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合代
- 作品数:37 被引量:202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4年
- 支气管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其发病率逐年上升.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放疗、化疗等,但疗效欠佳.近年来,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已被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可开展多种植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局部控制率.文章综述了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 黄骞刘合代丁罡
- 关键词: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
- 部分性脾栓塞术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7
- 2010年
- 部分性脾栓塞术(PSE)微创、有效、便捷,可重复进行,且保留脾功能,优势明显,临床广泛应用于肝、脾及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尤其近年来有取代脾切除术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的趋势。现对PSE在治疗肝功能不全、门静脉高压症、脾大、脾破裂、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性血小板减少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症、恶性肿瘤合并血小板低下和在某些少见病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刘合代
- 关键词:部分性脾栓塞术肝硬化失代偿期脾脏疾病脾功能亢进症血小板减少症
- 二例四原发癌临床报道
- 2015年
- 癌症的形成经历多因素、多步骤的漫长过程过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寿命的延长,癌症在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上的发生率也随着升高。
- 徐菊娣刘合代倪裕丰袁翠堂张明丁罡
- 关键词:原发癌生活水发生率癌症
- 部分脾动脉栓塞在合并脾亢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讨PSE联合TACE在伴有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组34例采用PSE联合TACE治疗的方法,对照组32例仅用TACE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外周血WBC、RBC、PLT计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2、4周治疗组WBC、PLT计数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RBC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术后无明显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TACE联合PSE术临床应用于合并明显脾功能亢进的肝癌病例,可以明显提高外周白细胞和/或血小板数量,为治疗赢得时间。
- 徐晓翌刘合代黄骞丁罡
- 关键词:脾功能亢进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 癌痛患者外周血中致痛因子表达与癌痛的关系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检测肿瘤癌痛患者外周血中相关致痛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关键致痛因子的含量及变化规律与癌性疼痛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新华医院崇明分院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收住入院的伴癌无痛患者(A组)53例,肿瘤轻度疼痛患者(B组)53例,肿瘤中重度疼痛患者(C组)25例,应用蛋白芯片分次测定3组患者及中重度疼痛患者抗癌痛治疗后(D组)血清中致痛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运用人类细胞因子抗体芯片Human Cytokine Array C59检测4组患者血浆内疼痛相关的细胞因子变化。运用Volcano Plot对4组芯片检测结果进行两两比较,检测差异性的细胞因子。采用SPSS 18.0统计分析差异蛋白在4个时期的表达变化趋势。采用聚类分析检测差异性的细胞因子,探测样本中相似蛋白的表达谱,对目的因子功能进一步的判别和分类。结论SPSS 18.0统计分析结合聚类分析结果,提示IL-2、IL-7、TNF-β、MIF、GM-CSF和TGF-β1细胞因子在癌痛维持和加重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IL-2、MCP-4、Ckβ8-1和Fractalkine细胞因子对癌痛减缓具有重要作用。实验结果发现,免疫调节因子IL-2在癌痛的维持、加重以及减缓中均发生了显著改变。研究结果提示,通过改善机体的免疫治疗状态,提高机体整体免疫功能,可能有效的缓解癌痛,提高顽固性癌痛缓解率。
- 徐菊娣姜峰廖志军胡薇薇黄骞刘合代丁罡
- 关键词:肿瘤微环境癌痛细胞因子
-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在伴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5年
-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常规使用肝素抗凝,但对伴有凝血功能障碍和/或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目前临床使用无肝素透析或局部枸橼酸钠体外抗凝透析。由于无肝素透析易发生管路凝血,透析过程中需反复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透析器,大量生理盐水进入血液循环,严重影响透析效果,使透析不充分。
- 常娟刘合代邹明朱淳
- 关键词:血液透析患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生理盐水冲洗无肝素透析肾脏替代治疗
