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彦蕊
-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河北地区汉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PTPN22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研究
-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滑膜的炎症为基础,呈慢性、进行性、侵蚀性关节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RA病因未明,目前多认为是遗传、感染、环境和...
- 冯彦蕊
- 关键词:河北汉族人群类风湿关节炎易感基因
- 文献传递
- 类风湿关节炎与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关节液的mRNA表达水平及其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9例RA、6例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液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FMC和PBMC)中MIP-1αmRNA表达水平。同时采用ELISA法测定MIP-1α的浓度。并与15例健康对照者比较。结果 MIP-1αmRNA在RA组外周血和关节液中均有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组MIP-1α的血清及关节液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关节液中MIP-1α的浓度高于血清(P<0.01)。结论 MIP-1α介导的炎性反应是RA发病机制中重要因素。
- 冯忠军牛艳丽闻海丰尹乃宁张金华庞英冯彦蕊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单个核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浆和关节滑液中miR-16的表达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通过检测miR^(-1)6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浆和关节滑液中的表达,探讨其在RA鉴别诊断以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茎环逆转录引物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RA患者血浆、关节滑液以及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miR^(-1)6的表达水平,以U6snRNA为内参,另有10例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作病例对照。结果目的基因miR^(-1)6和内参U6snRNA的扩增曲线及熔解曲线均良好,未出现非特异性产物及引物二聚体现象。miR^(-1)6在血浆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关节滑液和外周血PBMC(P<0.01);miR^(-1)6在RA患者PBMC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OA患者相比,miR^(-1)6在RA患者关节滑液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浆中miR^(-1)6表达与疾病活动度量表(Disease Activity Score,DAS28)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均无相关性(P>0.05);PBMC中miR^(-1)6表达与DAS28评分、ESR及CRP均呈正相关(P<0.05);关节滑液中miR^(-1)6表达与DAS28评分、ESR及CRP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茎环逆转录引物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是灵敏而且特异的miRNA检测方法。血浆和关节滑液miR^(-1)6的来源并不相同,在血浆和关节滑液中可能存在不同的miRNA表达谱。miR^(-1)6的表达水平可望用于RA与OA的鉴别诊断以及作为RA病情活动度的有效评价指标。
- 冯忠军冯彦蕊闻海丰孙寅
-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滑液微RNAS
- 抗线粒体抗体Ⅱ型IgM与抗着丝点抗体IgG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早期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分析PBC患者抗线粒体抗体(AMA)Ⅱ型IgM(M2-IgM)与抗着丝点抗体IgG(ACA-IgG)的关系,探讨M2-IgM和ACA-IgG对PBC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6例AMA-IgG和M2-IgG均阴性的PB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 ACA-IgG阳性组和阴性组M2-IgM阳性检出率,比较M2-IgM阳性组和阴性组病程、病理学及M2-IgG的阳转率。结果 ACA-IgG阳性组检出M2-IgM阳性9例(64%)、阴性5例(36%),ACA-IgG阴性组检出M2-IgM阳性3例(14%)、阴性19例(86%),ACA-IgG阳性组M2-IgM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ACA-IgG阴性组(P=0.003);M2-IgM阳性组M2-IgG阳转8例(67%)、未阳转4例(33%),M2-IgM阴性组M2-IgG阳转2例(8%)、未阳转22例(92%),M2-IgM阳性组M2-IgG阳转率明显高于M2-IgM阴性组(P=0.001);M2-IgM阳性组病程和病理学符合PBC病程早期特点。结论 M2-IgM是PBC产生较早的特异性抗体, M2-IgG产生相对滞后;在AMA-IgG和M2-IgG阴性的PBC患者中, M2-IgM检出率与ACA-IgG密切相关,认为ACA-IgG阳性人群可能是PBC的易发人群,ACA-IgG检测对PBC早期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 尹乃宁冯彦蕊武文双
- 关键词:抗着丝点抗体IGMIGG
- PTPN22单核甘酸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 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即单核苷酸多态性,是继第一代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第二代微卫星即简单的串联重复标记后的第三代基因遗传标记,作为遗传标记具有二态性、高频性...
- 冯彦蕊冯忠军
- 微小RNA与临床疾病被引量:1
- 2013年
-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体的内源性单链小分子RNA。作为天然存在的基因表达调控分子,miRNA及其靶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和人类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特定miRNA表达谱可辅助临床对疾病进行诊断、分型及预后,将为生命科学以及临床医学等领域带来一场新的革命。
- 冯忠军孙寅冯彦蕊闻海丰于文静
- 关键词:微小RNA单核苷酸多态性
- 应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同源性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了解临床不同来源的鲍曼不动杆菌是否存在同源性,判断其是否存在耐药菌株的克隆播散,追踪其在医院交叉感染的可能途径,以便有效防控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中传播。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临床分离的73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ERIC-PCR)对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73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经ERIC-PCR分型分为8个基因型,分别用A、B、C、D、E、F、G、H表示,其中A型31株,B型15株,C型12株,D型8株,E型3株,F型2株,G和H型各为1株。A型为主要的流行株,分布在多个不同的科室。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分离的菌株存在6个基因型;骨科系统病区存在4个基因型;急诊科有5个基因型;内科发现有6个基因型;外科发现3个基因型。ICU病房环境物体表面共分离出4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9号和10号菌株来自于不同患者的床旁,12号和13号来自于护理站电脑键盘。结论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存在多个基因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存在时间和空间的聚集性。
- 闻海丰秦瑾于文静冯彦蕊冯忠军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同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