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迪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荧光定量
  • 2篇反应蛋白
  • 2篇C反应蛋白
  • 2篇C反应蛋白质
  • 1篇代谢
  • 1篇代谢调控
  • 1篇蛋白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发光
  • 1篇定量法
  • 1篇定量聚合酶链...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浆
  • 1篇血清
  • 1篇阳性
  • 1篇乙肝
  • 1篇乙肝表面抗原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5篇刘迪
  • 3篇崔丽艳
  • 3篇张捷
  • 1篇胡晓舟
  • 1篇李振荣
  • 1篇郑瑞茂
  • 1篇周剑锁
  • 1篇李晶
  • 1篇李国权
  • 1篇王天成
  • 1篇吴永华
  • 1篇王炳蔚

传媒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北京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糖尿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41例T2DM患者具有大血管危险因素的数量分为三组,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反应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并测定患者血清CRP、血脂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结果:具有3或4个危险因素即患者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甘油三酯(TG)和hs-CRP水平,较具有其中1或2个危险因素患者的水平高。随着危险因素增多,3个组颈动脉IMT依次为0.68 mm、0.82 mm、0.97 mm;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依次为12.5%、24.1%、42.9%。颈动脉IMT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斑块检出率未见显著差异。颈动脉IMT与收缩压、HOMA-IR、hs-CRP呈显著正相关。CRP与HOMA-IR、BMI及TG呈显著正相关。经多元线形回归分析认为,hs-CRP和HOMA-IR是颈动脉IM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2DM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和颈动脉IMT程度呈显著相关,hs-CRP是颈动脉IMT增厚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张捷刘迪胡晓舟李国权
关键词:糖尿病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早期诊断评价。方法:监测急诊稳定型心绞痛(SA)和ACS患者共113例,入院后即刻取血测定IMA及CRP,观察其变化。同时选择76例门诊体检者作对照。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获得区分SA与ACS最适界值点(cutoff值)。结果:ACS组与对照组、SA组间IMA、CRP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IMAROC曲线下面积为0.948,在最适cutoff值为70.5U/mL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4%和82.6%,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95.5%和79.2%。CRPROC曲线下面积为0.746,在最适cutoff值为4.905mg/L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5.6%和87.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78.1%和18.4%。结论:IMA可对急性心肌缺血作出早期诊断,且明显提高对ACS早期诊断敏感性。
崔丽艳刘迪吴永华张捷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C反应蛋白质缺血修饰白蛋白
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的临床评价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三种血清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分别检测602份标本,其中61例确诊为梅毒感染。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对RPR阳性标本进行检测。结果ELISA法与TPPA法检测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者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1%、97.8%和91.8%、96.9%;RPR与ELISA法、TPPA法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FQ-PCR法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ELISA法和TPPA法是较好的血清梅毒螺旋体的检测方法。FQ-PCR法检测的阳性率低。
李振荣刘迪张捷崔丽艳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乙肝表面抗原弱阳性标本定性与定量及核酸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评估乙肝表面抗原弱阳性样本半定量结果与定量、核酸(HBV-DNA)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为制定正确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电化学发光法(ECLIA)半定量检测HBsAg弱阳性样本(COI值1~10)88例和阴性样本(COI值0.8~1.0)21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定量法检测样本中HBsAg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样本中HBV-DNA。同时将收集的阳性标本分为"小三阳"和"携带者"两组,分别统计电化学发光定量法与荧光定量PCR方法在两组中的阳性率。结果"小三阳"组中电化学发光定量法阳性率为82.5%,荧光定量PCR检出率为49.2%;"携带者"组中电化学发光定量法阳性率为20.0%,荧光定量PCR检出率为0.0%;"小三阳"组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均远高于"携带者"组。定量法诊断阳性率为76.1%(67/88),荧光定量PCR法DNA检出率为40.9%(36/88),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电化学发光定量法阳性率与荧光定量PCR法DNA片段检出率与电化学发光半定量法COI值成正相关。结论电化学发光定量法与荧光定量PCR法两种方法应用广泛并且均不可被替代,对于监测HBsAg弱阳性(COI=1~10)的患者病情进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杨博鑫梁永明刘迪周剑锁王天成崔丽艳
关键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弱阳性荧光定量PCR法
下丘脑的代谢与能量平衡调控功能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1年
下丘脑是调控代谢稳态与能量平衡的关键脑区,对摄食、营养素代谢、机体水平衡、基础代谢、体温、生理节律等代谢相关功能发挥核心调控作用,维系机体异化作用与同化作用平衡。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技术的发展,下丘脑参与代谢调控的神经核团、神经通路、及其机理被深入研究,并揭示出一系列重要的新发现。这些新发现,对深入理解肥胖及相关代谢疾病发病机制具重要意义。值得注意的是,下丘脑功能失调,与肥胖、二型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发病密切相关。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下丘脑调控代谢和能量平衡研究进展,以期深入了解下丘脑调控代谢和能量平衡的神经与分子机制,并为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新信息。
苏志洁王炳蔚刘佳瑞张健维孙正刘迪李晶郑瑞茂
关键词:下丘脑代谢调控神经通路肥胖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