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洁琼 作品数:18 被引量:33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胆囊良恶性病变组织中CD63和MAGE-1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2009年 目的研究胆囊良恶性病变组织中CD63和黑色素瘤抗原-1(melanoma antigen-1,MAGE-1)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108例胆囊腺癌、46例癌旁组织、15例腺瘤性息肉和35例慢性胆囊炎组织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CD63和MAGE-1染色方法为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结果胆囊腺癌CD63表达阳性率明显地低于癌旁组织(x^2=15.77,P〈0.01)、腺瘤性息肉(x^2=10.81,P〈0.01)和慢性胆囊炎(x^2=26.47,P〈0.01);胆囊腺癌MAGE-1表达阳性率明显地高于癌旁组织(x^2=31.27,P〈0.01)、腺瘤性息肉(x^2=13.57,P〈0.01)和慢性胆囊炎(x^2=35.47,P〈0.01);腺瘤癌变、肿块最大径〈2cm、无淋巴结转移和未侵犯周围组织器官病例CD63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中或低分化腺癌、肿块最大径≥2cm、淋巴结转移及侵犯周围组织器官病例(P〈0.05或P〈0.01),但MAGE-1表达则相反(P〈0.01)。结论CD63和MEGE-1表达水平与胆囊腺癌发生、进展、转移、侵袭能力及预后有密切关系。 杨乐平 杨竹林 苗雄鹰 刘洁琼关键词:胆囊息肉 CD63 黑色素瘤抗原-1 胆囊良恶性病变组织中MUC1和MUC5AC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胆囊良恶性病变组织中黏液蛋白(MUC1和MUC5AC)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108例胆囊腺癌、46例癌旁组织、15例腺瘤和35例慢性胆囊炎手术切除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MUC1和MUC5AC染色方法为Envision免疫组化法。结果胆囊腺癌MUC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χ2=16.49,P<0.01)、腺瘤(χ2=7.40,P<0.01)和慢性胆囊炎(χ2=28.57,P<0.01)。胆囊腺癌MUC5AC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χ2=12.83,P<0.01)、腺瘤(χ2=4.22,P<0.05)和慢性胆囊炎(χ2=20.25,P<0.01)。MUC1阳性表达和(或)MUC5AC阴性表达的良性病例的胆囊上皮均呈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肿块最大径<2cm、无淋巴结转移、未侵犯周围组织的病例MUC1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肿块最大径≥2cm、淋巴结转移和侵犯周围组织的病例(P<0.05或P<0.01);高分化腺癌、肿块最大径<2cm病例MUC5AC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化腺癌和肿块最大径≥2cm病例(P<0.05或P<0.01)。结论MUC1和MUC5AC的表达与胆囊腺癌的发生、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密切关系。 杨竹林 兰思根 刘洁琼 苗雄鹰关键词:胆囊肿瘤 慢性胆囊炎 细胞连接调控蛋白在大鼠胰腺癌和非癌胰腺组织中表达及意义 2009年 目的:建立SD大鼠胰腺癌模型,研究细胞连接调控蛋白(Claudin-1,Occludin,E-cad,Snail)在胰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90只大鼠随机分为二甲基苯荓蒽(DMBA)组(A组,n=40),DMBA+曲古霉素A(TSA)组(B组,n=40)和空白对照组(C组,n=10只).将DMBA直接置入A,B组胰腺实质内建立胰腺癌模型,B组腹腔注射TSA,~5mo内处死并观察胰腺癌发生情况,C组于第5mo处死.采用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检测Claudin-1,Occludin,E-cad,Snail的表达.结果:A组3~5mo癌发生率为48.6%(18/37),5mo(60.0%)高于4mo组(40.0%)和3mo组(28.6%).B组3~5mo癌发生率为33.3%(12/36),5mo(40.0%)高于4mo组(30.0%)和3mo组(16.7%).A组发癌率高于B组.A组,B组胰腺导管癌分别为17例和11例,其余为纤维肉瘤;A组胰腺癌最大径均值大于B组(A组:0.5~1.0cm7例,1.0~2.0cm10例,>2.0cm1例;B组:0.5~1.0cm9例,1.0~2.0cm2例,>2.0cm1例,P<0.05);C组胰腺和A,B,C组胰腺外主要脏器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A组+B组胰腺导管癌Clau-din-1,Occludin,E-cad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A组+B组非癌胰腺组织(P<0.05或P<0.01),但Snail则相反(P<0.01);在胰腺导管腺癌中Claudin-1,Occludin,E-cad表达均相互呈一致性(P<0.05或P<0.01),但三者均与Snail表达呈明显不一致性(P<0.05或P<0.01).