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群慧
- 作品数:14 被引量:55H指数:5
- 供职机构:当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感染乙肝病毒母亲所生婴儿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动态观察被引量:2
- 2012年
- 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高流行国家,全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约为9%,乙肝病毒(HBV)感染率为50%〔1〕。由于我国HBV感染率高,慢性病毒携带者数量多,乙肝发病率高,肝癌发病率高(80%以上的肝癌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2〕),因此,乙肝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由于母婴传播是乙肝的重要传播途径,而且在婴儿时期感染HBV绝大部分成为了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
- 任群慧潘会明陈宏平汪玉纯姜长俊李钰刘萍姚红
- 关键词:乙肝病毒标志物HBV感染率婴儿动态观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母亲
- 当阳市1995~2006年艾滋病监测资料分析
- 2008年
- 陈发春汪玉纯任群慧童绪玉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血清学监测感染者
- 2001-2006韩国消除麻疹情况被引量:3
- 2008年
- 含麻疹成分疫苗使用前,麻疹在韩国呈地方性流行。1965年,韩国使用了麻疹疫苗,1983年,麻腮风疫苗进入了国家免疫规划,免疫程序是9~15月龄接种1针。1997年,韩国实施了两针次含有麻疹疫苗接种程序,推荐的免疫程序是12~15月龄第1针,4~6岁第2针。然而,由于缺乏提高2针次接种率的政策以及计划,1997年推荐的程序仅完成了有限的两针接种率。2000年,开展了7~9岁儿童两针次麻疹免疫接种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 任群慧潘会明
- 关键词:麻疹预防接种疫苗
- 乙肝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应用乙肝疫苗和乙肝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简称乙肝特免)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比较不同方法阻断效果,探索较好的乙肝母婴阻断方式。方法:本研究采取流行病学实验方法。在孕妇中筛选乙肝病毒感染者,将乙肝病毒感染母亲所生婴儿随机分组,一组(A组)在婴儿出生后使用乙肝疫苗和乙肝特免,另一组(B组)婴儿出生后只使用乙肝疫苗,不使用乙肝特免。两组婴儿出生后都按照国家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两组婴儿在l岁和2岁时分别检测乙肝相关标志物,判定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在3岁时采集2岁HBsAg阳性者的血清进一步做乙肝标志物和HBVDNA监测。结果:128名婴儿完成了实验,1岁时检测HBsAg和HBsAb,阳性率分别为24.2%和97.66%,2岁阳性率分别为53%和97.66%,3岁时确定了4例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A组(接种疫苗加乙肝特免组)l例,感染率为l,75%(1/57),B组(单纯接种疫苗者感染)3例,感染率为4.23%(3/71)。A组感染率低于B组。保护率为58.48%,绝对危险度降低25%。结论:乙肝特免和乙肝疫苗联合使用能提高乙肝母婴传播的阻断率。
- 潘会明任群慧陈宏平汪玉纯姜长俊刘萍李钰姚红明晓燕
- 关键词:乙肝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母婴传播
- 湖北当阳市2011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情况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是指人们在经过咨询后,在知情和保密的情况下,对是否作HIV检测自愿做出选择的过程。通过对有危险行为的人进行艾滋病咨询检测,使人们及时了解自己的感染状况,有利于改变危险行为,避免HIV感染。通过开展广泛、有效的VCT服务,对于及早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及时治疗病人,为求询者提供行为干预措施,降低感染HIV的危险和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流行,对当阳市2011年680名艾滋病自愿咨询者进行了检测。
- 任群慧陈发春
- 关键词: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HIV感染艾滋病咨询
- 孕末期注射乙肝特免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应用乙肝疫苗和乙肝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简称乙肝特免)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比较不同方法阻断效果,探索最佳乙肝母婴阻断方式。方法采取流行病学实验方法,在孕妇中筛选乙肝病毒感染者。将乙肝病毒感染母亲所生婴儿随机分组,A组母亲在孕末期使用乙肝特免,B组孕期不使用乙肝特免,两组婴儿出生后都按照国家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两组婴儿在1岁和2岁时分别检测乙肝相关标志物,2岁时检测为HBsAg阳性者,在3岁采学检测HB-sAg盒HBV DNA检测,都为阳性者判定乙肝病毒感染。结果 128名婴儿完成了实验,母亲孕末期使用乙肝特免的婴儿和没有使用的婴儿都有乙肝病毒感染,分别占3.57%(1/28)和3.00%(3/100)。接种疫苗的儿童1岁时抗体阳转率为97.66%。结论母亲孕末期使用乙肝特免和没有使用乙肝特免的婴儿感染乙肝的几率相近。孕末期注射乙肝特免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意义不大。但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效果显著。
- 潘会明任群慧陈宏平汪玉纯姜长俊刘萍李钰姚红
- 关键词:乙肝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母婴传播
- 当阳市结核病综合防治模式实践探索
- 进入21世纪,结核病防控模式和策略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延伸.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中提出"联合所有卫生服务提供者,建立公立-公立,公立-私立卫生服务单位合作(publicpublic mix,PPM)"...
