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铎 作品数:58 被引量:683 H指数:15 供职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理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政治法律 更多>>
中美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比较研究——基于行业上游度测算视角 被引量:11 2016年 该文基于行业上游度测算理论并结合世界投入产出表,对1995-2011年中美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进行测度及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整体、大类行业还是单一行业,中美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为:首先,在考察期内,中国整体及大部分行业的上游度指数均明显大于美国,这意味着中国整体以及大部分行业相对于美国位于全球价值链的偏上游位置;其次,中美两国整体或分行业的上游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分化特征。其中中国整体的上游度指数在迂回波动中趋于上升,与此相反的是,美国的上游度指数则呈下降走势。上述差异一方面说明中国存在向价值链的上游环节转移的迹象,其所从事的与中间投入端相关的生产模式得到进一步强化;另一方面则意味着美国通过向价值链的下游环节靠拢的方式进一步趋近于最终使用端。鉴于中间投入生产活动往往具有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等粗放型特征,因此中国有必要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驱动自身向全球价值链的下游环节转移,在摆脱"低端锁定"的同时,实现国际分工地位的层级攀升,以此提升中国的全球竞争力。 刘洪铎 曹瑜强关键词:全球价值链 实际控制人的境外居留权与公司现金股利支付倾向 被引量:10 2020年 现金股利政策作为公司主要财务决策之一,一直以来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相关研究忽视了民营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个人背景特征可能会对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倾向造成影响。对此,本文以2003—2016年沪深两市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实际控制人拥有境外居留权与公司现金股利支付倾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民营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拥有境外居留权会显著抑制公司现金股利支付倾向;进一步分析发现,实际控制人的境外居留权与公司现金股利支付倾向之间的负相关性在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小、公司治理较差以及居留国家或地区未与我国签署引渡条约等类型的公司中更加明显。本文为有关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领域的研究开辟了新视角,研究结论丰富了相关文献,也为监管部门加强对实际控制人拥有境外居留权的民营企业的监管和市场投资者的评估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陈晓珊 刘洪铎关键词:实际控制人 现金股利 制度型开放、营商环境改善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基于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4 2024年 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新时期我国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试验田”,能否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助力并发挥先导示范作用,是当前政策层与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焦点议题。基于自贸区设立这一准自然实验,构建交错型倍差法模型实证检验制度型开放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制度型开放能显著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自贸区的设立使所在地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平均提升了约7.490%。机制分析表明,制度型开放加快了市场制度的变革进程,改善了营商环境,从而有利于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制度型开放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效应存在差异,在自贸区设立时间较早和非正式制度较弱的地区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制度型开放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对毗邻省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自贸区制度创新水平越高、法律授权支持力度越大、产业集聚效应和吸引高端要素流动的效应越强,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效应越明显。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自贸区建设、释放制度型开放红利、助推我国生产力能级跃迁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刘洪铎 王梦飞 徐雨欣 陈晓珊关键词:营商环境 金融集聚、产业结构演进与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0 2017年 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演进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地区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机理,继而利用2003~2014年我国的省际面板数据并运用静态、动态面板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金融的集聚发展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级化的方向演进,进而带动地区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升级,划分子样本的回归结果进一步表明,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演进两者对地区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交互影响呈东、中、西渐减的趋势,这说明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演进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效应存在区域差异。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就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傅建源 刘洪铎关键词:金融集聚 产业结构演进 出口技术复杂度 北京市分工地位的测度研究——基于行业上游度的视角 被引量:5 2013年 运用Antràs et al.