- 低剂量螺旋CT对肺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4
- 2016年
-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对筛查早期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52例肺癌高危人群分别接受DR胸片及低剂量螺旋CT肺部扫描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7052例肺癌高危人群受检者经低剂量螺旋CT扫描,共筛查出肺结节共1527例,其中经病理确诊肺癌共96例,肺癌总体检出率为1.36%,高于DR的检出率(0.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能够提高肺内非钙化结节的检出率,对早期诊断肺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华红伟倪裕丰王永杰张明梁洪享刘合代廖志军袁翠堂丁罡
- 关键词:低剂量螺旋CT肺癌
- ERCC1蛋白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ERCC1的表达水平。结果 76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RCC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6.84%,与患者性别、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吸烟指数无关;ERCC1表达阳性组化疗有效率(17.86%)低于阴性组(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表达阳性组中位生存期(MST)(10个月)短于阴性组(14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C1蛋白表达水平是铂类药物化疗疗效的一个预测指标,有助于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化疗方案的制定。
- 倪裕丰丁罡刘合代赵其德丁昭珩梁洪享
- 关键词:ERCC1非小细胞肺癌老年化疗
- 血小板低下经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后化疗的骨髓耐受性评价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评价恶性肿瘤患者通过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升高血小板后化疗的骨髓功能耐受性。方法本研究26例均为需要化疗的非肝癌恶性肿瘤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其中20例为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引起脾功能亢进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6例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26例患者介入前血小板数量在(12~48)×109/L,平均(32.6±9.5)×109/L,其中11例白细胞在(2.8~3.5)×109/L。PSE后2周内血小板升到80×109/L以上,随后给予静脉联合化疗,每周期化疗后第3、7、10、14天复查血常规,并观察其他不良反应。结果PSE后2周内血小板最高值在(83~341)×109/L,平均(170.7±81.5)×109/L,较介入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97,P<0.05)。26例患者共接受化疗127个周期,平均每例4.9个周期(3~6个周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无肝、肾功能损害。Ⅲ、Ⅳ度白细胞抑制率为30.8%(8/26),Ⅲ、Ⅳ度血小板抑制率为11.5%(3/26);恶心、呕吐发生率为61.5%(16/26),Ⅲ度发生率为7.7%(2/26),无Ⅳ度恶心、呕吐发生。结论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脾功能亢进性血小板减少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恶性肿瘤患者,采用PSE升高血小板后进行化疗时,骨髓抑制可以耐受。
- 刘合代丁罡赵其德张明梁洪享徐菊娣倪裕丰黄骞
- 关键词:栓塞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骨髓抑制
- 中晚期单纯性肝癌疼痛诱导的肿瘤微环境因子及相关受体的变化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观察和分析中晚期单纯性肝癌疼痛诱导的肿瘤微环境因子及相关受体的变化。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中晚期单纯性肝癌患者110例,疼痛评分NRS<3的患者归入肝癌无痛组(B组)58例,6≤NRS≤8的患者归入肝癌合并疼痛组(C组)5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55名为对照组(A组)。B+C组接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C组还接受WHO三阶梯治疗方案。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和肝脏的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和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及肝脏相应受体。结果外周血中TGF-β1、TNF-α、IL-1、IL-6、ET-1和PGE-2呈A组、B组和C组的顺序增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C组外周血TGF-β1、TNF-α、IL-1、IL-6、ET-1和PGE-2呈不同程度降低,且与B组比降低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C组肝脏TGF-β1、TNF-α、IL-1、IL-6、ET-1和PGE-2及对应受体呈不同程度降低,与B组比降低明显(P<0.05),B组肝脏的TGF-β1、IL-1、PGE-2和ET-1R有不同程度地增高(P<0.05)。结论在疼痛的持续刺激下,肿瘤生长的微环境发生了利于肿瘤细胞生长的变化,TGF-β1、TNF-α、IL-1、IL-6、ET-1和PGE-2等因子和/或相关受体在血液和/或肝脏组织表达增高,给予系统抗痛治疗,可明显降低上述因子及受体。
- 黄骞姜峰刘合代徐菊娣倪裕丰丁罡
- 关键词:肿瘤微环境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