结论:较大剂量DMBA置入胰实质内可在短期内获得较高的SD鼠胰腺癌发生率,TSA能抑制胰腺癌发生和生长;Claudin-1,Occludin,E-cad和Snail在DM-BA诱导SD大鼠胰腺癌发生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邹琼 杨竹林 刘洁琼 杨乐平 苗雄鹰 李龙清关键词:胰腺 CLAUDINS OCCLUDIN 钙粘附蛋白 胆囊良恶性病变中胆囊星形细胞标记物及其调控因子的表达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胆囊腺癌、癌旁组织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GSCs和其调控因子TGF-β1 mRNA和CTGF mRNA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108例胆囊腺癌、46例癌旁组织和35例慢性胆囊炎手术切除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切片,GSCs染色方法为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单抗EnVisiomTM免疫组化法,TGF-β1 mRNA和CTGF mRNA染色方法为原位杂交法。结果胆囊腺癌α-SMA,TGF-β1 mRNA,CTGF mRNA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慢性胆囊炎(P<0.05或P<0.01);但腺瘤癌变、肿块最大径<2cm、无淋巴结转移和未侵犯周围组织者的α-SMA,TGF-β1 mRNA,CTGF mRNA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高于低分化腺癌、肿块最大径≥2cm、淋巴结转移和侵犯周围组织器官者(P<0.05或P<0.01);胆囊腺癌中α-SMA,TGF-β1 mRNA,CTGF mRNA表达评分之间均呈高度密切正相关(α-SMAvsTGF-β1 mRNA,r=0.82;α-SMAvsCTGF mRNAr=0.75;TGF-β1 mRNAvsCTGF mRNA,r=0.78)结论α-SMA,TGF-β1 mRNA,CTGF mRNA均为反映胆囊腺癌进展、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TGF-β1和CTGF在活化GSCs方面可能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周庆湘 杨竹林 刘洁琼 杨乐平 苗雄鹰关键词:慢性胆囊炎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原位杂交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及新进展 被引量:7 2007年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由于副作用小、缓解率高,现已被广大患者所接受,适用于长期治疗。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研究取得了飞速进展。新近对于雷洛昔芬及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较多。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已成为绝经后乳腺癌的一线药物选择之一。本文就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原理、方法、药物及其疗效比较、方法药物选择,与化疗、放疗的关系以及相关新进展简要综述。 刘洁琼 周恩相关键词:乳腺肿瘤 内分泌治疗 雌激素拮抗剂 胆囊良恶性病变组织中gal-3和SNA凝集素表达水平研究 2011年 目的研究胆囊良恶性病变组织中β-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和接骨木凝集素(sambucus nigra agglutinin,SNA)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108例胆囊腺癌、46例癌旁组织、15例腺瘤性息肉和35例慢性胆囊炎组织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gal-3染色方法为EnV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法,SNA染色法为ABC亲和组化法。结果胆囊腺癌gal-3和SNA表达阳性率(62.0%,66.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9.1%,45.6%)、腺瘤性息肉(26.7%,33.3%)和慢性胆囊炎胆囊上皮(11.4%,11.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gal-3和SNA表达阳性的良性病变胆囊上皮均呈不典型增生;高分化腺癌、肿块最大径〈2cm、无淋巴结转移及未侵犯周围组织病例gal-3和SNA表达阳性率均明显低于低分化腺癌、肿块最大径≥2cm、淋巴结转移及侵犯周围组织病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或P〈0.01);胆囊腺癌中gal-3和SNA表达水平呈高度一致性(X^2-9.51,P%0.01)。结论gal-3和SNA表达水平在胆囊腺癌发生、进展、临床生物学行为方面可能有重要作用,gal-3和(或)SNA阳性表达的胆囊腺癌可能预后不良。 杨乐平 杨竹林 刘洁琼 杨晓静 苗雄鹰关键词:胆囊肿瘤 慢性胆囊炎 胆囊良、恶性病变组织中CA19-9和CA125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研究胆囊腺癌及其癌旁组织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CA19-9和CA125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108例胆囊腺癌、46例癌旁组织和35例慢性胆囊炎手术切除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应用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检测CA19-9和CA125的蛋白表达。结果胆囊腺癌组织中CA19-9和CA125的表达阳性率(49.1%、51.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6.1%、15.2%)和慢性胆囊炎组织(14.3%、5.7%),P<0.01。