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苓
- 作品数:63 被引量:212H指数:7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免疫组化检测NLRP3炎症复合体在诊断肠结核、炎症性肠疾病中的价值探讨
- 目的:探讨NLRP3 炎症复合体在肠结核、炎症性肠疾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NLRP3 炎症复合体在结核、炎症性肠疾病患者病理标本中的表达.结果:NLRP3 炎症复合体在肠结核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
- 张杰周力刘苓
- 关键词:NLRP3肠结核炎症性肠疾病免疫组化
- 中国慢性胃炎诊治指南(2022年,上海)被引量:24
- 2023年
- 慢性胃炎是常见病,认识其病因和临床表现,规范其诊断和治疗,以及预防其癌变一直为临床医师所重视。本指南在过去3次慢性胃炎诊治共识意见的基础上,参考国际上胃黏膜癌前病变处理指南等相关共识和指南,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慢性胃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具有临床价值和可行性。本指南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发起,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系统肿瘤协作组主要成员作为召集人和撰写者,遵循国际通用的指南制定原则和方法,在广泛征集消化内科和内科医师意见的基础上,针对有关慢性胃炎的九大类临床问题,有循证依据地给出53项推荐意见,旨在提高我国临床医师对慢性胃炎这一多发病的诊治管理水平。
-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系统肿瘤协作组房静远杜奕奇刘文忠肖英莲陈卫昌任建林李延青李鹏刘苓陈晓宇金珠李景南陈萦晅吕农华吕宾时永全
- 关键词:慢性胃炎
- 幽门螺杆菌细菌培养与尿素酶试验对幽门螺杆菌检测敏感性比较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比较快速尿素酶试验(Rapid urease test,RUT)及细菌培养两种方法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检测的差异。方法:收集有上消化道症状178例患者,内镜下取胃窦近幽门口处黏膜行RUT及H.pylori培养,分析BUT及细菌培养两种方法对幽门螺杆菌检测的敏感性。结果:H.pylori感染率82.5%,其中细菌分离培养阳性95例,阳性率53.4%,敏感性64.6%;136例RUT阳性,阳性率76.4%,敏感性92.5%,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服药史是造成细菌培养假阴性的重要因素。结论:RUT及细菌培养两种方法对幽门螺杆菌检测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 刘娅琳李大欢胡林陈峥宏周力谭庆华刘苓
- 关键词:细菌培养尿素酶
- 一种仿生结肠模型制备方法、系统及仿生结肠模型
- 一种仿生结肠模型制备方法、系统及仿生结肠模型,该方法根据结肠三维图像重建出初级人体结肠三维模型;将修改优化后的初级人体结肠三维模型作为人体结肠内模具三维模型;根据人体结肠内模具三维模型绘制人体结肠外模具三维模型,人体结肠...
- 余德平刘苓肖义江刘也琪贺甜全昕刘莹莹
- 幽门螺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9年
- 胡林刘苓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耐药性慢性胃炎根除HP革兰阴性菌黏膜相关性致癌因子
- 一种基于三维重建的内镜检查覆盖率评估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三维重建的内镜检查覆盖率评估方法、系统、储存介质及计算机设备,包括以下步骤:S01,筛选信息帧图像:将检查图像输入到已训练好的分类神经网络中,进行信息帧筛选,筛选结果符合要求则进...
- 余德平刘也琪刘苓文雅娜杨胜源张斌
- 生长抑素预防猕猴肠缺血再灌注后的胰腺炎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观察肠缺血再灌注(intestinal ischemia reperfusion,IIR)对胰腺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及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T)的治疗作用。方法15只健康猕猴分为对照组、IIR组、SST组,每组5只。放免法检测外周血SST含量,酶比色法测定血清淀粉酶及脂肪酶,ELISA法检测血清及小肠黏膜组织IL-1β、IL-6、TNF-α水平,镜下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IIR组外周血SST为(62.17±13.56)pg/ml,较对照组的(160.61±33.84)pg/ml显著减少(P〈0.05),血淀粉酶、脂肪酶、IL-1β、IL-6、TNF-α也均显著升高(P〈0.05),胰腺组织出现病理性改变。SST组血SST水平为(156.32±30.25)pg/ml,较IIR组显著升高(P〈0.05),血淀粉酶、脂肪酶、IL-1β、IL-6、TNF-α均明显下降(P〈0.05),胰腺组织病理改变减轻。结论SST可预防IIR所导致的胰腺病理损伤。
- 刘苓谭庆华胡兵范华吴浩许兰涛郭梅梅唐承薇
- 关键词:胰腺炎生长抑素肠缺血再灌注
