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刘蕊娜

刘蕊娜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降解
  • 2篇原油
  • 2篇生物采油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采油
  • 2篇采油
  • 1篇代谢产物
  • 1篇油田
  • 1篇有害细菌
  • 1篇原油组分
  • 1篇色谱
  • 1篇生物降解
  • 1篇石油微生物
  • 1篇水质
  • 1篇气相
  • 1篇气相色谱
  • 1篇微生物降解
  • 1篇相色谱
  • 1篇结垢
  • 1篇菌剂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长江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5篇刘蕊娜
  • 1篇王雪来
  • 1篇向廷生
  • 1篇杨凤华
  • 1篇刘文涛
  • 1篇黑花丽
  • 1篇陶文

传媒

  • 2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油气田地面工...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采油工程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3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采油微生物复合菌剂驱油性能评价研究
2013年
从大庆油田采出液中分离筛选出4种可用于微生物驱油技术的菌株,经梅里埃菌种鉴定仪鉴定,分别为脱蜡棒杆菌、野油采黄单胞菌、志贺氏菌属兼性厌氧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将4株菌混合发酵培养制成复合菌剂,对其性质及驱油效果进行室内初步评价。研究表明,油层温度和采出液矿化度对菌株的生长影响不大,复合菌剂可耐70℃高温,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40~55℃,当温度超过60℃,存活率开始降低;复合菌剂可耐104mg/L的矿化度。在45℃时模拟油层条件进行复合菌剂乳化原油实验中,原油含蜡率降低16.47%,含胶率降低7.26%,原油凝固点下降,证明该菌剂具有降蜡、降胶等乳化原油功效。此外,该菌剂的代谢作用对水质成分也产生一定影响。
刘蕊娜
关键词:复合菌剂微生物采油稠油
大庆油田高效降解石油微生物的筛选被引量:2
2009年
从大庆油田的原油、油田地下水中富集、分离并筛选出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降解菌14种,并进一步将它们进行复配,研究了其中9组菌对原油不同组分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原油中不同组分可被降解的程度不同,经初步降解试验,筛选出对原油降解率高的H菌和I菌2组石油降解菌。通过对其降解能力的测试,在摇瓶试验中,这2组菌对原油的降解能力很好,其降解率高达81.58%。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原油中的正构烷烃全部降解,iC15、iC16、iC18、姥鲛烷、植烷等异构烷烃也基本降解。此结果表明,这2组降解菌对原油的降解具有很好的效果,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刘蕊娜陶文
关键词:菌株降解气相色谱大庆油田
污水中有害细菌对采出水再利用的影响研究
2021年
针对油田回注污水中细菌对注入系统的影响开展研究。通过室内实验、现场跟踪,分析细菌对水质恶化、管线腐蚀及注入体系黏度的影响。针对不同有害细菌对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分析得出细菌含量越大对聚合物溶液的降解作用越明显,24小时最高黏度降解率情况为铁细菌(87%)>硫酸盐还原菌(82%)>腐生菌(58%),15天最高黏度降解率为铁细菌(92%)=腐生菌(92%)>硫酸盐还原菌(90%)。总结了细菌降解聚合物机理,即铁细菌破坏聚合物结构后,腐生菌、硫酸盐还原菌会进一步利用中间产物进行营养代谢,最终几种微生物通过协同代谢机制完成聚合物的降解,聚合物的黏度因此降低。该研究表明,有效控制有害细菌数量对保证注入体系质量和管道设备防腐具有重要意义。
刘蕊娜刘文涛
关键词:腐蚀结垢
微生物代谢产物对原油作用的动态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微生物作用于原油,代谢产生各种有利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物质,同时原油的化学成分变化对改变原油在地层的流动性具有重要作用。其技术关键是菌种的性能,菌种要能在油藏条件下生存并代谢对驱油有利的代谢产物,与原油发生作用。微生物可乳化并降解原油,不同原油及组分降解存在差别,降解效果、难易程度均不同,且相互影响和制约,代谢产物有一元脂肪酸系列和小分子有机酸。
王雪来杨凤华刘蕊娜
关键词:微生物代谢产物微生物采油原油组分
原油经微生物降解后组份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为筛选复合菌优良菌种,探讨了经不同微生物降解后原油的组份变化。在试验条件下选用5种不同的菌种LH1、98-25、W4、r1、MBS,以新疆油田原油K92为唯一碳源,在37℃时摇床培养10d,测定了培养液表面张力,并对微生物作用后的原油全烃气相色谱进行了分析,用内标法分析了正构烷烃的分布。研究发现,菌种MBS、W4和98-25表面张力值下降比较明显,从65.1mN/m分别降到55.4mN/m、56.2mN/m和58.1mN/m,依次下降了14.90%、13.67%和10.75%;全烃分析发现MBS和r1为良好的烃降解菌株,LH1对C14~C28烃有较好的降解优势,98-25对C29~C31烷烃有较好的降解优势。
刘蕊娜黑花丽向廷生
关键词:微生物降解原油混合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