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炬
- 作品数:13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应用噬菌体随机肽库技术筛选鼠疫耶尔森菌F1抗原中和性表位
- 2015年
- 目的:筛选鼠疫耶尔森菌F1抗原的中和性表位,构建基于鞭毛蛋白佐剂的重组表位疫苗。方法:利用鼠疫菌F1抗原的中和抗体F2H5筛选噬菌体随机12肽库,对得到的阳性克隆采用ELISA进行特异性鉴定,采用竞争抑制ELISA确定具有竞争性的噬菌体单克隆并对其DNA测序,重组表达并纯化获得肽序列与截短型鞭毛蛋白Fli Cdel的融合蛋白,并通过Western印迹和ELISA鉴定重组蛋白与F2H5的结合。结果:获得了2株能够与F1抗原竞争结合F2H5的噬菌体单克隆12-1和12-14,其中12-14的竞争能力较强;通过序列比对,并没有发现这2株噬菌体克隆的插入肽序列与F1抗原序列存在一致性,但这2个插入肽序列与Fli Cdel的重组蛋白在Western印迹和ELISA结果中均显示出能够被抗F1的单克隆抗体识别。结论:F1中和性抗体筛选出的肽序列与截短的鞭毛蛋白融合表达后能够被F2H5特异性识别,为进一步对重组表位抗原进行免疫保护评价奠定了基础。
- 尹可欣迟象阳任军房婷刘树玲刘炬杨秀旭李建民于长明
- 关键词:鼠疫耶尔森菌F1抗原噬菌体随机肽库表位
- 结核分枝杆菌分泌蛋白ESAT-6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研究
-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分泌蛋白ESAT-6(early secreted antigenic target of 6kD)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用重组质粒pF...
- 屈野殷瑛李浩刘炬杨秀旭董大勇徐俊杰陈薇
- 关键词:ESAT-6RAW264.7共聚焦显微镜
- 基于抗体组库技术的疫苗免疫效应分析
- 目的:抗体分析是疫苗免疫效果评价的重要内容,而抗体在体内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制约了对其产生、变化规律及特征信息的获取。利用高通量测序对体内抗体组进行分析,即抗体组库技术,能够以较低成本获得大量抗体序列,通过数据分析可以考察抗...
- 徐俊杰刘炬李汭桦宰晓东
- 关键词:疫苗高通量测序免疫效应CDR3
- 文献传递
- 结核分枝杆菌ESX-1分泌蛋白ESAT-6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分泌蛋白ESAT-6(early secreted antigenictarget of 6 kDa)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用重组质粒pFLAG-ESAT-6和pFLAG-EGFP转染RAW264.7细胞,经G418筛选,PCR、RT-PCR和Western blot鉴定,获得稳定表达flag-ESAT-6和flag-EGFP的RAW细胞系,然后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各稳转细胞系吞噬荧光微球的能力,并用共聚焦显微镜和菌落计数法检测稳转细胞系吞噬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能力。【结果】获得了稳定表达flag-ESAT-6的RAW-E6细胞系和表达flag-EGFP的RAW-EGFP细胞系;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RAW-E6吞噬荧光微球的能力显著强于野生型细胞系RAW264.7和对照细胞系RAW-EGFP;菌落计数和激光共聚焦分析表明RAW-E6细胞系吞噬E.coli的能力也显著强于RAW264.7和RAW-EGFP。【结论】通过胞内表达发现结核分枝杆菌分泌蛋白ESAT-6能够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这将为深入理解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 屈野殷瑛李浩刘炬杨秀旭董大勇徐俊杰陈薇
- 关键词:ESAT-6巨噬细胞
- 炭疽毒素致死因子的重组制备与检测方法研究
- 炭疽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烈性传染病,其病原体为炭疽芽孢杆菌(简称炭疽杆菌)。炭疽杆菌在不适宜的生存条件下会形成具有极强抗逆性的芽孢,其芽孢由于具有存活时间长、易于制备、易于散布等特性,是非常理想的生物战剂和生物恐怖的...
- 刘炬
- 关键词:炭疽杆菌毒力因子生物活性动物模型
- 文献传递
- 重组炭疽疫苗免疫效应的抗体组库分析
- 疫苗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发挥作用主要是通过接种抗原制剂激活获得性免疫和形成免疫记忆,从而对特定病原体实现较长时间甚至终身的免疫。获得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方面,其中抗体与抗原的相互作用是体液免疫发...
