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梅
- 作品数:44 被引量:375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综合性医院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54
- 2006年
- 目的研究综合性医院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资料收集的方法,对2003年度到本院急诊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职业、就诊方式、急诊诊断或主诉、去向等项目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共收到57636份调查表,占全年急诊实际患者的98.06%。男女比例为1.27:1。高发年龄组为0~9岁、20~29岁和30~39岁3个组。4、5、6月份就诊患者最多。每天18:00~23:00为来诊高峰时间。前三位职业依次为儿童学生、干部职员、工人。利用出租车或小车来诊者占44.46%,公共汽车占16.12%,救护车占11.53%。收入院率17.73%。报告了除创伤、发热外20种急诊诊断或主诉。结论①要特别重视男性健康和安全防范教育,提高救治水平对人类健康和学科建设有重大意义;②急诊科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重要的部门,要有应急预案;③根据急诊患者就诊密度,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④急诊服务半径相对较小,急诊患者是住院患者的主要来源;⑤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急诊或中心ICU一体化模式是符合急诊学科发展的模式;⑥常见诊断或主诉,对指导急诊专业人员培训有意义。
- 阮海林冯小梅杨春旭丁爱国何志强唐柳萍
- 关键词:急诊流行病学
- 护理部在应对突发卫生事件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护理部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为提高护理部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管理能力提供思路。方法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为标准,制定护理部应急预案,建立医院护理应急救治队伍,成立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照预案规定程序,组织人员做好各项救治工作。结果在一次突发险情时我院在90min内成功完成475名内科住院病人的安全迁移和安置工作,此事件对病人造成的人身损害为零。结论充分发挥护理部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职能作用,有效地实施护理风险预案,能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 冯小梅史清秀梁毅玲张锦龙吴永岚阮海林
- 关键词:医院护理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管理
- 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演练 提高医院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模拟仿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演练的方法,提高医院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方法每年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学习及仿真模拟急救演练,即采用确定内容、制订计划、拟订演练方案、角色配置、现场实景模拟实施急救,演练结束后进行分析、总结、修订预案。结果全院医务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急救综合能力和抢救成功率提高,成功组织并完成了多起突发公共事件的救援,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论模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演练是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急救能力和整体协调能力的有效方法。
- 冯小梅史清秀阮海林吴永岚佘柳君
- 关键词:医务人员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演练
- 综合分级护理干预对非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研究
- 殷铁梅杨家有王丽冯小梅谢春晖郭文秋彭小忠武振国
- 课题来源:该课题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卫计委自筹立项,合同号Z2012536。课题背景:国内外临床资料表明腰椎管狭窄症减压术后的优良率平均为64%。长期随访认为术后早期疗效较好,但远期疗效难尽人意。非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无创伤...
- 关键词:
-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非手术治疗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9
- 2004年
- 目的 研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ACOP)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时中毒的程度设轻度中毒组、中度中毒组、重度中毒组和健康对照组。ACOP中毒患者入院第 1、3、5天抽静脉血检测。结果 入院第 1天、第 3天 ,中度中毒组和重度中毒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和P <0 0 1) ,轻度中毒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第 5天中度中毒组CRP水平与健康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而第 5天重度中毒组CRP水平仍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第 1、3、5天中度中毒组CRP水平与轻度中毒组比较 ,相对应第 1天、第 3天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和P <0 0 5 ) ,第 5天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重度中毒组第 1、3、5天CRP水平与中度中毒组相对应各天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ACOP患者血清CRP水平与中毒的程度及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相一致 ,可作为ACOP患者诊疗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 阮海林杨春旭陈彦华何嗣华李钰申香远黄福文陈文震韦卉冯小梅
- 关键词:中毒一氧化碳C反应蛋白
- 3949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3
- 2006年
- 目的:了解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特点。方法:对2003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我院院前急救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诊时间、急诊诊断或主诉等项目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全年院前急救患者3949人次,男女比例为1.57:1。年龄(40.02±18.69)岁。院前急救前5位系统或大类疾病依次是创伤(40.28%)、心血管系统疾病(14.50)、神经系统疾病(10.15%)、急性中毒(9.62%)、消化系统疾病(6.38%)。急救呼叫服务时间主要分布在9~15时和18~24时两个时间段;急救患者主要分布在医院所在或邻近辖区和周围农村地区。12、1、2月份月均院前急救人次略高于年平均水平。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建立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和提高院前急救质量与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 阮海林杨春旭丁爱国冯小梅
- 关键词:院前急救流行病学
- 综合医院参与院前急救的护理管理被引量:1
- 2001年
- 冯小梅
- 关键词:急救急救医学医院管理护理管理
- 10506例次急诊发热患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 研究综合性医院急诊发热患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采用前瞻性资料收集2003年度到医院急诊体温≥38℃发热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急诊诊断、去向等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到10 506份调查表,男女比例为1.23∶1,年龄(15.20±17.18)岁,高发年龄组为0~9岁组,SARS期间患者最多,每天18:00-22:00为来诊高峰时间,前3位疾病是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咽喉炎、扁桃体炎;住院和急诊留观率12.2%.结论 急诊科和发热门诊是防控传染病和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是发热监测的重要窗口,要有疫情应急预案.
- 阮海林杨春旭丁爱国冯小梅黄福文
- 关键词:急诊发热流行病学
-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进展被引量:65
- 2002年
- 气管切开术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其传统的适应证是解除喉及气管上端阻塞,被认为是一种抢救性的急症手术[1].但近年来,因为其它病因所行的气管切开术已大大超过了上呼吸道阻塞因素,其作为一种抢救手段,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和病人的预后.现将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 冯小梅
- 关键词:术后气管切开术护理
- 静脉注射毒品致血管病变67例心理护理体会被引量:1
- 2010年
- 冯小梅彭莉莉
- 关键词:吸毒血管病变假性动脉瘤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