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顺军

作品数:23 被引量:17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细胞
  • 7篇细胞癌
  • 7篇肝细胞
  • 7篇肝细胞癌
  • 5篇移植术
  • 5篇术后
  • 4篇蛋白
  • 4篇肝癌
  • 4篇GLYPIC...
  • 3篇胆管
  • 3篇胆管结石
  • 3篇蛋白聚糖
  • 3篇移植术后
  • 3篇预后
  • 3篇原发性
  • 3篇器官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缺血
  • 3篇磷脂酰肌醇

机构

  • 23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广州市中医医...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广州市第十二...

作者

  • 23篇付顺军
  • 12篇李绍强
  • 11篇梁力建
  • 11篇彭宝岗
  • 7篇何晓顺
  • 5篇华赟鹏
  • 5篇林杰
  • 5篇马毅
  • 4篇任庆旗
  • 4篇鞠卫强
  • 3篇汪谦
  • 3篇郭志勇
  • 3篇巫林伟
  • 2篇武哲丽
  • 2篇王东平
  • 2篇赖佳明
  • 2篇匡铭
  • 2篇叶小卫
  • 2篇杨安力
  • 2篇焦兴元

传媒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华肝脏外科...
  • 2篇第14届全国...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消化肿瘤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0
  • 2篇200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检测器官移植患者真菌感染的试剂盒
本发明属于疾病早期诊断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检测器官移植患者真菌感染的试剂盒。通过该试剂盒分别检测待测患者外周血血浆的内参基因U6和miR‑215‑5p的Cq值,U6和miR‑215‑5p的Cq值至少测定3次,取平均值...
何晓顺鞠卫强王小平杨安力叶海丹马毅任庆旗陈颖华付顺军焦兴元
文献传递
腹部多器官移植的现状与进展
2016年
腹部器官簇移植是指腹腔内3个以上在解剖和功能上相互关联的脏器以整块器官簇方式移植,具有器官功能替代全面和保持移植器官问正常解剖生理结构的特点。移植技术被誉为21世纪“医学的皇冠”,因腹部器官簇移植是移植领域难度最大、技术要求最高、最具标志性的的技术,而腹部器官簇移植也被誉为“医学皇冠上的明珠”。
付顺军巫林伟马毅
关键词:腹部器官
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6
2010年
目的 探讨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近4年来择期行肝切除术的肝内胆管结石36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分成两组,A组为并发症组(n=110);B组为无并发症组(n=253).对可能引起并发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因并发症病死2例,手术病死率为0.6%.110例病人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0.3%.术后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液化42例(11.6%)、胸腔积液41例(11.3%)、膈下积液36例(9.9%)、胆漏21例(5.8%)、腹腔积液/感染13例(3.6%)、消化道出血3例(0.8%)、胆道出血2例(0.6%)、肝功能衰竭1例(0.3%).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既往胆道手术史(P=0.042,OR=0.617,95%CI:0.388~0.982)和手术时间(P=0.0001,OR=0.994,95%CI:0.991~0.997)是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既往胆道手术史与手术时间的长短是影响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既往有胆道手术史的病人充分的术前准备,提高手术技巧,仔细分离,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是防止肝切除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付顺军李绍强梁力建彭宝岗胡文杰林杰
关键词:肝切除术肝内胆管结石并发症
缺血后处理对肝硬化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免疫机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PO)对肝硬化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及其免疫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肝硬化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IPO组、IRI组和单纯肝切除组(肝切组),各10只。IPO组先切除40%肝脏,阻断第一肝门20 min,然后反复缺血-再灌注3次,最后持续再灌注;IRI组,切除40%肝脏,阻断第一肝门20 min后持续再灌注;肝切组切除40%肝脏。分别于术后6、24 h抽取大鼠下腔静脉血,检测ALT、AST、分化群(CD)4+、CD8+、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率、白细胞介素(IL)-4、IL-10水平。3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恢复灌注6 h后,IPO组的ALT、AST分别为(1 623±378)、(1 993±469)U/L,IRI组相应为(2 690±549)、(3 020±577)U/L,IPO组ALT、AST明显低于IRI组(LSD-t=-4.21,-3.72;P<0.05)。