- 刘炬
- 关键词:免疫效应表位分析
- 炭疽芽孢杆菌建立感染的过程及其机制被引量:4
- 2014年
- 炭疽是一类烈性传染病,其病原体炭疽芽孢杆菌(简称炭疽菌)形成的芽孢是生物战剂和生物恐怖的原材料。免疫预防和特异性的治疗药物是应对这类生物威胁的重要手段。炭疽菌感染的机制研究,尤其是感染建立过程的研究能够为新型炭疽防治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该文通过综述相关研究进展,介绍了炭疽菌的感染过程,描述了可能的感染机制,并结合炭疽防治药物的研究工作展开了讨论。
- 刘炬徐俊杰陈薇
- 关键词:转位萌发
- 基于抗体组库技术的疫苗免疫效应分析
- 目的:抗体分析是疫苗免疫效果评价的重要内容,而抗体在体内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制约了对其产生、变化规律及特征信息的获取。利用高通量测序对体内抗体组进行分析,即抗体组库技术,能够以较低成本获得大量抗体序列,通过数据分析可以考察抗...
- 徐俊杰刘炬李汭桦宰晓东
- 关键词:疫苗高通量测序免疫效应CDR3
- 炭疽杆菌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3
- 2012年
- 炭疽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烈性传染病,其病原体为炭疽芽孢杆菌。炭疽芽孢杆菌在我国公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被列为第二类病原微生物(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其芽孢可作为生物战剂和生物恐怖的原材料,因此,发展灵敏、高效的炭疽杆菌检测方法十分重要和紧迫。按检测的靶标分类,针对炭疽杆菌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四大类:针对炭疽杆菌芽孢的检测方法,针对细菌繁殖体的检测方法,针对炭疽杆菌基因的检测方法和针对炭疽毒素蛋白的检测方法。其中,针对炭疽杆菌芽孢和细菌繁殖体的检测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方法,但其在特异性以及临床的实用性方面难以令人满意;针对炭疽杆菌基因的检测技术在特异性和灵敏度上有较大的提高,但在临床诊断等方面还有欠缺;而针对炭疽毒素蛋白的检测技术的发展,使得直接对炭疽杆菌的主要致病因子的检测成为可能,这对于临床诊断以及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当前炭疽杆菌检测方法的最新进展做了简要的归纳,关注了不同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检测能力,并展望了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希望能为从事炭疽杆菌检测方法研究的同行提供参考和帮助。
- 刘炬徐俊杰陈薇
- 关键词:炭疽炭疽芽胞杆菌芽孢毒素
- 茯苓多糖PCP-Ⅰ增强抗原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0
- 2017年
- 目的:以炭疽芽孢杆菌保护性抗原(PA)为模式抗原,对茯苓多糖PCP-Ⅰ作为疫苗佐剂增强抗原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的机制进行研究。方法:PCP-Ⅰ混合PA免疫BALB/c小鼠,分别采用ELISA和毒素中和实验,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中PA特异性(anti-PA)抗体和炭疽毒素中和抗体;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树突状细胞(DC)经PCP-Ⅰ体外刺激后的成熟情况,及二免后7 d小鼠脾脏中生发中心(GC)B细胞和滤泡状辅助T细胞(Tfh)的频率。结果:相对于单独PA免疫组,200μg PCP-Ⅰ能够显著提高二免后2周小鼠血清中anti-PA抗体和毒素中和抗体的水平(5.38×10~3vs 6.48×10~1,8.7×10~1vs 1.54×10~1)。PCP-Ⅰ与PA混合刺激培养DC,CD80和MHC-Ⅱ分子阳性细胞频率(82.2%,74.9%)显著高于PA刺激组(51.7%,46.8%)。二免后7 d,PA+PCP-Ⅰ组小鼠脾脏中Tfh细胞频率略高于PA组(4.97%vs 4.20%),GC B细胞频率显著高于PA组(7.73%vs 6.30%)。结论:PCP-Ⅰ可通过促进DC成熟和增强生发中心反应来增强抗原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
- 刘坤殷瑛张军董大勇刘炬李汭桦麻浩单俊杰徐俊杰
- 关键词:佐剂多糖生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