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永旭

作品数:17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科技厅留学基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血管
  • 4篇手术
  • 4篇面肌
  • 4篇面肌痉挛
  • 4篇痉挛
  • 4篇肌痉挛
  • 2篇蛋白
  • 2篇电生理
  • 2篇电生理监测
  • 2篇血管减压
  • 2篇血管减压术
  • 2篇血管介入
  • 2篇水通道
  • 2篇水通道蛋白
  • 2篇套筒
  • 2篇通道蛋白
  • 2篇皮筋
  • 2篇切除
  • 2篇微血管
  • 2篇微血管减压

机构

  • 12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无锡市新吴区...

作者

  • 16篇卫永旭
  • 7篇赵卫国
  • 5篇尚寒冰
  • 4篇初明
  • 3篇杨文磊
  • 2篇李宁
  • 2篇吴哲褒
  • 2篇胡锦清
  • 2篇靳世辉
  • 2篇林东
  • 2篇江泓
  • 2篇濮春华
  • 2篇景峰
  • 2篇朱军
  • 2篇王明
  • 1篇徐怡琼
  • 1篇宋菡姝
  • 1篇包程蓉
  • 1篇庄蕾
  • 1篇蔡瑜

传媒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软件导刊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肌松药对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电生理监测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肌松药对面肌痉挛(HFS)患者微血管减压术(MVD)术中侧方扩散波(LSR)监测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进行MVD术中LSR监测的206例HFS病人,依据肌松药使用不同随机分为罗库溴铵(ROC)组(76例)、顺苯磺酸阿曲库铵(CIS)组(69例)和对照组(不使用肌松药,61例),对比分析3组病人LSR诱导成功率、出现时间和波幅大小。结果硬脑膜打开前,对照组LSR诱导成功率为100%,明显高于ROC组(75%;P<0.01)和CIS组(56.5%;P<0.01),而且,后两组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LSR平均出现时间[(3.2±2.5)min]显著短于ROC组[(46.4±20.2)min,P<0.01]和CIS组[(60.9±25.5)min,P<0.01]。对照组LSR波幅亦明显高于ROC组(P<0.05)和CIS组(P<0.05)。此外,与CIS组相比,ROC组LSR出现时间更短(P<0.05),且呈线性关系[LSR出现时间=-10.713+98.342×罗库溴铵(mg/kg),P<0.05]。结论使用肌松药可导致LSR诱导成功率降低、延迟出现和波幅减小,因此,建议在MVD术中行LSR监测时尽量不使用肌松药或仅小剂量(≤0.6mg/kg)使用ROC。
卫永旭杨文磊赵卫国李宁蔡瑜濮春华吴哲褒
关键词: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肌松药
磁共振影像评估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后听力障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体层脑血管成像(MRTA)影像特征在面肌痉挛(HFS)微血管减压(MVD)术后听力障碍(HL)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行微血管减压手术的原发性面肌痉挛(HFS)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MRTA责任血管类型、面神经/责任血管接触点(NVC)深度和蜗神经脑池段长度与患者术后听力障碍的影响关系。结果术后听力障碍发生率9.2%。NVC深度和蜗神经脑池段长度的MRTA测量值对微血管减压术后听力障碍产生显著的影响。结论NVC深度和蜗神经脑池段长度的MRTA测量值对面肌痉挛MVD术后听力障碍的评估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马思贤尚寒冰赵卫国濮春华杨文磊卫永旭李宁
关键词:原发性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听力障碍磁共振
增强现实注册方法在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评估
2024年
在胶质瘤切除手术中,医生不可避免地需要频繁移动或转动头部来观察手术区域。为评估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导航系统在胶质瘤手术中的定位精度,提出基于多个图像目标的三维注册方法。测试者佩戴HoloLens2,将其3D虚拟模型叠加在真实的头部模型上,从不同观测角度分别测量头皮和胶质瘤上基准标记点的虚实空间坐标。将所提方法与传统的基于交互式无标识的注册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方法在不同观测角度下对定位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多个图像目标注册方法的头皮平均定位误差、胶质瘤平均定位误差分别为(2.20±0.59)mm、(2.10±0.72)mm;基于交互式无标识注册方法的头皮平均定位误差、胶质瘤平均定位误差分别为(4.52±1.77)mm、(4.43±1.69) mm,前者定位精度更高。基于多个图像目标的三维注册方法可为增强现实系统应用于神经肿瘤学提供参考。
王佳瑜王殊轶卫永旭尚寒冰王雪康宁
关键词:胶质瘤三维注册
一种脑血管介入手术操作辅助系统
一种脑血管介入手术操作辅助系统,包括灌注支架和操作平台,灌注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上方通过弹性绳固定连接有吊钩,支架本体中间设置有隔离帘布,隔离帘布上侧和下侧均固定安装有橡皮筋,橡皮筋两端均安装在滑管套筒外表面,滑管...
孙明珠景峰唐莲黄晨林东胡锦清朱军江泓卫永旭
文献传递
LSR电生理监测能否提高面肌痉挛患者MVD手术疗效?
卫永旭赵卫国
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伴垂体瘤的多学科团队协作诊治一例
2022年
