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磊
- 作品数:16 被引量:42H指数:3
-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 发文基金: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电信生物学更多>>
- 藏东南地区农田土壤功能营养元素分布研究
- 2024年
- 硒(Se)、锌(Zn)、钙(Ca)、铁(Fe)等元素对人体健康具有积极作用,这些功能矿物质营养在土壤中的含量一定程度上影响作物中对应元素的含量。为了解藏东南地区农田土壤功能营养元素分布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以西藏自治区林芝市5个县(区)的农田土壤及作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及作物中全量Se、Zn、Ca、Fe的含量水平。研究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Se、Zn、Ca、Fe含量范围分别为0.00~0.48 mg/kg、37.96~194.17 mg/kg、2.41~7.30 g/kg、10.20~34.35 g/kg。供试土壤样品中,64%尚未达到Se适量水平,85%的Fe含量未达到中等水平,76%的Zn含量达到中等及丰富水平。农田土壤Se、Zn、Ca、Fe含量有随海拔升高而减少的趋势。作物籽粒中Se、Zn、Ca含量与土壤中对应元素含量间无显著相关性,土壤Fe含量与作物籽粒Fe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藏东南地区农田土壤整体上缺Se、Fe,但存在较多富Zn土壤。部分区域的富Zn农田可进一步跟踪研究,充分利用土壤资源开发地方特色农副产品。
- 谢程侯磊侯磊许晨阳许晨阳葛佳存安维江王张民
- 关键词:土壤农田藏东南
- 海拔与林隙对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 2024年
- 为了解青藏高原高寒森林土壤线虫对海拔及林隙的响应,选取藏东南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为研究区,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森林内不同海拔和林隙下土壤线虫群落差异。结果表明:在研究区的急尖长苞冷杉林中,土壤线虫多样性随海拔降低而增加;林隙的线虫多样性略高于林内,但差异不显著;海拔变化显著改变土壤线虫群落结构,但林隙与林内线虫群落结构较为相似;刺嘴纲(Enoplea)和三矛目(Triplonchida)在该森林的中海拔(4292 m)占比最高;土壤含水量、磷含量(包括全磷和有效磷)和镍含量是影响土壤线虫多样性的主要因子,林隙导致的土壤重金属及养分变化则是影响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
- 高宛宛侯磊侯磊任毅华
- 关键词:土壤线虫海拔林隙急尖长苞冷杉色季拉山
- 一款3.5GHz高效率F类功率放大器的研究与设计被引量:1
- 2009年
- 根据F类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结构特点,给出用LC匹配电路设计输出端的三阶谐波抑制网络的方法,设计了一款工作频率为3.5GHz的F类功率放大器。仿真结果输出功率为37dBm,功率附加效率为68%,谐波失真得到很好抑制,效率得到提高。
- 侯磊冯全源董宾
- 关键词:F类功率放大器谐波抑制功率附加效率
- 双馈直线电机起动方法的研究
- 2017年
- 文章分析了双馈直线电机(DFLM)直接起动时起动电流及起动转矩存在的问题,探讨了DFLM在各起动方法下的起动性能,根据DFLM双边可控的特点提出了双馈双变频起动方法,并与定子工频起动方法下电流等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对比。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根据数学模型搭建了DFLM在d-q坐标系下的仿真模型,对上述分析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相对于直接起动以及定子工频起动等方法双馈双变频起动可以明显减小起动冲击电流,改善DFLM的起动性能。
- 耿晓芬王滢侯磊王荣归
- 林下生草对林芝市黑钻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2024年
- 为探究果园生草对西藏高原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林芝市特殊经济作物黑钻苹果园为试验地,对不同草种种植后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果园生草导致土壤pH值和电导率降低,有机质仅在单种紫花苜蓿后有所增加,土壤养分整体上有所下降,土壤中Cu、Zn、Cd含量降低,Pb、Ni、As含量增加,其中Cu、Zn、Cd含量高于西藏土壤元素背景值,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级为轻微污染,各处理下土壤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有所下降。由此可见,不同生草栽培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各不相同,单种紫花苜蓿能提高土壤养分、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混种箭筈豌豆和燕麦、单种燕麦、单种鸭茅、混种紫花苜蓿和鸭茅能降低土壤Cu、Zn、Cd含量,单种箭筈豌豆能提高土壤中有效磷、降低Cd含量,各处理均可降低土壤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综上,在改善林芝市黑钻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方面,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果园生草模式。
- 滕亚玲高宛宛叶彦辉侯磊
- 关键词:果园生草土壤理化性质
- 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种群不同龄级立木的空间分布格局被引量:24
- 2021年
- 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是种群个体在水平空间的分布、配置状况,是种群对环境适应的生存策略及适应机制的反映。以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原始林为研究对象,在色季拉山东坡设置100 m×100 m固定样地,采用相邻网格法将样地划分为25个20 m×20 m的调查单元,对样地内所有基径≥0.1 cm的急尖长苞冷杉进行调查,记录林木的坐标、胸径、基径、冠幅等信息。依据基径和胸径两个指标将林木划分为12个径级和6个龄级(幼苗、幼树、小树、中树、大树、老树),对种群的径级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急尖长苞冷杉种群在不同径级上的分布成倒"J"型。(2)种群整体、幼苗、幼树随空间尺度的增大依次呈现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小树、中树、大树、老树在所研究尺度内均为随机分布。(3)幼树与幼苗在小尺度上接近或达到负关联,在中、大尺度无显著关联;小树、中树、大树、老树在空间分布上与幼苗、幼树的关联性符合Janzen-Connell假说,但小树、中树、大树、老树之间无显著关联。上述结果表明: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种群为稳定增长型种群,小径木以集群方式相互庇护以提高自身适应环境的能力,大径木在小、中尺度抑制林下更新,在大尺度则促进更新。该结果有助于揭示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种群的现状与动态规律,可为深入研究该种群维持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 任毅华周尧治周尧治方江平侯磊