腺瘤癌变、肿块最大径<2cm、无淋巴结转移和未侵犯周围组织者CA19-9和CA125的表达阳性率均明显低于低分化腺癌、肿块最大径≥2cm、有淋巴结转移和侵犯周围组织器官者(P<0.05,P<0.01);两者在胆囊腺癌中的表达具有一致性(χ2=44.69,P<0.01)。结论CA19-9和CA125可能是反映胆囊腺癌发生、发展、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肿瘤标志物。 刘洁琼 杨竹林 苗雄鹰关键词:胆囊腺癌 慢性胆囊炎 肿瘤标志物 胆囊良恶性病变组织中IGF-1及其IGF-1R表达的研究 2008年 目的研究胆囊腺癌、癌旁组织、腺瘤性息肉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IGF-1和IGF-1R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取108例胆囊腺癌、46例癌旁组织、15例腺瘤性息肉和35例慢性胆囊炎手术切除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IGF-1和IGF-1R染色方法均为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结果胆囊腺癌IGF-1和IGF-1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3.7%和51.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23.9%和26.1%,腺瘤性息肉的13.3%和13.3%和慢性胆囊炎的5.7%和5.7%,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均P<0.01)。高分化腺癌,肿块最大径<2cm,无淋巴结转移及未侵犯周围组织者IGF-1和IGF-1R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低分化腺癌,肿块最大径≥2cm,淋巴结转移及侵犯周围组织者(P<0.05或P<0.01)。胆囊腺癌中IGF-1和IGF-1R表达呈高度一致性(χ2=65.32,P<0.01)。结论IGF-1和IGF-1R表达水平可能是反映胆囊腺癌发生、进展、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标记物。 周庆湘 杨竹林 苗雄鹰 刘洁琼关键词:胆囊息肉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胆囊良恶性病变NF-κB/p65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胆囊腺癌、癌旁组织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NF-κB/p65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108例胆囊腺癌、46例癌旁组织和35例慢性胆囊炎手术切除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切片,NF-κB/p65染色方法为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结果胆囊腺癌NF-κB/p65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高于癌旁组织(χ2=10.58,t=3.39,P<0.01)和慢性胆囊炎(χ2=14.98,t=3.76,P<0.01);腺瘤癌变、肿块最大径<2 cm、无淋巴结转移和未侵犯周围组织病例NF-κB/p65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低于低分化黏液腺癌、肿块最大径≥2 cm、淋巴结转移及侵犯周围组织病例(P<0.05或P<0.01)。结论NF-κB/p65表达可能是反映胆囊腺癌发生、进展、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 刘洁琼 杨竹林 杨乐平 苗雄鹰关键词:胆囊肿瘤 慢性胆囊炎 核转录因子-ΚB 大鼠胰腺癌和非癌胰腺组织DNA损伤修复蛋白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建立SD(sprague-dawely)大鼠胰腺癌模型,研究胰腺癌发生过程中DNA损伤修复蛋白(MGMT,ERCC1,hMSH2,hMLH1)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将二甲基苯荓蒽(dimethylbenzanthracene,DMBA)直接置入胰腺实质内(A组+B组),B组每周腹腔注射曲古霉素A(trichostatin,TSA)1μg,A组和B组鼠于3~5个月内处死,对照组(C组)于第5个月处死;肉眼检查及HE染色观察胰腺癌发生情况,MGMT、ERCC1、hMSH2和hMLH1染色方法均为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结果(1)A组3~5个月癌发生率为48.7%(18/37),17例为胰腺导管腺癌,1例为纤维肉瘤;B组3~5个月癌发生率为33.3%(12/36),11例为胰腺导管腺癌,1例为纤维肉瘤;A组胰腺肿瘤最大径均值大于B组(P<0.05);C组胰腺及A组、B组胰腺外主要脏器均无明显病理改变。(2)A组+B组胰腺导管腺癌组织MGMT、ERCC1、hMSH2和hMLH1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A组+B组非癌胰腺组织(P<0.01或P<0.05),A组胰腺导管腺癌MGMT、ERCC1、hMSH2和hMLH1表达阳性率与A组非癌胰腺组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胰腺导管腺癌MGMT、ERCC1、hMSH2和hMLH1表达阳性率均较明显低于B组非癌胰腺组织(P≤0.05);C组胰腺组织4种修复蛋白均阳性表达;A组或B组非癌胰腺组织MGMT、ERCC1、hMSH2和hMLH1阴性表达者胰腺导管上皮均呈轻至重度不典型增生。结论较大剂量DMBA置入胰实质内可在短期内获得较高的胰腺癌发生率,TSA能干预胰腺癌的发生和生长;在DMBA诱导胰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DNA损伤修复蛋白失活起较重要作用。 杨竹林 李清龙 邓星辉 杨乐平 刘洁琼 苗雄鹰关键词:胰腺肿瘤 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