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萍
-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追寻“真实”——教育访谈法中需澄清的几个问题被引量:4
- 2009年
- 访谈法是带有主观判断的方法,在某些问题上可能会接近客观,但它无法保证随时能获得并呈现有效的真实材料。从访谈者的推理、对地方性情景的融入程度、对访谈过程的控制和对资料的整理与呈现等因素看,如何把看似简单的复杂方法真正做到简单而有效地使用,使"真"的呈现凌驾于对"假"的无视上,这不是理论阐述所能完成的,它需要研究者在实践中不断真诚地体验与把握。
- 刘继萍
- 关键词:文化背景
- 论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学校变革被引量:9
- 2007年
-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的社会化程度日益增强,学校要获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适应环境、完善自身,成为开放的、学习型的更高程度专门化的教育机构。因而,需要学校进行职能的转变、培养目标的调整、组织结构的改变、监督管理机制的完善等有效性的变革。
- 刘继萍
- 关键词:网络文化组织机构
- 重识“教师”——教师培训成效问题的三阶思考被引量:6
- 2009年
- 目前,教师培训有将德性崇高化及责任无限化强加于教师身上、在培训中无限扩张教师责任的倾向,使培训成效并不尽如人意。教师培训要真正取得成效需要重新认识教师职业、教师个人和培训活动本身。在此基础上,才可能进行专业发展、结构调整、模式构建等具体有效措施的实施。教师培训并非是将教师洗脑革心的工程,而是在其原有基础上适应合理教育需求的提升与发展过程。
- 刘继萍
- 关键词:教师培训德性权利义务
- 《乐记》与《声无哀乐论》音乐教育思想之比较被引量:5
- 2008年
- 《乐记》突出体现了儒家音乐教育思想。它强调从情感教育的角度对人实施教化,强调把乐教的作用延展到与音乐相关的社会语境、文化脉络中,重视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声无哀乐论》更多体现了道家自然思想在教育观念上的影响,强调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为音乐挣脱礼教的束缚争取独立艺术的地位作出了重要探索。两者各有侧重,彼此之间不是完全否定而是相互补充、并立的关系。整合两者的音乐教育思想,能为今天的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 刘继萍杨小霞
- 关键词:乐记声无哀乐音乐教育情感体验
- 教师惩戒之“恶”源于何处?——也谈教师惩戒的失控与规制被引量:3
- 2009年
- 随着各类教师侵权、伤害事件的频频曝光及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倡导,“赏识教育”“快乐教育”等呼声甚高,甚至出现“无批评式教育”的论调。有观点认为:惩戒=体罚=虐待,惩戒会导致恶性事件,惩戒会给学生带来心灵的创伤,会让快乐越来越少的学校生活更加痛苦,而惩戒权的享有则会助长教师对学生的侵权和伤害,促使师生关系乃至学校氛围的僵化……于是反对学校对学生的惩戒,反对教师惩戒权的赋予。需要思考的是,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因为“惩戒”本身的不正当,还是运用“惩戒”的方式不正确?惩戒之“恶”究竟源于何处?
- 刘继萍
- 关键词:教师惩戒权快乐教育规制赏识教育
- 教师“自助式网络课程建设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 近几年来,许多教师在开发网络课程当中,由于自身技术上的限制,遇到较大阻碍,结合这一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自助网络课程建设系统。基于对课程的网络化革命、网上自助建站革命和教师制作网络课程存在问题的现状分析,我们提出自助网络课程...
- 刘继萍胡顺刘红宇
- 关键词:网络课程自助建站智能系统教师教学
- 初中化学学程中“错题”状况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文章对北京市第177中学初中化学上半学期部分单元测试及期中试卷中错题的分析情况进行了整体的文字和图表分析。提出应将错题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帮助教师超越个人经验的预设,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促进学生理解性记忆、优化记忆策略、提升思维技能等教学建议。
- 刘继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