- 任群慧肖海涛李钰罗道远
- 关键词:结核病健康管理
- 浅析疑似肺结核病人的登记随访
- <正> 目的:为更好、更早地发现肺结核病人,探索较好的发现病人的方式,将当阳市2002-2004年各医疗单位登记、报告、转诊疑似肺结核病人的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查阅全市的所有医疗卫生单位登记本、各单位的疫情登记本、市CD...
- 刘冬梅任群慧刘仁国陈少军钟先梅李向东黄如玉王世柏肖爱清
- 文献传递
- 免疫预防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应用乙肝疫苗与乙肝特异性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比较不同方法的阻断效果,探索最佳的乙肝母婴阻断方式。方法采取实验流行病学方法,在孕妇中筛选乙肝病毒感染者。将乙肝病毒感染母亲所生的婴儿随机分组,一组使用乙肝疫苗与乙肝特异免疫球蛋白,另一组只使用乙肝疫苗,两组都有孕末期使用乙肝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者。在儿童出生时、1岁和2岁分别检测乙肝病毒相关标志物。在3岁时对2岁检测出的HB-sAg阳性者进一步做HBV-DNA检测,以确定感染者。结果 128例儿童完成了实验,乙肝抗体阳转率达97.66%,乙肝病毒感染率为3.13%。孕末期使用乙肝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的儿童乙肝感染率为3.57%,而没有使用的感染率为3%。新生儿单纯使用乙肝疫苗组乙肝感染率为4.23%,使用乙肝疫苗与乙肝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组的感染率为1.75%。结论在母亲孕期完全没有必要使用乙肝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感染乙肝母亲所生婴儿出生后使用乙肝疫苗与乙肝特异球蛋白有更好的阻断效果。
- 任群慧汪玉纯潘会明陈宏平姜长俊刘萍李钰姚红
- 关键词:乙肝疫苗母婴传播
- 8~24个月龄儿童腮腺炎病毒血清学抗体检测方法比较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在分析湖北省两县市的腮腺炎疾病流行情况基础上,对腮腺炎病毒血清学抗体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收集2010~2016年当阳市和谷城县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疾病流行趋势描述。同时依托于湖北省当阳市和谷城县开展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的随机、双盲、阳性疫苗对照的Ⅱ期临床试验,分别采集491例当阳市及526例谷城县8~24个月龄受试者的免疫前血液样品进行腮腺炎病毒抗体水平检测。检测方法包括中和抗体检测法和血凝抑制抗体检测法,每种方法又分别以F基因型或A基因型毒株作为指示病毒或血凝素;就4种检测结果对两地腮腺炎抗体阳性率进行组间比较,并使用同一检测方法对不同基因型毒株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当阳市2012~2013年达到腮腺炎发病高峰,而谷城县的发病高峰年则在2014~2015年。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A基因型中和抗体法、A基因型血凝抑制抗体法及F基因型血凝抑制抗体法在当阳市、谷城县两地的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当使用F基因型中和抗体检测法时,谷城腮腺炎抗体阳性率为7. 0%,当阳市为0. 4%,两地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使用血凝抑制抗体法同时检测两种基因型毒株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运用中和抗体法同时检测则发现,谷城县抗F基因型病毒抗体水平呈阳性而抗A基因型病毒抗体水平呈阴性的比例高达6. 6%,抗A基因型病毒抗体水平呈阳性而抗F基因型病毒抗体水平呈阴性比例则为0. 0%,两种基因型毒株的中和抗体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结论采用F基因型毒株作为指示病毒,同时使用中和抗体检测方法,能提高检测结果的敏感度,从而有效评价腮腺炎血清学抗体水平。
- 殷琼洲夏龙辉李菁李琦涵李红崔晓雨任群慧何永华廖芸蒋国润赵志梅王兆李琼梁燕杨北方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发生率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