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青青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即墨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力衰竭
  • 2篇衰竭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梗死
  • 1篇丁胺
  • 1篇动脉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气
  • 1篇动脉血气分析
  • 1篇多巴
  • 1篇多巴酚丁胺
  • 1篇心力衰竭治疗
  • 1篇心室
  • 1篇心室功能
  • 1篇心衰
  • 1篇心衰患者
  • 1篇血气
  • 1篇血气分析

机构

  • 4篇即墨市人民医...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作者

  • 4篇修振顺
  • 4篇刘青青
  • 4篇李中昕
  • 2篇宋启京
  • 1篇黄华
  • 1篇周长勇

传媒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老年保健...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左西孟旦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1
2013年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40例,在基本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左西孟旦治疗;对照组36例,在基本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多巴酚丁胺治疗。检测治疗前后B型钠尿肽(BNP)的水平,记录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观察心力衰竭的症状体征变化并记录患者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治疗前血BNP及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试验组LVEF高于对照组,血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左西孟旦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有益。
李中昕修振顺黄华刘青青
关键词: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左西孟旦
替罗非班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多巴酚丁胺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未接受溶栓或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患者11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多巴酚丁胺组(B组)、替罗非班组(C组)和替罗非班联合多巴酚丁胺组(D组)。检测治疗前后血中B型钠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和记录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的变化并记录住院一周患者存活率。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前BNP、LVEF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组患者治疗后血BNP水平低于B组、C组和A组(P<0.05),LVEF及存活率高于B组、C组和A组(P<0.05),B、C组治疗后血BNP水平及LVEF、存活率分别低于和高于A组(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多巴酚丁胺对未行溶栓或急诊PCI治疗的AMI并发心衰的患者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宋启京刘青青修振顺李中昕
关键词:替罗非班多巴酚丁胺心肌梗死心力衰竭
STEMI病人rt-PA溶栓后即刻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效果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即刻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急性STEMI病人98例,随机分为溶栓后即刻介入治疗组(A组)及溶栓后保守治疗组(B组)。应用rt-PA溶栓后,A组病人即刻行冠状动脉造影,必要时行支架置入术;B组病人则采用基本药物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住院期间死亡及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1周心功能情况及出院后6个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院内死亡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0.16,P>0.05)。住院1周,A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小于B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B组,血清B型利钠肽(BNP)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0~5.94,P<0.05)。随访6个月,A组心脏性死亡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5.03,P<0.05)。结论急性STEMI病人rt-PA溶栓后即刻介入治疗是安全的,且对病人的心功能及预后均有益。
刘青青修振顺周长勇李中昕
关键词:血栓溶解疗法PCI心室功能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动态血气监测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随着临床危重病医学的发展,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越来越显得突出,死亡率较高,是危重病中的重中之重。迄今为止,ARD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引起ARDS的原因较多,创伤、休克、感染等均可导致ARDS的发生。山莨菪碱的主要药理学作用为改善肺部微循环提高氧合,治疗低氧血症;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肺微血栓形成,能稳定溶酶体膜,减轻溶酶体酶对肺组织的损伤。本研究旨在探讨探讨ARDS患者的血气监测结果及山莨菪碱的治疗效果。
宋启京刘青青修振顺李中昕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动脉血气分析山莨菪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