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垂体瘤合并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伴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结合患者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垂体瘤诊断明确,但因患者心肌明显受累,出现了心力衰竭,使得患者行神经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风险增加。为追求患者获益的最大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麻醉科、内分泌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外科等科室就患者疾病行MDT病例讨论,充分分析并制订了适合患者的个体化诊疗方案。
钱扬徐怡琼包程蓉裘佳培卫永旭郑思畅庄蕾罗艳
关键词:肢端肥大症心肌病垂体肿瘤
一种脑血管介入手术操作辅助系统
一种脑血管介入手术操作辅助系统,包括灌注支架和操作平台,灌注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上方通过弹性绳固定连接有吊钩,支架本体中间设置有隔离帘布,隔离帘布上侧和下侧均固定安装有橡皮筋,橡皮筋两端均安装在滑管套筒外表面,滑管...
孙明珠景峰唐莲黄晨林东胡锦清朱军江泓卫永旭
文献传递
面肌痉挛发病机制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探索面肌痉挛(HFS)患者静息态下大脑功能活动的改变.方法 对2013年7月至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0例HFS患者(HFS组)和33例健康受试者[健康对照组(HC组)]进行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检查,并采用局部一致性(ReHo)方法分析两组间自发性脑功能活动的差异.结果 两组受试者的年龄、性别比例和受教育年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与HC组相比,HFS组的脑区包括脑桥、小脑后叶和中央前回运动区的ReHo值均增高(AlphaSim校正,P<0.01),其中以中央前回运动区差异体素最多,小脑后叶次之,脑桥差异体素最小,但后者的ReHo值增高却最为显著(t=3.83);HFS组的运动辅助区、颞上回、楔前叶、额中回和扣带回的ReHo值降低(AlphaSim校正,P<0.01),其中以扣带回的差异体素最多,ReHo值降低最为明显(t=-3.69).结论 静息态下,HFS患者大脑参与激活面肌运动的皮层和灰质核团兴奋性增高,而参与抑制面肌运动的皮层存在功能弱化,这些改变可能参与了HFS的病理进展.
卫永旭赵卫国涂业
关键词:面部单侧痉挛磁共振成像静息态
依达拉奉对脑出血大鼠脑代谢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葡萄糖代谢率及神经行为学的影响,并通过检测血肿周围脑含水量及细胞凋亡水平变化,探索依达拉奉改善脑出血后脑代谢水平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体血立体定向注射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治疗组于建模后皮下注射依达拉奉10 mg/(kg·3 d),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造模后3 d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及脑含水量测定,并采用小动物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检测血肿周围葡萄糖代谢率变化,脑组织切片行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判定血肿周围细胞凋亡水平变化。结果依达拉奉干预脑出血大鼠后3 d,前肢抬起及转角实验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脑含水量亦明显降低。依达拉奉组血肿周围脑组织葡萄糖代谢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脑代谢降低区域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血肿周围脑组织TUNEL染色显示,依达拉奉组凋亡细胞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可明显改善脑出血大鼠脑代谢水平及神经功能障碍,减轻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血肿周围脑水肿、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尚寒冰杨德华张卫峰卫永旭王明赵卫国
关键词:脑出血依达拉奉葡萄糖代谢继发性脑损伤
脊膜瘤手术中切除硬脊膜内层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脊膜瘤手术中切除硬脊膜内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1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确诊为脊膜瘤并行硬脊膜内层切除术的25例患者,所有肿瘤均位于髓外硬膜下,对所有病例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判断脊膜瘤对蒂部硬脊膜内层的侵袭性,分析该技术的可行性并统计患者出现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肿瘤的复发率。结果本组25例患者的肿瘤均完全切除,肿瘤组织病理检查证实均为WHOI级脊膜瘤,其中砂粒体型13例,脑膜上皮型10例,过渡型1例,血管瘤型1例。所有患者硬脊膜HE染色病理检查显示肿瘤均未侵袭到瘤蒂部硬脊膜内层。术后均无脑脊液漏及脊髓粘连等手术相关并发症。25例患者平均随访31.2个月,MRI检查均未见肿瘤复发。术前有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的患者在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硬脊膜内层切除术治疗脊膜瘤手术效果良好,在减少肿瘤残余、降低术后肿瘤复发率的同时,也可减少脑脊液漏、脊髓粘连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是本研究的病例数量较少,随访的时间尚短,且为回顾性研究,对于此术式的效果仍需长时间的随访。
徐宝占初明卫永旭靳世辉庞博杨钟会王殿洪李国忠
关键词:椎管脊膜瘤硬脊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