篇广州医学院第...

作者

  • 12篇黄苏萌
  • 9篇石宇文
  • 8篇李敏健
  • 6篇叶素贞
  • 4篇林建华
  • 3篇陈德基
  • 3篇李玉娥
  • 3篇谭理连
  • 1篇陈双
  • 1篇翟月明
  • 1篇钱瑞菱
  • 1篇梁月屏
  • 1篇章乐虹
  • 1篇周智美
  • 1篇陈寿才
  • 1篇翁志强

传媒

  • 3篇广东医学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医用放射技术...
  • 1篇2009中华...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病CR鉬铑双靶摄影与病理诊断对比研究(附64例报告)
目的评价CR钼铑双靶摄影对乳腺病定性诊断价值,提高乳腺病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乳腺病人的CR鉬铑双靶摄影片,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CR鉬铑双靶摄影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0.9%、98.1%...
石宇文李敏健黄苏萌
口服及内镜辅助介入灌注五味消毒饮治疗实证慢性阻塞性腮腺炎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超细乳管内窥镜辅助下采用介入技术配合中西医结合治疗实证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疗效。方法选择30例慢性阻塞性腮腺炎采用五味消毒饮口服及介入灌注治疗(观察组),另设口服抗生素治疗作对照组。通过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和内镜下导管内壁的变化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55.6%(10/18),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7.579,P<0.01)。结论采用五味消毒饮配合介入灌注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方案对实证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疗效好。
石宇文翁志强翟月明黄苏萌周智美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腮腺炎介入放射学五味消毒饮
非离子型造影剂碘佛醇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的优化应用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浓度的同种非离子型造影剂碘佛醇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将1000例进行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人员随机分配分为两组,行不同浓度的碘佛醇静脉注射,对照组500例采用40~50mL碘佛醇原液(320mg/mL),试验组500例采用24~30mL碘佛醇+16mL生理盐水,根据两组的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等检查部位的图像显示时间、影像对比度、清晰度,进行图像质量评比和影像学诊断分析。结果根据统计,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肾盂肾盏充盈时间相近,影像对比度、清晰度差异无显著性。影像诊断中对照组结石313例、积水203例、占位病变21例、肾下垂8例,膀胱憩室5例,前列腺增生47例,双肾排泄功能正常216例;试验组结石329例、积水194例、占位病变27例、肾下垂7例,膀胱憩室6例,前列腺增生49例,双肾排泄功能正常348例。对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5.0%,试验组为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因碘佛醇含量高,虽然减少造影剂用量,但对临床诊断无影响,同时可降低碘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水化后注射液黏稠度降低,便于注射。
黄苏萌林建华梁月屏叶素贞石宇文李敏健谭理连陈德基
关键词:碘佛醇静脉肾盂造影
染色医用胶标记法对诊断和治疗无肿块乳腺病灶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及利用常规、低成本的医疗器械和材料,在计算机成像系统导引下对临床触诊未发现乳腺肿块而影像学检查发现可疑恶性病灶者进行术前定位的方法,提高对这一类病灶的诊断率及病灶切除治疗疗效。方法使用GE公司生产的普通钼、铑双球管乳腺机,采用随机配置二维定位压迫器,注入美蓝和医用耳胶等材料,对40例临床触诊未发现乳腺肿块而影像学检查发现可疑恶性病变的患者进行病灶切除术前定位。结果 37例一次定位成功,3例二次定位成功,定位满意度为92.5%,病灶切除率为100%。结论目前对临床上无乳腺肿块而影像学检查发现高度可疑恶性的病灶多进行切除活检,染色医用胶标记法可以指导临床准确切除病灶,缩小手术范围,创伤性小且价格低廉,对机器设备要求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黄苏萌李敏健石宇文叶素贞林建华谭理连陈德基
关键词:乳腺X线美蓝
不典型乳腺癌X线表现分析(附24例报告)
