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正蓝

作品数:7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4篇带宽
  • 3篇公平
  • 3篇TCP协议
  • 3篇DIFFSE...
  • 2篇带宽估计
  • 2篇中带宽
  • 2篇INTERN...
  • 2篇QOS
  • 1篇多目标
  • 1篇拥塞
  • 1篇优化配煤
  • 1篇数据包
  • 1篇体系结构
  • 1篇配煤
  • 1篇区分服务网络
  • 1篇专家系统
  • 1篇自学习
  • 1篇组播
  • 1篇网络
  • 1篇网络拥塞

机构

  • 7篇浙江大学
  • 2篇上海海运学院

作者

  • 7篇刘正蓝
  • 5篇朱淼良
  • 2篇汤旭红
  • 1篇董亚波
  • 1篇吴天福
  • 1篇姜明

传媒

  • 2篇通信学报
  • 1篇电子与信息学...
  • 1篇计算机学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区分服务中一种TCP友好的公平数据包标记算法被引量:6
2004年
在DiffServ网络中,存在一些对带宽利用的不公平性。为了解决这些不公平性,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TSW的标记算法,称之为TCP友好的公平数据包标记算法,它能以一种近似按比例的方式在各个汇聚流之间公平地分配网络中的剩余带宽,同时还能在汇聚流内部对TCP流和UDP流进行公平的带宽分配。通过仿真试验对算法进行了验证,并与其它几种标记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证实本算法比其它几种算法具有更好的公平性。
刘正蓝朱淼良董亚波
关键词:TCP友好DIFFSERV服务质量互联网
基于边界到边界带宽估计的数据包标记器被引量:3
2003年
提出了一种基于带宽估计的标记算法,我们称之为BEBM(bandwidth estimation basedmarking)。它跟踪网络中可利用带宽的动态变化,对可利用带宽进行估计,并以一种按比例的方式在各个汇聚流之间公平地重新分配网络中的可利用带宽。我们通过仿真试验对算法进行了验证,并与其它几种标记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证实BEBM算法比其它几种算法具有更好的公平性以及更高的链路利用率。
刘正蓝朱淼良
关键词:DIFFSERV带宽估计QOS
Internet QoS中带宽共享的公平性研究
当前,尽管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带宽以及网络速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的数据却也几乎以与网络发展速度相同的速度增加,甚至超过网络发展的速度,这使得网络带宽与网络速度依然是一个关键问题.同时,近年来发展起...
刘正蓝
关键词:QOSDIFFSERVTCP协议
TCP-Rab的吞吐量模型及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基于接收端通告的TCP(TCP-Rab,receiver advertisement based TCP)协议是我们实现的一种新的TCP协议,在文献[1]中对TCP-Rab的算法设计、实现进行了详细阐述。本文对TCP-Rab进行了少量改进,重点导出了TCP-Rab的吞吐量性能模型,并对TCP-Rab进行了试验研究。该模型采用统计的方法,在导出TCP-Rab的吞吐量性能模型的时候,不仅考虑了TCP连接的拥塞避免阶段对吞吐量的影响,也考虑了慢启动阶段对吞吐量的影响,同时还考虑了一个发送窗口内多个数据包随机丢失对吞吐量的影响,因此该模型能适用于实际的网络环境中。
汤旭红刘正蓝朱淼良
关键词:TCP协议带宽估计
区分服务网络中带宽利用的公平性被引量:15
2004年
为了解决DiffServ网络中带宽利用的不公平性 ,该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数据包标记算法AFM(AdaptiveFairMarker) .与现有的标记算法相比 ,它有两个显著的不同 :( 1)增加了一种带宽估计机制 ,对网络中可使用的带宽进行动态估计 ,并将所估计的带宽以按比例的方式公平地分配给各个汇聚流 ;( 2 )对TCP协议作了一个微小而又非常有效的改进 ,在控制TCP拥塞窗口的同时尽量避免TCP协议的AIMD机制 .该文通过仿真试验对算法进行了验证 。
刘正蓝朱淼良汤旭红
关键词:网络拥塞DIFFSERV网络TCP协议
QoS协议及体系结构研究综述被引量:23
2003年
详细介绍了Internet中提供QoS服务的IntServ,DiffServ以及MPLS模型.具体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体系结构、技术特点、所适合的客户QoS要求以及如何实现客户QoS.简单介绍了各种服务模型对组播的支持.在研究分析各个服务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总体的QoS框架模型.该模型充分利用了上述几种服务模型的优点,在各个服务模型之间相互映射,相互协作,从而对客户提供从上至下的、端对端的QoS.这种总体服务模型具有两个突出的优点:为网络用户提供端的QoS保证;可扩展性强,这两个优点正代表了QoS进一步研究发展的方向.
刘正蓝朱淼良姜明吴天福
关键词:INTERNET体系结构组播
优化配煤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该文分析了专家系统的结构、知识表示方法以及专家系统构建方法,将人工神经网络的BP网络应用于专家系统作为其学习策略.因此,该文对BP网络的结构、数学推导及其算法设计进行了研究.该文将专家系统技术引入优化配煤研究中,将专家系...
刘正蓝
关键词:优化配煤专家系统自学习多目标混合离散变量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