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伟
-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预测微阵列分析法评估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硬化组织发生癌变的基因谱变化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的显著微阵列分析法(SAM)和预测微阵列分析法(PAM)了解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肝癌的基因表达谱的改变情况,以筛选肝硬化癌变的风险基因。方法采用人Affymetrix基因芯片技术,检测1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癌变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硬化组织的基因表达谱。采用SAM和PAM软件筛选肝脏硬化组织和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明显的显著性基因和风险基因。实时定量PCR验证11个风险基因的mRNA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两组数据间比较采用f检验,三组以上数据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芯片软件筛选出两组间差异2倍以上且P<0.0l的差异基因共497个。SAM分析得出162个显著性基因,其中18个显著性基因呈上调表达,144个显著性基因呈下调表达,平均显著性差异值的差异倍数是-1.46~1.28。PAM分析能有效分类两组的最少风险基因数为22个(阈值=5.5),交叉验证样本被分类的准确性达80%以上。22个基因的信号值在肝癌组和肝硬化组比较,在肝癌组4个风险基因表达上调,18个风险基因表达下调,组间差异倍数在2.038~7.897(P值均〈0.01)。实时定量PCR验证11个风险基因,肝癌组的mRNA(1.21±0.45)和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1.11±0.16)较肝硬化组(1.26±0.44)显著下调护=0.002),而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上调(1.66±0.09与1.37±0.04,P=0.004)。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肝癌会产生数百个基因表达的变化,PAM筛选出的3个风险预测基因叉头样转录因子P1、丝氨酸肽酶抑制因子Kazal型1和钾离子通道相关基因J16有望用于诊断和预测该病。
- 刘建伟张清清李郑红张启迪曲颖陆伦根徐铭益
- 关键词:肝炎乙型基因微阵列
- 10天伴同、序贯及含铋剂四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通过比较10天伴同、序贯及含铋剂四联疗法三种方案对Hp的根除率,以确定最佳的四联治疗方案,进而指导临床实践。方法经快速尿素酶检查证实Hp的患者随机接受伴同方案(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克拉霉素500 mg、替硝唑500 mg)、序贯方案(前5天为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后5天为奥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500 mg、替硝唑500 mg)或含铋剂方案(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克拉霉素500 mg、胶体果胶铋200 mg)治疗,每日2次用药,疗程均为10 d。患者停药后6周进行13C呼气试验检查,结果阴性者判为根除成功。结果意向性分析时,伴同方案、序贯方案和含铋剂方案对Hp的根除率分别为85.6%、70.7%、85.3%,伴同方案和含铋剂方案均显著优于序贯方案(P<0.05)。符合方案集分析显示,上述3组对Hp的根除率为87.8%、82.8%和88.9%,各方案之间的根除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工作中,10 d含铋剂四联方案可作为经验性治疗Hp感染的首选方案。
- 李月月左秀丽季锐陈飞雪赵宏宇王晗郭婧张菁媛付姗姗刘建伟李延青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序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