(2012)发展的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行业上游度测算方法,本文对北京市的分工地位展开综合测度。研究发现:(1)就北京市内部的42个行业而言,不同行业的上游度表现出较大差异,这表明各自融入国际生产分工体系的程度不一;(2)样本期内大多数行业的上游度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态势,而部分集中于第二、三产业体系行业的分工地位则出现下滑现象;(3)在北京市分工地位处于相对下游阶段行业数目减少的过程中,处于相对上游阶段的行业数目进一步增加;(4)从城市层面的考察来看,整体分工地位呈现上海市高于北京市的布局;(5)以权重为分析基准可以发现,北京市三大产业的分工地位呈第二、三、一产业递减的倒V型。针对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刘洪铎关键词:分工地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研究——理论及来自中国与其贸易伙伴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9 2017年 本文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因素纳入异质性企业理论框架,首先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1995~2014年中国对全球贸易伙伴的出口贸易数据,将中国的出口增长分解为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并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研究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扩展边际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但对集约边际的影响则不确定。上述发现在替换计量回归方法以及划分子样本估计等情形下均是稳健的。本文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在于:一方面,为相关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经验证据;另一方面,则为思考如何应对内部的不确定性风险以确保对外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这一议题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魏友岳 刘洪铎中国对“一带一路”地区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17年 基于CEPII-BACI-HS1992微观贸易数据库并运用修正的H-K分解方法,对1995年~2015年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出口二元边际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无论是从"一带一路"地区整体还是分产品、区域、国家来看,考察期内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出口增长均主要依靠集约边际的带动实现。产品层面,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出口扩展边际绝对水平基本处于高位且增幅非常有限;区域层面,除东南亚地区外,中国与其他子区域的出口扩展边际均存在一定的增长空间;国家层面,中国对"一带一路"地区绝大多数国家的出口二元边际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对半数国家的出口增长仍来自集约边际的带动。经济规模、固定贸易成本、可变贸易成本、多边阻力和生产率等是影响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出口二元边际的重要因素。我国应改变现行高度依赖集约边际带动的贸易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扩展边际在出口增长中的贡献率,推动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出口贸易的持续、健康和高质量发展。 刘洪铎 陈晓珊关键词:经贸合作 出口贸易 贸易结构 地方主导型产业政策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涌现:基于产业链“链长制”的研究视角 被引量:8 2024年 产业链“链长制”作为地方主导型产业政策的创新形态,是我国推动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机制,其能否以及如何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亟待研究。文章基于2011—2021年我国省级层面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倍差法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链“链长制”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实施产业链“链长制”能够有效带动省级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基于不同方法和策略而开展的稳健性估计均验证该促进效应的存在。作用机制检验显示,改善资源错配是产业链“链长制”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异质性分析表明,产业链“链长制”对新质生产力的促发展效应在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中更为显著。上述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地方主导型产业政策、新质生产力的相关研究,这对于我国深入推进产业链“链长制”以加快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刘洪铎 吴金燕 吴璇 陈晓珊关键词:资源优化配置 区域竞争、本地市场效应与产业集聚——一个包含政府部门的新经济地理分析 被引量:17 2015年 在新经济地理的分析框架下,将政府部门加入中心——外围模型后,发现区域间不仅存在本地市场效应,也存在明显的区域竞争效应,区域竞争优势会通过价格、劳动力成本等方式传导,从而对产业集聚产生影响。随着区域之间竞争差距缩小,区域竞争与本地市场效应共同作用,产业份额会产生相应的变化甚至波动。另一方面,在市场和产业占优的区域,在区域竞争方面也会获得相应的优势,可以有更宽松的政策选择面,政府的政策调控会加速产业集聚。最后使用我国数据进行计量实证检验,提出应该从统筹协调区域发展、构建透明有序竞争机制以及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方面调整我国的区域发展政策。 陈健生 李文宇 刘洪铎关键词:新经济地理 本地市场效应 产业集聚 政府行为 中国跨境服务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潜力 被引量:6 2018年 基于2009~2014年中国对全球100多个国家(地区)的跨境服务贸易人民币结算数据,本文研究中国跨境服务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实际水平相对于前沿水平的偏离程度。研究表明:中国跨境服务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下偏效应远大于上偏效应,对于不同收入类型和位于不同地域的贸易伙伴,中国的跨境服务贸易人民币结算水平均表现为下偏效应占主导地位,说明中国跨境服务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潜力存在明显不足。 刘洪铎 陈晓珊关键词:服务贸易 跨境人民币结算 人民币离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