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改平

作品数:17 被引量:94H指数:6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脑梗
  • 6篇脑梗死
  • 6篇梗死
  • 5篇急性
  • 4篇急性脑梗死
  • 3篇凝血
  • 3篇疗效
  • 3篇降纤
  • 3篇降纤酶
  • 3篇降纤酶治疗
  • 3篇出血
  • 2篇引流
  • 2篇凝血指标
  • 2篇疗法
  • 2篇疗效观察
  • 2篇临床疗效
  • 2篇脑梗死患者
  • 2篇抗凝
  • 2篇TH17细胞
  • 1篇地平

机构

  • 8篇天津市第四医...
  • 4篇胜利石油管理...
  • 2篇青岛大学医学...
  • 2篇三门峡市中心...
  • 1篇南开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三门峡市人民...

作者

  • 17篇何改平
  • 6篇张彬
  • 3篇王化泉
  • 3篇张宝文
  • 2篇李清美
  • 2篇赵振华
  • 2篇尉国典
  • 2篇刘培刚
  • 2篇张勇
  • 2篇杨春
  • 2篇徐玲玲
  • 1篇曹建波
  • 1篇朱龙金
  • 1篇王鹏霄
  • 1篇郭勇军
  • 1篇杨丽君
  • 1篇薛金丽
  • 1篇张彬

传媒

  • 4篇山东医药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医学综述
  • 1篇河南实用神经...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实用全科医学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常规疗法加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
2001年
赵振华尉国典杨丽君何改平
关键词:尼莫地平脑出血脑病常规疗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GDF-15、CRP水平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的水平及其与急性脑梗死临床分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性43例,女性36例;年龄39~72岁,中位年龄51岁。30例健康体检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0~65岁,中位年龄50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健康体检者GDF-15,用光散射比浊法测定CRP,进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GDF-15水平为(1118.0±326.3)pg/mL,健康体检者为(698.3-4-129.1)pg/mL,急性脑梗死患者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1)。其中重型、中型和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GDF-15水平分别为(1311.0±332.5)pg/mL、(1130.0±272.6)pg/mL、(859.4±210.5)pg/mL。重型和中型急性脑梗死患者GDF-15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和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P〈0.01)。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GDF-15水平较健康体检者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急性脑梗死患者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GDF-15水平明显升高,GDF-15与CRP水平呈正相关.检测GDF-15与CRP对急性脑梗死疾病的分型与病情严重程度观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何改平张彬张宝文乔梁杰田仲兰翟国岩辛宪伟杨春刘培刚张勇徐玲玲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生长分化因子15C反应蛋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脑微出血与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的相关性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脑微出血与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的相关性。方法:将2008年3月至2010年9月间收治的9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伴有脑微出血者,共计46例,对照组不伴有脑微出血,共计4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资料,观察其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糖与低浓度胆固醇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脑微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
何改平张彬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微出血糖化血红蛋白血脂
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60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对照组(104例)和肺部感染组(56例),分析患者的年龄、意识状态、合并慢性疾病情况、球麻痹症状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性,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与肺部感染组患者在年龄、意识状态、合并慢性疾病情况、球麻痹症状4项指标上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意识障碍、合并慢性疾病、合并球麻痹均是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肺部感染组患者的病死率(16.07%)显著高于对照组(6.73%)(P<0.05);肺部感染组患者的住院时间[(34.5±9.5)d]较对照组[(26.6±8.2)d]显著延长(P<0.05)。结论:高龄、意识障碍、合并慢性疾病、合并球麻痹均是老年脑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临床上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治疗措施。
何改平张彬
关键词:脑梗死肺部感染
草酸铂联合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56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3年
王鹏霄何改平王化泉尉国典赵振华
关键词:晚期胃癌草酸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化学治疗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5年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通过凝血酶(达比加群酯)或凝血因子Xa(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途径预防和治疗血栓。与维生素K抑制剂(如华法林)比较,NOAC优势明显,起效快、代谢迅速、药物相互作用少、药动学预测性好、不需要常规监测凝血功能。近期临床试验证实了NOAC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卒中和栓塞、骨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何改平张彬
关键词:华法林心房颤动血栓栓塞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和IL-23表达变化与其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血清和脑脊液IL-23表达变化在其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显示,吉兰-巴雷综合征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4.86±0.60)%]和血清IL-23水平[(111.80±13.84)pg/ml]均高于对照组[(2.71±0.54)%、(72.55±8.1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6,P=0.012;t=2.300,P=0.026)。吉兰-巴雷综合征组患者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后,血清和脑脊液IL-23水平恢复正常[(74.13±6.18)和(72.92±12.09)pg/ml],与治疗前[(110.50±15.66)和(102.30±7.52)pg/ml]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57,P=0.022;t=1.422,P=0.046)。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增加、血清和脑脊液IL-23水平升高,提示二者可能参与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发生与发展。
何改平张彬张宝文乔梁杰
关键词: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白细胞介素23
脂质体两性霉素B续贯伏立康唑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1例
2011年
患者,女,21岁,因皮肤出血点1周入院。
何改平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脂质体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皮肤出血点
氯吡格雷、氟伐他汀联合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研究和观察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74例脑梗死患者采用分层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药物联合治疗(氯吡格雷+氟伐他汀)。1个疗程后(6个月)对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活动能力评分、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出院时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Fugl-Meyer较入院时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研究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效7例,治疗有效率为81.1%,而研究组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为9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生理、环境、健康状况及生存质量维度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心理、社会维度上比较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氟伐他汀联合治疗脑梗死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有效控制患者血脂水平,改善和提高患者神经缺损功能及活动能力,并最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田仲兰张勇何改平张彬
关键词:氯吡格雷氟伐他汀脑梗死临床疗效
神经变性疾病线粒体自噬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细胞自噬是指细胞利用溶酶体降解自身成分的过程,被降解的成分包括细胞质以及细胞器。线粒体是自噬特异性攻击的主要靶标之一,自噬线粒体的过程,被称为线粒体自噬。线粒体自噬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正常情况下,帮助维持合成、降解和细胞产物循环之间的平衡,在细胞生长、发育和稳态中发挥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线粒体自噬异常在神经变性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和亨廷顿病等)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何改平
关键词:自噬神经变性疾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