恢复灌注24 h后,IPO组的ALT、AST分别为(307±76)、(555±137)U/L,IRI组相应为(518±105)、(1 050±355)U/L,IPO组ALT、AST亦明显低于IRI组(LSD-t=-4.06,-3.37;P<0.05)。恢复灌注6 h后,IPO组CD4+、CD8+、CD4+/CD8+比值、Treg、IL-4、IL-10分别为(57±5)%、(25±3)%、2.3±0.5、(8.9±0.4)%、(1.27±0.25)mg/L、(0.61±0.03)mg/L,IRI组相应为(52±6)%、(12±3)%、4.5±0.8、(7.3±0.3)%、(0.66±0.11)mg/L、(0.34±0.06)mg/L,IPO组CD8+、Treg、IL-4、IL-10较IRI组明显升高,CD4+/CD8+比值明显降低(LSD-t=7.74,6.67,5.52,9.31,-6.69;P<0.05)。结论 IPO可能通过减轻免疫损伤发挥对肝硬化大鼠肝脏IRI的保护作用。
吉斐华赟鹏简佩恩付顺军赵坤赖佳明李绍强
关键词:肝硬化缺血后处理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
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与传统右半肝切除术治疗大肝癌的对比观察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 研究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与传统右半肝切除术治疗大肝癌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近4年来行右半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188例,其中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92例(前入路组),传统右半肝切除术96例(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和生存资料.结果 本组手术死亡5例(2.7%),其中前入路组2例,传统组3例.两组的临床生化指标、肿瘤病理指标(除肿瘤平均直径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前入路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大出血(≥3000 ml)的病例数和需要输血的病例数均显著少于传统组.前入路组术后1,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6.2%、30.9%,显著高于传统组的39.1%、13.0%,P=0.043.前入路组术后1,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5.8%、45.9%,也明显高于传统组的52.1%和9.7%,P=0.002.Cox风险比例模型显示肿瘤大小[P=0.014,危险度(OD)=1.074]和手术方式(P=0.009,OD=0.468)是影响HCC右半肝切除术后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方式(P=0.003,OD=0.369)是影响术后累积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术后无瘤生存率和累积生存率均高于传统右半肝切除术.
李绍强梁力建彭宝岗殷晓煜吕明德匡铭黎东明付顺军
关键词:肝切除术
肝移植术后肝小静脉闭塞症的治疗体会
巫林伟马毅付顺军薛志诚何晓顺
缺血预处理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免疫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免疫机制和缺血预处理(IPC)的保护作用。方法8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肝门阻断20 min组(B组)、30 min组(C组)、40 min组(D组)以及肝门阻断30 min前预处理组(E组),每组再分为再灌注2 h亚组和24 h亚组,各8只。检测再灌注后2 h、24 h的血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细胞介素10、12(IL-10、IL-12)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观察再灌注后2 h、24 h时的存活率及肝脏病理情况。结果随着肝门阻断时间的延长,ALT、AST显著升高,肝内炎症细胞浸润增加,24 h存活率逐渐降低。D组再灌注2 h时,CD8+T淋巴细胞显著升高,CD4+/CD8+比值下降,调节性T淋巴细胞显著减少,血清IL-10显著降低,而IL-12水平显著升高。再灌注后24 h,B组大鼠各项指标逐步恢复至假手术组水平,而D组大鼠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尤其是Treg显著升高,且IL-10水平显著升高,IL-12水平明显降低。与C组相比,E组阻断30 min后无一例死亡,再灌注2 h的ALT、AST水平显著降低,Treg和IL-10水平显著升高,IL-12水平明显降低,再灌注24 h后各项指标恢复并接近假手术组水平,肝脏病理损伤较轻。结论肝缺血再灌注引起肝脏损伤甚至死亡,可能与诱导T淋巴细胞尤其是Treg和细胞因子的紊乱有关。缺血预处理可以增加再灌注早期的Treg细胞,有效纠正免疫紊乱,减轻损伤。
吉斐华赟鹏吴浩付顺军赖佳明李绍强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缺血预处理T淋巴细胞
