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杰
- 作品数:67 被引量:1,945H指数:21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分析被引量:35
- 2015年
-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老年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及其不同手术方式的围手术期失血量.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2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男53例,女75例;平均年龄为80.5岁.根据骨折类型不同分为两组:股骨颈骨折组7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组57例.根据Gross方程计算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比较股骨颈骨折组与股骨转子间骨折组患者的术前隐性失血量,以及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术、半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和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术4种术式的显性失血量、术后隐性失血量、总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结果 股骨转子间骨折组患者术前隐性失血量平均为(213.0±65.3) mL,显著高于股骨颈骨折组患者[(138.4±51.4)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手术方式的显性失血量比较: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颈骨折半髋关节置换术>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术>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术,术后隐性失血量、总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比较: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术>股骨颈骨折半髋关节置换术>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术,除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术的总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临床医生对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失血量应有全面认识,特别是对术前和术后的隐性失血应予以足够重视.
- 危杰王军高明王满宜
- 关键词:髋骨折隐性失血
- 腓骨长肌转移重建膝关节韧带——推荐一种新的重建方法被引量:12
- 1989年
- 作者用腓骨长肌转达移重建损伤的膝关节韧带8例.获得3年以上随访的6例,原膝关节不稳定现象消失3例,有改善2例,与术前相似1例.文中详细介绍了手术方法,并对其优点及具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本治疗方法值行推荐.
- 陈展辉王亦璁李锦涛刘德泉高波危杰雍宜民
- 关键词:韧带损伤关节重建
- 国产中空加压螺钉的研制及其在新鲜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 危杰毛玉江王满宜翟桂华
- 研制过程:80年代中期AO组织应用中空加压螺丝钉治疗股骨颈骨折获得良好疗效,此方法逐渐在国际上被认为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于1989年在国内首先应用AO中空加压螺丝钉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由于当...
- 关键词: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中空加压螺钉不锈钢材料手术器材
- 移位程度及手术方式对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的移位程度及手术方式对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10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3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资料,男58例,女72例;年龄18-91岁,平均(71.1±12.9)岁。根据骨折移位程度(Garden分型)将患者分为两组:GardenⅠ-Ⅱ型组46例,GardenⅢ-Ⅳ型组84例,比较两组病例的术前隐性失血量;根据骨折移位程度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四组:GardenⅠ-Ⅱ型空心螺钉固定组34例、GardenⅠ-Ⅱ型关节置换组12例、GardenⅢ-Ⅳ型空心螺钉固定组15例、GardenⅢ—Ⅳ型关节置换组69例,比较四组病例围手术期显性失血量、术后隐性失血量、总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结果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型组术前隐性失血量高于GardenⅠ-Ⅱ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7,P=0.001)。半髋关节置换组(GardenⅠ-Ⅱ型关节置换组及GardenⅢ—Ⅳ型关节置换组,81例)的显性失血量、术后隐性失血量、总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分别为(402.1±36.8)ml、(641.3±53.2)ml、(880.7±61.7)ml、(1246.1±76.7)ml,均高于空心螺钉固定组(GardenⅠ-Ⅱ型空心螺钉固定组及GardenⅢ—Ⅳ型空心螺钉固定组,49例)的(45.8±34.9)ml、(301.9±50.6)ml、(436.6±58.6)ml、(478.5±72.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术前隐性失血量与骨折移位程度有关,骨折移位程度越大术前隐性失血量越多;而围手术期显性失血量、术后隐性失血量、总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与手术方式有关,接受关节置换病例的失血量明显增多。
- 高明王海滨王军危杰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
- 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总结踝关节镜辅助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1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年龄17~75岁,右踝伤11例,左踝伤7例,经螺旋CT等术前检查,明确关节、韧带受伤情况,行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术。结果18例患者手术成功,出院后全部随访,平均时间为4.6个月,18例均治愈,未出现伤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内固定螺钉松脱断裂失效、术后关节不稳定等并发症。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评分:优14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达94.4%。结论在踝关节镜辅助下实施踝关节骨折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手术,能更直观地探查损伤部位,手术创伤更小,操作方便,不需切开关节暴露断端,有利于踝关节的功能锻炼及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痛苦及经济负担,手术更具微创性,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张震旺冯华王满宜危杰王金辉米琨郝巍琳
- 关键词:踝关节镜踝关节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
-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6
- 2015年
-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髋部骨折作为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生率也随之升高.为了避免老年患者因长期卧床所带来的致命性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治疗已获得大多数骨科医生的认可.
