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艳
- 作品数:16 被引量:78H指数:6
- 供职机构: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临沂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综合护理干预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 探讨认知、情绪、行为和综合护理干预对住院青少年网络成瘾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共264例住院治疗的青少年网络成瘾患者分别进行认知、情绪、行为和综合护理干预,入组前及干预12周后,比较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评分变化。结果 综合护理干预后SCL-90量表中各因子分值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单纯认知干预组、情绪干预组、行为干预组的干预效果更好(P〈0.05)。结论 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患者及时正确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变其认知和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改善其情绪障碍,重塑和完善其人格,进而明显改善疗效。
- 卢艳
- 关键词:情绪综合护理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
- 精神分裂症性别差异的临床比较
- 2002年
-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性别差异。方法:随机抽取首次住院的男、女患者各200例进行比较。结果: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结婚率较高,病前社会功能。人际关系较好,内向性格者较少,发病年龄较晚,青春型较少,出现冲动行为,情感淡漠,意志缺乏者较少,近期和远期疗效较好,呈连续性病程者较少,近三年内需再次住院治疗的次数较少。结论:不同性别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间存在临床差异。
- 卢艳马智文等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性别差异
- 帕罗西汀与丁螺环酮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的抗焦虑疗效及其副作用。方法57例病人分为帕罗西汀组(30例)和丁螺环酮组(27例),分别口服帕罗西汀和丁螺环酮。应用HAMD、HAMA、TESS量表在疗后1、3、5、7周进行疗效及其副反应评定。结果帕罗西汀的痊愈率(64.4%)高于丁螺环酮(44.4%),但无显著性差异(χ2=0.825,P>0.05);其显效率(84.81%)与丁螺环酮(74.8%)相近。帕罗西汀见效快,副作用发生率低而轻微。结论帕罗西汀抗焦虑疗效肯定、副作用少。
- 卢艳
- 关键词:帕罗西汀丁螺环酮焦虑症
- 网络成瘾患者自我概念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自我概念在网络成瘾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20例网络成瘾患者,应用相关量表工具进行测评,以自我概念为因变量,以其他各相关因素为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结果自我概念与人际安全感、控制安全感、安全感、自我接纳呈正相关(r=0.33~0.45,P <0.01),与网瘾评估、抑郁自评、焦虑自评、自杀意念呈负相关(r=-0.22^-0.40,P <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自我概念与安全感、焦虑自评、抑郁自评、职业等有关(P <0.05)。结论自我概念对网络成瘾有负相关预测作用,安全感、焦虑自评、抑郁自评、职业等是其影响因素。
- 吴绍兰杨永信王春梅范玉兰武玉芳秦菲卢艳
- 关键词:网络成瘾自我概念自我接纳安全感
- 中学生心理卫生的探讨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中学生犯罪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矫正其犯罪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和自编中学生心理问卷,对90例中学生犯罪者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并与同龄的职业中学生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的家庭状况:在职业及教育方式方面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犯罪诱因:两组在人生观、家庭环境、交坏朋友、不良性行为及不良习惯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CL-90评定:犯罪组在强迫、人际、焦虑等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犯罪组中学生多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家庭状况、人生观以及本人不良行为等是影响其犯罪的因素。
- 卢艳
- 关键词:中学生犯罪SCL-90心理健康
- 护士共情能力培训应用于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价值评价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研究分析护士同情能力培训应用于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该院精神科接受治疗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护理人员给予患者普通护理,观察组护理人员在共情能力培训下,给予患者共情护理。结果观察组护士共情能力总得分、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共情能力培训可以提高护士共情能力,从而更好地实施安全管理,提高患者满意度,控制不良事件发生。
- 卢艳
- 关键词:精神科安全管理
- 不同干预、治疗方式对网络成瘾临床疗效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家庭治疗、药物治疗和综合干预在网络成瘾戒治和病情转归中的作用。方法对150例网络成瘾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心理治疗组、行为治疗组、家庭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和综合干预治疗组,并分别于入组前及干预治疗16周后进行网络成瘾和总体表现量表评定。结果各组治疗后网络成瘾测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心理治疗组(72.13±14.55)分,(37.57±13.71)分,行为治疗组(69.57±15.06)分,(32.95±8.75)分,家庭治疗组(74.56±16.31)分,(35.84±13.03)分,药物治疗组(72.96±18.30)分,(21.19±1.88)分,综合治疗组(78.80±13.82)分,(16.92±2.04)分](均P〈0.01);除药物治疗组,各研究组总体表现测评分治疗前后增分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以网络成瘾减分值为因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在α=0.05的水准下,进入回归方程的依次是综合干预、药物治疗、上网史,标化回归系数依次为0.454,0.301,-0.139;在以总体表现测评增分值为因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中,在α=0.05的水准下,进入回归方程的依次是综合干预、家庭治疗、上网史,标化回归系数依次为0.444,0.256,-0.140。结论心理、行为、家庭、药物、综合之各种治疗方法戒治网络成瘾均有效,对总体行为表现的改善除药物治疗外其他各种治疗方法均有效,无论是网络成瘾戒治还是总体行为表现的改善均以综合干预疗效最佳;上网史与疗效呈负相关。
- 杨永信吴绍兰任广来魏秋香赵松涛卢艳宁雷尤玉静
- 关键词:网络成瘾心理治疗家庭治疗综合干预
-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征的疗效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30例青少年网络成瘾患者随机分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心理治疗。研究组在一般心理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每周3次,2 h/次,疗程为16周。在治疗前后进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应对方式问卷(CSQ)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CIAS、CSQ和SCC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结束时,研究组(33.7±6.2)和对照组(41.5±7.8)CIAS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研究组CIAS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CSQ中的自责、幻想、退避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SCCS中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自我的灵活性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效果显著,更有利于改善应对方式、提高自我和谐度。
- 赵松涛杨永信魏秋香王春梅卢艳姜轩吴萌昕
- 关键词:网络成瘾青少年
- 精神分裂症性别差异的临床比较
- 1998年
- 探讨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性别差异。随机抽取首次住院的男、女精神分裂症患者各200例进行临床比较。结果:与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女性患者结婚率较高,病前社会功能,人际关系较好,内向性格者较少,发病年龄较晚,青春型较少,出现冲动行为、情感淡漠、意志缺乏者缺少,近期和远期疗效较好,呈连续性病程者较少,近三年内复发或病情加重需再次住院治疗的次数较少。结论:不同性别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间存在临床差异。
- 卢艳张成爱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性别差异
- 网络成瘾患者安全感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安全感在网络成瘾发病中的作用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相关量表对230例网络成瘾患者的安全感、网瘾评估、自我接纳、自我概念、自杀意念、焦虑、抑郁等进行测评,以人际安全感、控制安全感、安全感总分为因变量,以各相关因素为自变量,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人际安全感与自我概念、自我接纳呈显著正相关,与抑郁自评、焦虑自评、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P=0.000);控制安全感与自我概念、自我接纳呈显著正相关,与性别、网瘾评估、抑郁自评、焦虑自评、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P=0.027~0.000);安全感总分与自我概念、自我接纳呈显著正相关,与网瘾评估、抑郁自评、焦虑自评、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P=0.012~0.000)。人际安全感、控制安全感和安全感总分与年龄、职业、受教育年限、上网史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自我概念和自我接纳对安全感有正相关预测作用,焦虑、抑郁、自杀意念对安全感有负相关预测作用,而安全感则对网络成瘾有负相关预测作用。
- 吴绍兰杨永信范玉兰王春梅武玉芳秦菲卢艳
- 关键词:网络成瘾安全感自我接纳自我概念自杀意念多元逐步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