- 关键词:急尖长苞冷杉点格局分析色季拉山
- 西藏林芝市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被引量:1
- 2021年
- 城市土壤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类污染物的吸纳和净化有着重要作用。为了解高原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潜在生态风险,以西藏林芝市居民区、商业区、旅游区、交通干道共4个功能区的绿化带土壤为调查对象,分析其土壤重金属Cu、Zn、Pb、Cd和Cr的含量分布现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商业区的Cu含量最高,是西藏土壤元素背景值的1.12倍,与其他3个功能区差异显著;商业区的Zn含量最高,是西藏土壤元素背景值的1.24倍,且与其他功能区差异显著;商业区的Cd含量最高,是西藏土壤元素背景值3.60倍,但与其他功能区差异均不显著;Pb和Cr均未超过西藏土壤元素背景值。Cu和Zn具有污染同源性,Pb和Cr具有污染同源性。商业区的Cu、Zn为轻微污染程度,4个功能区的Cd均为严重污染程度。Cu、Zn、Pb、Cr在各功能区的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均为轻微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风险值远低于40;Cd则表现为较强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各功能区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均为轻微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需要特别注意林芝市Cd的污染状况及生态风险。
- 钟清雯张梦蝶侯磊
- 关键词:环境学重金属城市土壤生态风险
- 公路源重金属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被引量:4
- 2021年
- 为了解重金属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在邦杰塘草原利用公路源重金属含量差异,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重金属对高寒草甸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重金属含量较低样本中,土壤线虫群落Shannon指数、Ace指数、Chao指数比重金属含量较高样本均要小,且整体上Shannon指数、Ace指数、Chao指数与重金属含量较高样本差异显著(P<0.05)。重金属含量升高改变了高寒草甸土壤线虫纲水平和目水平的群落结构,使近自然状况下的色矛纲(Chromadorea)、小杆目(Rhabdtida)优势土壤线虫群落转变为一类未分类线虫纲(unclassifiedpNematoda)、一类未分类线虫目(unclassifiedpNematoda)的优势土壤线虫群落。重金属Cu、Pb、Zn、Cd与线虫门(Nematoda)和刺嘴纲(Enoplea)正相关,但与色矛纲(Chromadorea)负相关,且对土壤线虫Chao指数的变异解释比例依次减小。研究表明土壤重金属含量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及组成产生很大影响,但仍需对高寒草甸区域进行系统的土壤线虫调查,并丰富土壤线虫生物信息数据库。
- 侯磊侯磊
- 关键词:土壤线虫生物多样性高寒草甸高通量测序
- 高寒生态脆弱区新建公路旁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被引量:7
- 2021年
- 西藏公路的快速发展致使脆弱且面积广泛的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受到影响。为了解交通源重金属Cu、Zn、Pb、Cd在新建公路旁土壤中的分布及污染状况,以西藏邦杰塘高寒草甸为例,分析贯穿其间的林拉高等级公路旁不同距离土壤重金属分布,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其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呈随距路基越远而质量比越少的趋势,在0~10 cm土层表现尤为明显;不同距离不同土层Cu、Cd质量比均高于西藏土壤环境背景值,其中0~10 cm土层Cu、Cd质量比分别是西藏土壤背景值的1.95~6.28倍、5.50~7.31倍,10~20 cm土层Cu、Cd质量比分别是西藏土壤环境背景值的3.51~6.14倍、5.85~7.45倍;Cu与Pb、Cd以及Pb与Cd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Cu、Cd高于Pb、Zn的潜在生态风险,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均为轻微生态危害。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公路旁划定宜牧范围,制定青藏高原草地土壤质量标准等前期防治工作极有必要。
- 侯磊侯磊
- 关键词:环境学重金属公路生态风险高寒草甸
- 藏北高寒草甸不同深度土壤生物群落结构的高通量分析
- 2021年
- 为了解藏北高寒草甸土壤生物群落结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那曲高寒草甸0~5、5~10、10~15、15~20、20~25 cm土壤深度范围内生物群落组成与结构差异。结果表明,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在20~25 cm土层最少,且该层次Chao1指数和观测到的物种数均显著少于0~20 cm各土层。在门水平,0~25 cm各土层均以Opisthokonta为最优势群落,但20~25 cm土层的Archaeplastida群落较0~20 cm各土层的相对丰度高。在纲水平,0~20 cm各土层均以Nucletmycea为最优势群落,但到20~25 cm土层则转变为以Holozoa为最优势群落。在目水平,0~20 cm各土层均以fungi为最优势群落,但到20~25 cm土层则转变为以Metazoa_(Animalia)为最优势群落。研究发现不同深度土壤生物群落种类及丰度有一定差异,尤其是20~25 cm土层的土壤生物群落与0~20 cm内各土层之间有很大不同,说明土壤有机质可能影响土壤生物群落的分布,本结论可为进一步研究藏北高寒草甸土壤生物群落特征提供一定依据。
- 侯磊侯磊
- 关键词:土壤生物群落结构高通量测序高寒草甸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