- 生长抑素对猕猴小肠Peyer结B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SST)对猕猴小肠Peyer结(PP)内免疫B细胞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15只健康成年猕猴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组和MODS+ SST组,每组5只.对照组:未手术处理;MODS组手术:沿腹正中切开,分离肠系膜上动脉后予以夹闭,60 min后松夹进行再灌注,恢复肠系膜上动脉血流;MODS+ SST组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前5分钟,静脉滴注SST(5 μg· kg^-1·h^-1),持续至实验结束.术后24h后取出各脏器观察记录器官大体改变,HE染色法观察回肠组织PP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显示Toll样受体(TLR)4、TLR2、CD20、CD5、α4β7、黏附素细胞黏附分子1(MadCAM-1)、浆细胞抗体在小肠黏膜的分布及表达强弱变化,并采用Image Pro Plus 4.0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HE染色显示:MODS组小肠黏膜PP数量较对照组增加(4.8±2.3比1.2±0.9,P< 0.05)、形态增大,预防性给予SST后,MODS+SST组与MODS组比较,PP数量减少(2.7±1.5比4.8±2.3,P< 0.05),但形态大小无明显差别.免疫组化显示:MODS组B淋巴细胞CD20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积分光密度值,64.22±42.45比100.00±86.67,P<0.05),MODS+SST组B淋巴细胞CD20表达与MODS组比较明显回升(129.02±75.04比64.22±42.45,P< 0.05);3组猕猴小肠PP内B淋巴细胞均未见或极少见α4β7、MadCAM-1表达,MODS+ SST组肠黏膜B细胞MadCAM-1表达呈强阳性;MODS组PP内TLR4及TLR2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93.26±10.40比25.14 ±4.56;62.06 ±9.90比15.08±2.76,P<0.05),MODS+ SST组PP内TLR4及TLR2的表达较MODS组显著降低(56.60 ±6.83比93.26±10.40;35.56 ±4.71比62.06±9.90,P< 0.05);对照组肠黏膜内的浆细胞主要位于固有层,MODS组黏膜固有层内的浆细胞几乎消失,MODS+ SST组黏膜固有层内的浆细胞有所回升.结论 PP内B细胞具有执行天然免疫与获得性体液免疫的双重潜能,SST则像个开关,控�
- 吴浩刘苓谭庆华李静童欢郭梅梅胡兵唐承薇
- 关键词:生长抑素多器官功能衰竭B淋巴细胞
- 肝硬化肠道细菌移位与多器官组织病理功能变化的关系探讨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肝硬化(LC)肠道细菌移位(BT)与多器官组织病理及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鼠龄3个月左右,体质量(250±20)g。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10只)、肝硬化模型组(LC组,30只)。LC组采用改造的复合病因诱导大鼠LC模型,将肠系膜淋巴结匀浆进行细菌培养,以细菌培养结果分为BT阳性组和BT阴性组;留取股动脉血检测肝、肾功能及血氨;行肝、回肠、肾、脑组织病理学检测(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成功复制了LC大鼠模型。NC组大鼠未发生BT;LC组大鼠细菌移位,阳性率为69.23%,其中大部分为大肠埃希氏细菌(88.9%)。BT阳性组血清白蛋白及血氨水平分别显著低于和高于BT阴性组(均P<0.05)。与BT阴性组比较,BT阳性组有更为显著的肝、脑及回肠组织病理改变。结论BT是LC常见的病理生理变化,其发生与肠道屏障功能减弱、明显的肝功能减弱、潜在增加的发生肝性脑病的可能性相关。
- 胡艳艳刘苓张驰乾周力张永宏谭庆华
- 关键词:肝硬化细菌移位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
- 贵州省幽门螺杆菌临床菌株的抗生素耐药现状被引量:16
- 2012年
- 目的检测贵州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临床菌株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并分析甲硝唑(MTZ)、克拉霉素(CLA)、阿莫西林(AMO)耐药菌株的临床特征。方法以贵州地区30株培养成功的H.pylori临床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Kirby-Bauer及E-test法测定菌株对MTZ、CLA、AMO等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MTZ、CLA、AMO耐药菌株与敏感菌株患者性别、年龄及疾病种类的差异。结果 Kirby-Bauer法显示H.pylori临床菌株对AMO、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CLA、四环素、头孢呋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20.00%、3.33%、13.33%、30.00%、6.67%、0、0;E-test法显示H.pylori临床菌株对MTZ、AMO、CLA耐药率分别为63.33%、26.67%、33.33%;两种检查方法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男性患者MTZ的耐药率(77.78%)较女性患者(41.67%)高(P<0.05);30~60岁年龄组患者MTZ的耐药率更高(P<0.05);CLA和AMO的耐药率与疾病种类、性别、年龄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贵州地区H.pylori临床菌株的耐药现状不容忽视,以男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年龄在30~60岁对MTZ的耐药率较高。
- 刘苓胡林刘娅琳周力车筑萍谭庆华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抗生素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