- 王军高明危杰王满宜
- 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失血量老龄化社会长期卧床
- 双平面机器人导航辅助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被引量:27
- 2017年
- 目的探讨双平面机器人导航辅助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8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应用双平面机器人导航辅助内固定分为2组:导航辅助手术组及非导航辅助手术组。按照患者性别、年龄、骨折Garden分型的对应关系进行配对入组,共64例患者纳入研究。导航辅助手术组32例,男10例,女22例;年龄51-68岁,平均(59.4±5.6)岁;Garden分型:Ⅰ型1例,Ⅱ型7例,Ⅲ型14例,Ⅳ型10例。导航非辅助手术组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53-70岁,平均(59.1±4.9)岁;Garden分型:Ⅰ型1例,Ⅱ型5例,Ⅲ型18例,Ⅳ型8例。64例患者均采用空心钉内固定。对两组患者术中X线透视时间、透视次数、导针钻孔次数、空心钉置入后更换次数、空心钉置入时间、出血量、术后正侧位X线片上任意两枚空心钉之间的角度及每枚空心钉与股骨颈轴线之间的角度、骨折愈合时间、功能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导航辅助手术组及非导航辅助手术组患者术中X线透视时间分别为平均(10.1±2.9)s和(36.8±7.5)s,透视次数分别为平均(11.4±3.2)次和(43.9±11.0)次,导针钻孔次数分别为平均(3.9±1.1)次和(18.5±3.2)次,空心钉置入后更换次数分别平均为(0.4±0.6)次和(1.0±0.7)次,出血量分别平均为(29.4±14.7)ml和(50.2±17.1)ml,空心钉置入时间分别平均为(28.8±7.3)min和(43.8±7.9)min,术后正侧位X线片上空心钉之间的角度分别平均为:正位3.1°±1.1°和7.3°±1.2°,侧位2.9°±1.0°和4.4°±2.3°,空心钉与股骨颈轴线之间的角度分别平均为:正位4.4°±1.6°和7.5°±1.70、侧位4.9°±1.6°和8.0°±1.3°,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
- 黄波荣绍远李建华王现海危杰赵春鹏周利王军强王满宜
- 关键词:机器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器
- 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输血风险分析及评估
- 目的 比较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输血量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对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输血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创伤骨科自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髋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数据完整的1161例患者(男462例...
- 王军危杰王满宜
- Cable-Pin系统在髌骨骨折的治疗中的应用
- <正>髌骨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这样有利于关节的早期活动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材料与方法:自2005年8月至2006年3月,作者利用 Cable-pin系统(Zimmer)治疗髌骨...
- 张权危杰王满宜
- 文献传递
- 自导向空心松质骨螺钉改锥的力学测试及初步临床应用
- 2010年
- 目的 自行设计并研制一种用于取出空心松质骨螺钉的改锥,通过力学测试及临床应用对其实用性进行探讨.方法 自行设计自导向改锥由导向部分、六角部分、杆部和手柄组成.力学测试试验分5组,A组:窄心螺钉内插入导针(进入50 mm)后套入空心改锥,但改锥六角部分与螺钉不接触;B组:在A组基础卜将空心改锥六角部分插入空心螺钉;C组:将自导向改锥导向部分插入空心钉,但改锥六角部分与螺钉小接触;D组:在C组基础上将改锥六角部分插入空心钉;E组:将普通实心改锥六角部分直接插入空心钉.测试空心改锥、自导向改锥及实心改锥的稳定性.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26例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后再次入院取钉的患者,随机分为自导向改锥组和普通实心改锥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取钉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切口长度.结果 排除相对移位的影响后,A、B、C、D、E组的侧方稳定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639,P=0.000,A组与B组、C组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与B、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D组比较差异尤统计学意义(P〉0.05).自导向改锥组中39枚螺钉均顺利取出,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较普通实心改锥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导向改锥组平均失血量约5 mL,普通实心改锥组平均失血量约30 mL.结论 自导向空心改锥既有普通实心改锥的强度,又能引导和限制改锥方向,从而避免螺钉溢扣.特别适用于股骨颈骨折空心松质骨螺钉固定后的螺钉取出手术.
- 杨慎达王满宜危杰
- 关键词:骨钉股骨颈骨折