2010年
目的 充分认识乳腺钼靶X线检查在乳腺癌病灶显示及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X线征象不典型乳腺癌的临床资料、乳腺类型、X线表现及超声结果.结果 本组X线表现不典型乳腺癌均有较典型临床表现,以扪及乳内及腋窝肿物最常见(100%).X线表现共分为5种类型:阴性型(6例) 增生型(7例) 良性占位型(5例) 炎症型(5例) 淋巴结型(1例).发生于致密腺体型乳腺9例 多量腺体型4例 少量腺体型11例.同时行超声检查者17例,其中15例检出实质性肿块或结节.结论 对于无钙化的乳腺癌,钼靶X线检查在病灶显示及定性诊断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应充分结合超声检查与临床资料.
李敏健陈双黄苏萌李玉娥陈寿才
关键词:乳腺癌钼靶
乳腺肿块周围结构钼靶X线表现在定性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乳腺肿块周围结构表现在定性诊断中的意义,提高钼靶X线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搜集2005年至2007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87个,对肿块周围乳腺结构异常的有无及异常的类型、特点及在各种病变中的检出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乳腺结构粘连扭曲、病理结构、结构正常三种病灶周围结构类型在良、恶性病变中的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构紊乱、结构模糊和结构推移在良、恶性病变中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构粘连扭曲和病理结构在乳腺恶性病变的检出率最高,其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3.7%、88.0%和56.1%、88.5%;病灶周围结构正常者在良性病变多见(60.9%)。结论乳腺肿块周围结构的影像学表现对肿块性质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应重视对此间接征象的观察。病灶周围结构的扭曲粘连及异常结构的检出高度提示恶性可能,病灶周围结构正常则倾向支持良性病变;伴随结构紊乱、结构模糊或结构推移的病灶,需充分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影像学表现加以鉴别。
李敏健石宇文叶素贞黄苏萌李玉娥钱瑞菱
关键词:乳腺肿块乳腺结构
染色医用胶标记法对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应用
目的:钼靶摄片是目前诊断乳腺癌准确率最高的手段之一,不仅对临床发现的肿瘤能作出明确诊断,对无肿块的隐匿型乳腺癌、原位癌及癌前病变,亦可做到发现病变,明确部位。随着乳腺普查工作的广泛开发及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更新,临床隐匿型...
黄苏萌李敏健石宇文叶素贞
文献传递
X线导引下乳腺隐匿性病变蓝染医用胶活检术前标记法探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利用常规钼靶乳腺设备对乳腺隐匿性病变作活检术前标记的简易方法。资料与方法对23例常规钼靶X线检查显示乳内成簇钙化灶、临床症状体征阴性患者采用穿刺针二维定位作钙化灶手术活检前美蓝染色医用胶标记,并通过医用胶的黏附作用,固定定位针于定位点作为手术路径指引。以针灶距作为定位针定位效果指标,钙化灶在蓝染组织中的位置、蓝染组织最大径线为染色胶定位效果指标。结果定位针定位优18例(78.3%),良4例(17.4%),差1例(4.3%);染色胶定位优17例(73.9%),良2例(8.7%),差4例(17.4%);术中定位针固定良好18例(78.3%),固定不良5例(21.7%)。20例(87.0%)一次完全切除钙化灶,切除组织最大径线2.2 cm,其中16例切除组织最大径线≤1.5 cm;2例(8.7%)2次完全切除,1例(4.3%)3次完全切除。结论染色医用胶术前标记法操作简单、准确、成本低廉,适合在基层医疗机构普遍推广,是乳腺癌早诊早治的有效方法。随着操作技术的不断熟练,钙化灶一次完全切除率将进一步提高。
李敏健黄苏萌李玉娥石宇文曾礼勤叶素贞章乐虹
关键词:钙化灶医用胶活检
局部点压及放大摄影在乳腺X线摄片中的重要作用
2004年
目的:将X线摄片中的局部点压和放大技术充分运用到乳腺摄影中。材料:美国GE公司Senographe DMR+机,该机有钼、铑双球管,大(0.3)小(0.1)焦点,焦片距510mm-660mm可自主选择。方法:1.局部点压:2.局部点压放大。3.放大摄影。结果:30例平片可疑病例,其中8例进行局部点压后肿物影更清晰,诊断为良性肿物:19例平片可疑钙化点进行点压放大后钙化点清晰可见、呈现沙砾状钙化点;4例乳腺造影,3例诊断与病理结果相符,为恶性病变。结论:局部点压及放大摄影在乳腺X线摄片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黄苏萌林建华
关键词:X线摄片放大摄影乳腺钙化平片
高千伏技术在小儿胸部摄影(DR)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常规条件与高千伏技术在小儿胸部摄影(DR)中的图像质量,监测相应辐射剂量,比较两种成像条件在小儿胸部摄影(DR)中的适用性。
黄苏萌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