Cripto-1基因沉默对人肝癌MHCC-97H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Cripto-1蛋白在人肝癌组织和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研究沉默Cripto-1基因后对肝癌细胞MHCC-97H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11对肝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和不同肝癌细胞株中Cripto-1蛋白的表达;收集80例肝癌石蜡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ripto-1蛋白的表达情况;Cripto-1 siRNA转染肝癌细胞MHCC-97H细胞后,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染效率;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Cripto-1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Cripto-1蛋白在各肝癌细胞系中均有表达,且表达量高于对照细胞,其中高侵袭性肝癌细胞MHCC-97H表达量最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ripto-1蛋白在88.7%的肝癌组织中表达;Cripto-1 siRNA转染MHCC-97H细胞后能显著降低Cripto-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且能降低其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结果表明,Cripto-1基因沉默后能抑制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论:Cripto-1在肝细胞癌中的高表达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下调Cripto-1的表达可以抑制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MMP-9的表达有关。
黄涛李绍强郭奕展付顺军彭宝岗梁力建
关键词:肿瘤侵袭肿瘤转移小干扰RNA肝细胞癌
肝癌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浸润与门静脉癌栓形成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肿瘤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Tregs)浸润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6例肝癌患者肿瘤和癌旁组织中Tregs浸润情况,分析Tregs高表达、低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评估Tregs浸润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肿瘤组织中Tregs浸润与患者性别和门静脉癌栓显著相关(P<0.05),而与肝内多发瘤灶、HBV感染、血清AFP水平、肿瘤大小、肝硬化、肿瘤包膜完整性、Edmonson分级等无相关性(P>0.05)。Tregs低表达组DFS和TS均显著高于Tregs高表达组(P=0.012和P=0.022)。生存分析显示,肝内多发病灶、包膜有无、门静脉癌栓形成(PVTT)和瘤内Tregs浸润显著影响患者无瘤生存率(P<0.05),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乙肝状态、AFP水平、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有无、Edmonson分级、癌旁和瘤内CD4+、CD8+T细胞浸润等均对患者DFS无显著影响(P>0.05)。上述因素中,仅PVTT和瘤内Tregs浸润显著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率(P<0.05)。多因素风险模型分析,包膜完整与否(OR=1.816,95%CI:1.084-3.041,P=0.023)和瘤内Tregs浸润(OR=1.931,95%CI:1.153-3.233,P=0.012)是影响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瘤内Tregs浸润(OR=1.843,95%CI:1.073-3.166,P=0.027)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肿瘤组织中Tregs高表达的肝癌患者预后不良,Tregs高表达有可能促进PVTT形成,Tregs有可能成为肝癌免疫治疗的作用靶点。
沈顺利陈斌付顺军匡铭梁力建彭宝岗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门静脉癌栓
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蛋白测定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检测血清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的浓度,探讨其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67例HCC患者、41例肝硬化患者、30例健康者血清中GPC3进行测定,化学发光法检测甲胎蛋白(AFP)。结果 HCC患者血清GPC3平均浓度为(10.85±0.58)μg/L;肝硬化患者血清GPC3平均浓度为(2.45±0.61)μg/L;健康者血清GPC3平均浓度为(1.14±0.22)μg/L。HCC患者血清GPC3浓度明显高于肝硬化患者和健康者(H=327.000,P=0.0001),肝硬化患者与健康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92,P=0.429)。当以3μg/L为诊断界值时,GPC3对H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1%和85.9%。当AFP以20μg/L为诊断界值时,其对H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5.7%和76.2%。GPC3对HCC的敏感性显著高于AFP(χ2=10.995,P=0.001)。在23例AFP阴性的HCC患者中有17例GPC3阳性,阳性率为73.9%(17/23)。GPC3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AFP(0.898vs0.814)。结论血清GPC3对HCC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用于HCC的诊断。
付顺军李绍强林杰彭宝岗汪谦梁力建
关键词:GLYPICAN-3肝细胞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